「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實際上,打江山不容易,守江山也不容易。580年,周宣帝宇文贇病逝後,楊堅欺負宇文闡孤兒寡母,篡奪了北周江山,建立了隋朝。楊堅留給楊廣兒子一個強大的王朝,但楊廣窮兵黷武、濫用民力、大興土木等,惹着天怒人怨,百姓紛紛起兵反他。
隋末年間,起初反隋勢力實力最強的是瓦崗寨。617年,李密擺下鴻門宴,殺了前任首領翟讓和其手下的眾多心腹後,瓦崗寨人心散了,至此走向衰落。瓦崗寨的13猛將,最後結局如何?
一、徐茂公
徐茂公,後改名為李世勣、李勣。李密擺下鴻門宴,殺翟讓時,徐茂公也被李密手下的士卒砍了一刀,差點被殺,是王伯當及時呵止,才讓徐茂公保全了性命。事後,徐茂公並沒有歸罪李密,反而依舊很忠誠於李密,但其他將領,就開始和李密離心離德了,並接連背棄李密而去。
秦瓊、陳咬金等將領,相繼離開李密後,瓦崗寨也日薄西山,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實力,李密帶着徐茂公等人歸順了李淵。徐茂公為人忠誠,很受李淵器重,李淵賜其李姓,讓他改名為李世勣。
後來,李密背叛李淵,被唐將盛彥師所殺,李世勣未受牽連,成了李淵手下的重要將領,他參與了虎牢關之戰、唐滅輔公祏之戰,以及領導了唐滅東突厥之戰、唐滅薛延陀之戰和唐滅高句麗之戰,為大唐立下了不朽之功。李世勣身前備受榮寵,位極人臣,死後李治為他悲哭,下令輟朝七日,冊贈李勣為太尉、揚州大都督,賜謚號「貞武」。又賜給棺木,允其陪葬於昭陵。
李世勣在凌煙閣24功臣中排名第23位。
二、單雄信
單雄信,今山東菏澤人。
翟讓被殺後,單雄信在偃師之戰中,選擇投降了王世充。李世民率兵攻打王世充的洛陽時,單雄信持槍縱馬直取李世民,要在亂軍中殺了李世民。關鍵時刻,徐茂公出現制止了單雄信。單雄信不願和好友廝殺,選擇了退走,這也讓李世民對單雄信懷恨在心。621年,李世民擊敗王世充,俘虜了單雄信等人。徐茂公下跪求情,希望李世民饒了單雄信,但李世民還是殺了他。
三、秦瓊
秦瓊,今山東濟南人。
秦瓊原本是隋朝將領,曾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因勇武過人而遠近聞名。616年,張須陀率兵攻打瓦崗寨時,中了李密的計謀,在大海寺北林一帶遭瓦崗寨大軍伏擊。張須陀在突圍時戰死,秦瓊率領殘部投奔到據守虎牢的隋將裴仁基的帳下。617年,裴仁基和監軍御史蕭懷靜產生矛盾。在李密的招撫下,裴仁基殺了蕭懷靜,帶着秦瓊等將士投靠了瓦崗寨。
瓦崗寨爆發內鬥後,秦瓊等將領的心也寒了。
618年,瓦崗寨軍剛與宇文護及苦戰一場後,就遭到了王世充的偷襲。李密慘敗給了王世充後投降了李淵,秦瓊、陳咬金被俘,投降了王世充,被王世充封為龍驤將軍。秦瓊和陳咬金覺得,王世充為人奸詐,在和李唐對陣時,選擇投靠了李唐。隨後,秦瓊成了李世民手下的名將。
秦瓊凌煙閣24功臣中排名第24位。
四、陳咬金
陳咬金,今山東東阿西南人。
隋末年間,天下大亂,盜賊蜂起,陳咬金組織了一支一百多人的隊伍,保衛鄉里。後來,他依附了李密。
李密在和王世充爭奪天下時,輸給了王世充,他手下的陳咬金等將領被俘,投降了王世充。陳咬金覺得王世充才識風度淺薄狹隘,卻愛亂說,喜歡賭咒發誓,不是撥亂反正的君主!和秦瓊一起投靠了李淵。陳咬金跟隨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屢立戰功,冊封宿國公。陳咬金還參與玄武門之變,這讓他很受李世民的器重。程咬金位列凌煙閣24功臣第19位。
五、羅士信
羅士信,今山東省濟南市人。
羅士信,原本是隋朝將領張須陀部將,張須陀征討瓦崗寨起義軍戰死後,羅士信投降了瓦崗寨。
瓦崗寨和王世充交手時,瓦崗寨慘敗,羅士信受傷被俘,但他不恥王世充的為人,率部投降了李唐。羅士信槍刺王玄應,智取千金堡,隨李世民平定洛陽等,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
武德五年(622年),羅士信在洺水之戰中城破被俘,被劉黑闥殺害,唐賜謚號勇,葬於北邙山。
六、裴行儼、裴仁基
裴仁基,裴行儼今山西省永濟市人。
裴行儼,隋朝將領裴仁基之子。裴行儼早年是張須陀的部將,他作戰驍勇,有「萬人敵」之稱。裴行儼為隋朝屢立功勛,但卻遭小人陷害,他最終殺了陷害他的監軍蕭懷靜,跟隨父親裴仁基投靠了瓦崗寨的李密。到瓦崗寨後,裴行儼得到了李密的重視,被拜為上國柱,絳郡公。
618年,瓦崗寨起義軍慘敗於王世充後,裴仁基、裴行儼父子投降了王世充。王世充為了拉攏裴行儼,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了裴行儼,並任命裴仁基為禮部尚書,裴行儼為左輔大將軍,但王世充從不信任裴行儼父子,對他們多有防備。619年,裴行儼父子密謀造反,敗露後被殺。
七、王君廓
王君廓,今山西平定縣人。
王君廓,強盜出身,後投靠到李密賬下。在瓦崗寨,王君廓不受李密重用,這讓他心生不滿,投降了李唐。王君廓跟隨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劉黑闥,以及鎮守幽州等,為大唐立下了不少功勛。
627年,王君廓做官期間,做了不少違法亂紀之事,他害怕回朝後遭朝廷懲罰,所以在渭南殺死驛吏,準備叛逃到突厥,但在半路被人所殺。王君廓死後,唐太宗將其貶為庶人,並剝奪封邑。
九、王伯當
王伯當,今河南省蘭考縣人。
王伯當是李密的親信。李密被王世充擊敗後,他跟隨李密投靠了李淵。到李唐之後,李密不甘心做李淵的籠中鳥,619年,試圖反叛李唐,東山再起,但實力不濟,李密和王伯當一起被殺。
十、牛進達
牛進達,今甘肅省臨洮人。
隋朝末年,參加瓦崗起義,兵敗暫降於王世充。武德初年,跟隨程知節、秦叔寶歸順唐朝,成為秦王李世民心腹將領,參與平定王世充和竇建德的統一戰爭。唐太宗即位,授右武衛中郎將,他參與擊退吐蕃、攻打吐谷渾、平定高昌、討伐遼東和高麗,頗有軍功,累授左武衛大將軍。
十一、黃君漢
黃君漢,今河南省延津縣人。
黃君漢是汴州刺史黃察之子,曾參與了隋煬帝攻打高句麗之戰,因其作戰勇敢,立了不少戰功。
隋末年間,黃君漢也背叛隋煬帝,參與了瓦崗寨起義。瓦崗寨被王世充擊敗後,李密投降了李淵。不久後,黃君漢也在崔義玄的遊說下,歸順了李唐。到李淵賬下後,黃君漢跟隨李世民攻滅王世充、竇建德,為李唐統一天下做出貢獻。他還跟隨李靖平定輔公祏之亂,並因功被封為虢國公。
十一、張亮
張亮,今河南省滎陽市人。
張亮,出身貧寒,務農為生,在瓦崗寨期間,是徐世績的部將。張亮跟隨徐世績投降大唐後,被房玄齡推薦給李世民,做了李世民府中的車騎將軍,被李世民視為心腹。646年,張亮因謀反被殺。
張亮在凌煙閣24功臣中排名第十六位。
十二、郭孝恪
郭孝恪,今河南省禹州市人。
隋末年間,郭孝恪率領家鄉起義軍投靠了李密。李密安排他和徐世績同守黎陽。徐世績投降李淵後,他也跟隨徐世績投降了李淵。李世民東征洛陽時,郭孝恪提出了「固守虎牢,軍臨汜水,隨機應變」的建議,幫助李世民贏下了虎牢之戰。644年,郭孝恪為李唐擒獲叛歸突厥的焉耆王。648年,郭孝恪討伐龜茲。他擊敗龜茲後,留守龜茲期間,遭龜茲國相那利襲擊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