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就像電影《食神》里周星馳塑造的食神(史蒂芬·周),就是飲食屆的天花板,今天我們要講的也是一位廚師,他曾在毛主席身邊做了22年的廚師,是毛主席最喜歡的廚師,曾是「國寶級烹飪大師」之一,名叫程汝明。
1926年,程汝明出生於山東掖縣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身處舊社會的程家,生活異常艱難,經常吃不飽、穿不暖,為此,程汝明的妹妹都被活活的餓死了,妹妹的離去,給了程汝明非常大的震動,他發誓,以後要做一名廚師,要讓全國的老百姓能吃的上飯,還要吃上可口的飯菜。
13歲那一年,程汝明離開家鄉,來到了天津,當時的天津租界有許多西餐廳,程汝明在西餐廳做起了學徒,憑藉與生俱來的廚藝天賦和勤奮刻苦的努力,程汝明很快成長起來,成為一名優秀的西餐廚師。
在此期間,程汝明也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隨着新中國的誕生,程汝明的人生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1950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程汝明成為一名鐵路系統的員工。
1952年,保衛亞洲及太平洋區域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結束後,程汝明被調到外賓乘坐的列車上負責西餐調配,外賓怎麼也不會想到,一個中國人,竟然能夠做出如此地道的西餐,外賓紛紛豎起了大拇指,正是這次出色表現,程汝明得到了外交部的表揚,也為隨後的人事調動打下了基礎。
1954年是程汝明最難忘的一年,這一年,程汝明接到通知,要把他調到毛主席的專列上,負責主席的飲食。
這讓程汝明非常興奮,要知道,那個時代,毛主席可是萬千老百姓心中的偶像,能夠為主席做飯,作為一名廚師,既是肯定,也是最高的榮耀,程汝明義不容辭。
程汝明來到毛主席身邊後,立刻將自己的絕活拿了出來,做了一道紅燒肉,沒想到毛主席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興趣,詢問之後,程汝明才知道,原來主席一直不喜歡吃醬油,於是程汝明便研究用糖和鹽調色,終於做出一道不放醬油的紅燒肉,獲得了毛主席的讚賞。
1956年,程汝明跟隨毛主席南下,來到武漢時,程汝明做了一道「武昌魚」,正是這道魚讓毛主席讚不絕口,為此專門寫了一首詩,「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可見,程汝明在廚藝方面確實非常精湛,所以才能得到主席的稱讚,也成為主席最喜歡的廚師。
1956年,程汝明被調入中辦警衛局,與李錫武共同負責毛主席及其家人的飲食,一直到1976年。
1976年,「四人幫」被黨中央成功粉碎,與江青有關的工作人員被逮捕關押,送到「學習班」軟禁了起來,也包括程汝明。
不過,考慮到程汝明畢竟只是一名廚師,而且他的人事關係一直在鐵道部,所以,一個月後,程汝明便被釋放了,恢復了人身自由。
恢復自由之後,程汝明仍將精力傾注於飲食領域,1983年還獲得了國家特一級廚師的職稱,為豐富和傳承祖國的飲食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2012年,程汝明被選入《國家名廚》一書。
2012年3月14日程汝明病逝於北京,享年86歲。據說臨終前,程汝明仍對毛主席十分懷念,曾感嘆道:「能為毛主席做一輩子的飯,自己這一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