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王牌軍,前三任軍長都是誰?他們又是什麼軍銜?

在革命戰爭年代,英勇的人民隊伍,先後歷經了十年土地革命戰爭,八年抗日戰爭,四年解放戰爭的艱苦奮鬥後,成功推翻反動派軍事集團,取得了革命戰爭的勝利。

在這長達22年的實戰中,經過戰火洗禮的人民隊伍,已經成長為一支鐵血之師。要知道,1949年的人民子弟兵,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在炮火中歷練出來的。同樣,1949年的將軍們,也不是選出來的,更不是培訓出來的,而是在戰爭中,歷練出來的一批驍勇善戰之將。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民隊伍,綜合作戰能力,自然差不了。據統計,在解放戰爭結束後,有十支王牌部隊,在這場戰役中表現最佳,攻守兼備,戰鬥作風頑強,是各大野戰軍對敵作戰的殺手鐧。作為如此強悍的王牌部隊,又是怎樣的將領,可以擔任這十支王牌軍的軍長呢?

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十大王牌軍,前三任軍長都是誰?他們又是什麼軍銜?

十大王牌軍第一軍,是解放戰爭時期,第一野戰軍的殺手鐧,也是司令員彭總解放西北地區,比較倚重的王牌軍之一。該王牌軍的第一任軍長,就是大名鼎鼎的虎將賀炳炎將軍,他在建國後,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第一軍第二任軍長是黃新廷,他是在解放戰爭勝利後,成為該軍的軍長,並率領這支鐵血之師,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黃新廷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三任軍長是唐金龍,他也是一位在戰火中歷練出來的鐵血戰將,性格暴烈,雷霆之名震軍旅。在1955年,唐金龍是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十大王牌軍第12軍,是解放戰爭時期,第二野戰軍的尖刀部隊,基本上二野在解放戰場上歷經的大戰,惡戰,都有第12軍的參與。這絕對是一種信任,也是一種認可,說明第12軍是第二野戰軍的王牌尖刀。

第十二軍第一任軍長就是大名鼎鼎的戰將王近山,他擁有二野大軍第一虎將的美稱,絕對是屬於一位戰功赫赫的開國將軍。王近山在建國後的1955年,是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第十二軍第二任軍長是曾紹山,這位原本是第11軍的首任軍長。還是在抗美援朝時期,被調到第十二軍擔任軍長的。可見,曾紹山也是一位猛將,因此,他也是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第12軍出現了兩位代理軍長,第一位是肖永銀,第二位是李德生。巧合的是,他們二人,後來都成為第十二軍第三任軍長與第四任軍長。兩位將軍在1955年,都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不過,李德生後來又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十大王牌軍第十三軍,也是來自第二野戰軍。該軍是解放戰場上,俘虜敵將數量最多的一支王牌部隊。能夠做到這一點,也證明了第十三軍驍勇善戰。

第13軍第一任軍長是周希漢,他在建國後是授予了中將軍銜。第十三軍第二任軍長是陳康,這位也是中將軍銜。第十三軍第三任軍長是徐其孝,他是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三位將軍都是來自湖北的。

十大王牌軍第20軍,是來自解放戰爭時期的第三野戰軍。這支部隊攻守兼備,是解放戰場上,三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基本上參與了,第三野戰軍與敵人展開的一切大小戰鬥。

這支部隊的締造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葉飛,不過,在改編成第20軍後,葉飛不是該軍的首任軍長。第20軍第一任軍長是劉飛,他是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第二十軍第二任軍長是張翼翔,他是在抗美援朝時期,擔任軍長一職的。率領該軍在異國戰場,打出了軍威,國威,成為志願軍表現最佳的十大王牌軍之一。在1955年,張翼翔被授予了中將軍銜。第20軍第三任軍長是廖政國,他在1955年,是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十大王牌軍第27軍,也是來自解放戰爭時期的第三野戰軍。這支部隊是許世友將軍,在戰爭年代一手帶出來的鐵血之師。相信大家都知道,許世友以勇猛著稱,由他帶出來的第27軍,自然是戰鬥作風頑強,攻守兼備。

第27軍第一任軍長不是許世友,而是聶鳳智,他是許將軍的愛將。第27軍第二任軍長是彭德清,就是他率領第27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第20軍第三任軍長是孫瑞夫,他也是許世友將軍一手帶出來的開國名將。

在建國後的1955年,聶鳳智是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彭德清與孫瑞夫是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十大王牌軍第38軍是來自第四野戰軍,這支部隊,堪稱是全軍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一支王牌勁旅。不管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還是後來的抗美援朝時期,第三十八軍都是公認的主力軍。因此,這支部隊,在這兩個不同時期的戰鬥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三十八軍第一任軍長就是大名鼎鼎的虎將李天佑,作戰勇猛,被譽為是東野三虎之一。第二任軍長就是大名鼎鼎的梁興初,第三任軍長就是虎將江擁輝。看樣子,王牌第三十八軍前三任軍長,都是人民隊伍中的鐵血戰將。李天佑是上將軍銜,梁興初是中將軍銜,江擁輝是少將軍銜。

十大王牌軍第39軍也是來自第四野戰軍,這支部隊與第三十八軍齊名,並稱我軍兩大支柱。可想而知,第39軍的綜合作戰能力也不弱,而且歷任軍長都是名將。

第三十九軍第一任軍長是劉震,他是最年輕的開國上將之一。第三十九軍第二任軍長是吳信泉,他是援朝名將,率領第39軍在異國戰場,屢立戰功。第39軍第三任軍長是張竭誠將軍。在1955年大授銜時,吳信泉是中將軍銜,張竭誠是少將軍銜。

十大王牌軍第40軍,也是來自第四野戰軍,這支部隊機動作戰能力很強,擁有旋風軍的美稱。首任軍長就是大名鼎鼎的旋風司令韓先楚,這支部隊也是在他的帶領下,逐漸成長為一支鐵血之師。

第四十軍第二任軍長,是該軍的政委羅舜初將軍,他雖然是政工將領出身,但也擁有旋風勇將的美稱。第三任軍長是溫玉成,這位將軍是在抗美援朝時期,擔任第40軍軍長的。在建國後的1955年,第四十軍前任三任軍長,分別是上將軍銜,中將軍銜。

十大王牌軍第41軍,也是來自第四野戰軍,這支部隊就是由著名的塔山英雄第四縱隊改編過來的。第41軍也是一支攻守兼備的王牌勁旅,首任軍長就是大名鼎鼎的吳克華將軍,第二任軍長是田維揚,第三任軍長是劉轉連。巧合的是,第41軍前三任軍長都是中將軍銜。

十大王牌軍第43軍,也是來自解放時期的第四野戰軍。這支部隊,既是陸戰王牌,也是海戰王牌,同時還擅長打攻堅戰,擁有攻堅猛虎軍的美稱,被譽為是解放戰場上的全能軍。

第四十三軍第一任軍長洪學智,他是全軍唯一一位六星上將,堪稱文武全才。並且,是在軍,政,後勤等三個領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的開國上將。

第四十三軍第二任軍長是李作鵬,第三任軍長是龍書金。他們二人,在此之前分別是第43軍第127師師長,第128師師長。在建國後的1955年,洪學智是上將軍銜,李作鵬是中將軍銜,龍書金是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