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湖北一縣長去後勤部要汽車,負責人質疑:你是林彪老鄉?

前言

中國有句古話: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林彪給老家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買過十輛大卡車而且,這十輛卡車還有一段傳奇故事。

林彪

第一次去國防部碰壁

要把林彪為老家買汽車一事說清楚,先得從原黃岡縣副縣長劉積群先生說起。

劉積群系遼寧省大連市人,生於1928年。日本侵佔東北期間,他在日本剌刀逼迫下學會了日語。日本投降後,他積极參加學校的愛國民主活動,並參加了革命。

1949年,他隨第四野戰軍南下,不久,他被中共黨組織分配到黃岡縣人民政府工作,先後任科長、財貿部副部長、部長、副縣長、政協副主席、黃州市人民政府顧問等職。

劉積群除精通日語外,詩詞、書法在黃州也有相當名氣,至今還擔任黃州東坡詩詞書畫會會長職務。

1958年夏,中央有關部門在首都北京舉行全國手工業產品展覽,並通知各省、市、自治區組織有關人員赴京參觀。

黃岡縣人民政府根據上級的通知,決定由副縣長劉積群組織縣手工業聯社、供銷合作社、商業局及部分縣辦工廠負責人赴京。

劉積群在北京參觀期間,遇到黃岡地區計劃委員會副主任李建安。

他問劉積群:「你們縣在中央及各部委有重要負責人嗎?」

劉積群說有。

「哪個?」

「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

李建安說:「那好。他是黃岡地區目前級別最高的官員,建議你抓住來京的機會,找他支持一下家鄉的經濟建設。如果找着了,憑他的聲譽和地位,搞點機械、物資肯定不成問題。」

這種事情,劉積群以前未做過。他對李建安說:「我怎麼能見得到呢?」

「想些辦法嘛,」李建安接著說,「中央領導人都有家鄉觀念。麻城紅安縣在京的重要負責人多,他們的縣長都去找了一下,並為家鄉搞了一些機械和物資。你一定要去找一下,這個機會太難得了。」

劉積群當即答應想辦法去見林彪。

林彪、周恩來

他回到黃岡縣商業局駐京物資採購組,碰到了物資採購員何光南。他將地區計委副主任李建安的意見對何光南講了一遍,然後說:「我們來一趟北京不容易,你幫忙想一想辦法,看怎麼能見到林副主席。」

何光南雖是採購員,卻很聰明,對北京的情況也很熟悉。他想了一下,對劉積群說:「我這裡還有一張縣政府的空白介紹信,寫張介紹信到國防部去試試。」

劉積群覺得這個辦法可以,同意第二天去國防部。

當天晚上,劉積群吩咐隨身工作人員、縣政府辦公室幹部陳扶生,提筆在空白介紹信上寫下了:

林副主席:

茲介紹副縣長劉積群、幹部何光南二人前來向您彙報家鄉的形勢和工作,請予接待。

此致敬禮!

黃岡縣人民政府

一九五八年七月X日

陳扶生要寫信封時,何光南馬上按住他的手說:「信封上怎麼寫法,要商量一下。」

「就寫國防部轉林副主席。」

「那不行。」

「那怎麼寫法呢?」

「要寫『林副主席親收』。不然,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會作一般的群眾來信隨便處理了。」

坐在一旁的劉積群認為何光南說得很有道理,打算讓陳扶生就這樣寫。接着,何光南又向陳扶生建議,信封上不要寫地址,如落款縣人民政府,國防部的人員不會轉給林彪。

大家一致同意何光南的意見。

北京國防部大樓舊照

第二天吃完早飯,劉積群、何光南來到國防部門口。何光南將介紹信遞給站崗的哨兵,並向哨兵介紹劉積群說:「這是我們縣的劉縣長。」

哨兵看過介紹信,對劉積群、何光南說:「到裏面的接待室去,那裏面有專門人接談。」

接待劉積群一行的是一名校級軍官。他看了介紹信後,態度很嚴肅地說:「林副主席不在國防部,我們無法滿足你們的要求。」

「在哪裡呢?」劉積群問。

「我不知道。」

「那我們能不能進裏面去與有關領導談談呢?」

「那不行。」

「為什麼?」

「林副主席不在國防部,完全沒有必要進去嘛。」

劉積群想到來一次北京不容易,又向接待的軍官提出,能否將信轉給林彪,接待的這名軍官不同意轉,他說他無法見到林彪。

接待軍官的態度,使劉積群、何光南很失望。同時,他們也理解這位接待軍官的行為,因為,國防部系重要軍事機關,嚴格控制非工作人員出入,減輕領導的負擔,保證領導人的安全,是他們的職責和義務。

國防部進不去,意見和介紹信也轉不到林彪手裡,他們決定回到住地商量一下下一步的行動。

他們往回走了一段,總感到不甘心。何光南考慮了一陣,又向劉積群建議說:「林副主席不是國務院的副總理嗎?我們再到國務院去一趟,也許到那裡有點希望。」

劉積群一想,覺得這個建議好。他對何光南說:「到新華門去看看吧。」

於是他們掉頭向國務院方向走去。

新華門

和林彪秘書通話

到了新華門,站崗的哨兵對何光南說:「這是正門,一般人不能從這裡進。」

何光南問清楚應該從哪進後,他們又來到了中南海的側門。

何光南先向哨兵自我介紹說:「我們來自林副主席家鄉——湖北黃岡縣,想向林副主席彙報一下他老家的情況。」

哨兵聽說是來自林彪家鄉的,而且有一名副縣長來了,先看了介紹信,然後一想:這兩個從湖北來到北京找林副主席,一定是有很重要的事情。

他拿起話筒,向國務院辦公廳一位姓張的副主任報告了劉積群一行的要求和想法。張副主任在電話中告訴哨兵:叫黃岡縣來的兩名同志在門口等一會,他馬上到門口來接談。

不大一會,張副主任出來了。他看了介紹信,將劉積群、何光南帶進辦公廳接待室,並叫人泡了茶。

張副主任問劉積群:「林副主席長期住在上海養病,剛回北京,你們怎麼知道他回來了?」

劉積群順口答道:「我們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回來的,只知道他在北京。」

張副主任問:「你們現在就想見林副主席嗎?」

「如果林副主席現在有時間,我們想見他。」

張副主任說:「林副主席正在開會,我先跟他的秘書打個電話,看他有什麼意見。」

林彪(左一)

不久後,這個張副主任回話了,說林彪在開會抽不開身,秘書讓劉積群接電話。

劉積群拿起話筒,秘書的聲音就傳過來了:「你是劉副縣長嗎?」

劉馬上答道:「我叫劉積群。」

秘書說:「林副主席這段時間很忙,暫時沒有時間見你們。你在這裡等十天行不行?」

劉積群說:「我已在北京來了好幾天,家裡很忙,恐怕不能等那麼長的時間。」

其實,秘書心裏很明白,劉積群要見林彪,極有可能是要物資。於是他便讓劉積群把想說的話告訴自己,由自己代為轉達。

大約過了一小時,張副主任出來了。他對劉積群說:「剛才秘書來電話轉告了林副主席意見,你們有什麼事情,直接到國防部去談。秘書已給國防部去了電話,將林副主席的意見轉告了他們。」

劉積群一聽說到國防部去談,想起昨天在國防部門口發生的一幕,怕再去碰釘子,連忙詢問自己再去不會還被攆出來吧?在得到準確的答覆後,他才終於放下心。事情辦到了這一步,劉積群心裏就很滿足了。他覺得直接與林彪的秘書通了電話,等於找到了林彪,搞物資的願望有可能實現。

劉積群、何光南要走,張副主任邊起身邊說:「你們去吧,我馬上給國防部辦公廳打個電話,請他們支持你們。」

劉積群握住張副主任的手說:「謝謝張副主任,我馬上就去。」

兩人邊說邊笑,不大一會就到了國防部大門口。

劉積群只顧說話,未注意看路,不小心撞到了門口的鐵絲網上。他的右褲腳被掛破一個大口子,腳上也被劃成一條血線。

因一時找不到針線,劉積群只有穿着破褲子在行走。雖然很不雅觀,但又沒有辦法。好在,北京街上沒有認識他們的人,也沒有誰知道他是林彪老家的副縣長。

林彪

解決了汽車的問題

很快他們又來到了國防部。

上次站崗的哨兵換了。他們先向哨兵說明了來意。哨兵此時已接到了國防部辦公廳的指示:林彪家鄉的兩名客人來了,請准予他們進入。

劉積群、何光南順利地進入了接待室,接待他們的是辦公廳的一名副主任。

這位副主任的態度很和藹,他看了劉積群、何光南的介紹信後,問劉積群:「你們有些什麼要求?」

劉積群說:「我們縣地處鄂東,平原、丘陵、山區都有,目前,我們縣特別缺汽車、柴油機、拖拉機之類的機械,如果國防部有這些東西,請看在林副主席的面子上,支援我們一些。」

這位副主任聽後,馬上叫人送來一支筆和幾張紙,對劉積群說:「你們需要些什麼物資,請寫在這上面。」

劉積群馬上寫了需要的物資。副主任過目後,又到另外一個地方與國防部的有關負責人商量。

過了一會,副主任笑容滿面地進來了。他對劉積群、何光南說:「其它物資不好辦,給你們縣裡十五輛搞運輸的卡車,我們給你們寫個公函到總後勤部去批。」

那時,汽車是相當緊張的物資。

劉積群、何光南聽說一次解決那麼多汽車,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馬上答應說:「可以,可以。」

這位副主任親自拿起筆,給解放軍總後勤部寫了一份公函。大意是:黃岡縣因缺汽車,請予幫助解決十五輛。

副主任寫好函後,又用信封裝好,然後遞給劉積群:「你們拿着這份函件到總後勤部去一趟。給什麼車、價格多少,在什麼地方提車,都由總後勤部決定。」

劉積群接過公函,十分感激地說:「謝謝領導對黃岡的關心和支持。」

他們出門時,這位副主任還十分熱情地送了一程。劉積群、何光南心裏明白,國防部接待幹部的態度大轉變,是林彪起了作用。

林彪

回到住地休息了一會,劉積群與何光南飯也顧不上吃,又乘車到總後勤部辦汽車審批手續。

總後勤部辦公廳的一位負責人看了國防部辦公廳的公函後,問道:「你是林彪的老鄉?」然後又自語道:「過去還沒有這樣的事。一個縣裡怎麼到總後勤部來要汽車呢?」

何光南見這位副主任對他們有懷疑,便一五一十地將這件事的全過程向他講了一遍。

這位副主任怕何光南說的不可靠,又把電話打到了國防部辦公廳。對方說黃岡縣的確系林彪的家鄉,當前特別需要汽車,國務院辦公廳根據林副主席的意見,要部隊支持一下。這件事已請示了國防部的領導,希望總後勤部將汽車如數發給林副主席家鄉。

事情搞清楚了,但這位副主任也作不了主,他又拿着公函去請示總後勤部的領導。

當時,部隊的汽車也不是很充足,一次調十五輛汽車出來,無論對哪支部隊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事。由於是林彪家鄉要車,總後勤部又不得不給。

總後勤部有關部門的幾名領導經過研究,考慮部隊汽車太緊張,決定將指標減五輛,只買十輛給黃岡縣,每輛價格四千元。

總後辦公廳副主任對劉積群說:「黃岡是有光榮革命傳統的一個縣,對中國革命貢獻很大,出了陳潭秋、林副主席、張浩(即林育英)、林育南著名革命者,還有李四光這樣著名的科學家。作為部隊,應該支持黃岡縣的建設。但你們也要知道,目前部隊的汽車也很緊張,確實發不岀十五輛,請你們諒解。」

這位副主任話說得很好,劉積群、何光南不斷點頭表示理解。

前蘇聯吉斯汽車

劉積群、何光南拿到了總後勤部的批件,心裏想:指標雖被扣減了三分之一,問題還是落實了,更何況每輛車的價格四千元,實際上小賣大送。這個消息如果告訴家裡,一定會震動鄂東。

他們向總後勤部辦公廳的領導表示了謝意後,高高興興地回到了住地。

後來,當何光南再到總後勤部辦理到廣東提車的手續時,總後機關的一位負責人聽說他來自林彪的家鄉,就非讓他給機關幹部做一場介紹家鄉發展的報告。也許是何光南的「報告」感動了總後勤部的將軍們。他講完後,總後勤部的一位領導告訴他:為了支援林副主席家鄉的建設,總後決定贈送一台大功力的柴油發動機給黃岡縣。

何光南從總後勤部出來後,馬上回到住地前門旅館。

劉積群問他為什麼去這麼長的時間,他繪聲繪色地將在總後勤部機關作報告的事情向劉積群說了一遍。劉積群聽後,哈哈大笑道:「這次雖說是趕鴨子上架,但一場報告換得了一台柴油發動機,還是划得來!」

這時,全國手工業品展覽還未結束,各地到京的人也未離京,林彪一次給老家搞了十輛汽車的消息迅速在京城傳開。

林彪(左一)

十兩汽車轟動全省

一月之後,黃岡縣人民政府在廣東提到了汽車。

汽車開到武漢時,引起不小的轟動,許多人來圍觀林彪給家鄉搞的汽車。湖北省不少單位羨慕這十輛汽車,還要求黃岡縣賣一至二輛給他們。

黃岡縣有關部門考慮買車時借了四萬元錢,經請示縣人民政府同意,以二萬元一輛的價格賣了兩輛給武漢市。

那時,國產汽車還很少。從廣東提回的這八輛汽車,有兩台是美國卡車、六輛是蘇制貨。美國車是解放戰爭期間從國民黨部隊手中繳獲的戰利品,蘇聯車是蘇軍撤離東北時,留給中央軍隊的。這八輛車的年代雖然有些長,因用得不多,保養較好,成色還比較新。

五十年代,黃岡的交通運輸不發達,汽車也很少。縣裡一下子增加了八輛汽車,幹部、群眾不用說有多高興。

林彪一下子給老家搞了八輛汽車,不僅轟動湖北全省,鄂東其它縣也羨慕至極。

汽車開進黃州城時,縣交通部門在勝利街舉行了較大的歡迎儀式,還放了許多鞭炮。縣人民政府在家的大小官員均參加了歡迎儀式。

儀式一結束,八輛汽車又開往林彪家鄉回龍山

那時,林家大灣還沒有公路,汽車只能開到離林家大灣一點五公里地的湯鋪嶺。林彪在林家大灣的一些近親及灣里的男女老少趕到湯鋪嶺公路上去看。

第二天,黃岡縣人民政府還給在北京的林彪發了「感謝信」。但這封「感謝信」林彪是否收到,就不得而知了。

黃岡回龍鎮林家大灣舊照

有了八輛汽車,黃岡縣便成立了一支汽車隊。這是湖北成立的第一支縣級汽車隊。

自此,黃岡的公路汽車客運、貨運事業逐漸開展起來。

1960年,全國的交通部門開展體制改革,湖北省交通廳乘此機會成立了汽車運輸公司。省汽車公司因車不多,林彪給老家買的八輛車就被省里調走了。

林彪為老家買的這批汽車用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對黃岡的經濟建設還是起了較大的促進作用。黃岡原來有四個區沒有公路,有了這八輛車後,區區有了公路,山區老百姓生產的農副產品也能通過汽車快速轉運到碼頭,然後運往武漢、上海。

可惜好景不長,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黃岡的交通運輸業才逐步發展起來。

以上就是林彪給老家買汽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