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輩子都在為了祖國走上富強民主的道路,為了百姓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而勞心勞力,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到了晚年的時候,毛主席的身體情況每況愈下。由於戰爭年代,妻兒的相繼離世,本來應該享受天倫之樂的毛主席,日子過得是十分孤獨,經常陪在他身邊的就是秘書張玉鳳。
因為陪伴在毛主席身邊比較久了,張玉鳳總是能夠非常準確猜測出主席的意圖,比如在主席病重的時候,當他連續敲了三下床頭後,只有張玉鳳能立即猜測主席到底要做什麼。
一、晚年深受病痛折磨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毛主席的身體情況就頻頻亮起了紅燈,各種大小毛病總是不斷,加上那時候主席已經是一位將近八十歲高齡的老人,身邊的醫生總是不斷提醒他,不要熬夜,一定要規律飲食和作息。
年輕的時候,主席一遇到大事兒,經常就是幾天幾夜不合眼,早已經養成了熬夜習慣,一時半刻這個習慣根本改不了。因為身體原因,主席晚年的時候,基本上都不會外出,甚至有時候都連見家人一面的精力都沒有。
尤其是一到秋冬換季的時候,主席抵抗力非常差,總是會大病一場。一次,因為感染了肺炎,整日的咳嗽,把主席折磨得夠嗆,幾乎每時每刻都不能躺下睡覺,因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身體也就更不容易痊癒。
1972年1月,主席因為感染了寒,開始發起了高燒,而且當時情況非常危機,經過一系列的搶救,才熬過了這次身體危機。
毛主席晚年的時候,做事認真、細心的張玉鳳承擔起了照顧主席日常起居的一切工作。有時候,看着毛主席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樣,張玉鳳則是十分心疼。
為了能夠幫助主席緩解身體上的病痛,張玉鳳想盡各種辦法,還特意去學了按摩,希望在毛主席難受的時候,幫他盡量減輕痛苦。
那時候毛主席不會輕易相信別人,但是對於張玉鳳則不同,他甚至願意把很多重要的東西都交給張玉鳳保管,由此可見她在主席心目中的地位。
二、病重時敲了三下床頭
1976年,是舉國悲痛的一年。周總理的離世,讓毛主席備受打擊,然而不好的事情還沒有結束,緊接着唐山大地震的出現,一夜之間幾十萬人因此而喪生,讓毛主席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不止一次留下了傷心的淚水。
此後,朱老總的離開,則是讓毛主席更加難過,再一次遭受了沉重的打擊。面對並將作戰的老友們相繼離開,主席的心情也十分消沉,身體情況越來越差了,而且還經歷了好幾次搶救。
1976年9月8日,從昏迷中蘇醒過來的毛主席,嘴裏只能發出微弱的聲音,很多時候他根本都說不出自己想表達的話和意思。
身邊的工作中人員在沒有辦法確定主席的意圖的時候,便趕快拿過來筆和紙。可是,主席的手根本不聽使喚,一直在不停地顫抖,最後他十分費力在紙上寫了三個橫杠,然後就沒有力氣再寫任何東西了。
這時候,大家都面面相覷,根本搞不懂主席想表達什麼意思。見大家不能領會自己的想法後,毛主席便十分着急,思考了片刻以後,主席緩慢抬起了手,然後連續在床頭上敲了三下,希望身邊有人能明白。
然而,依舊還是沒有一個人能明白主席到底要幹什麼,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將張玉鳳請到了主席的身邊,希望她來幫忙解決眼前這個「難題」。
三、張玉鳳說出背後的原因
張玉鳳在聽了剛才在場的人描述以後,心中便有了答案,然後輕輕走到了毛主席的身邊,問毛主席是否要看三木武夫的資料,緊接着主席默默點了點頭。工作人員很快將相關資料找了出來,然後一字一句讀給了主席聽。
三木武夫到底是誰?毛主席在病重的時候為什麼要看他的資料?想要知道這些答案,還要從那個時期的中日關係講起。
1972年,中日兩國雖然已經建交,但是因為受到了世界局勢的影響,兩國之間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合作。然而在1976年的時候,日本正值換屆大選,三木武夫也在積极參与首相的競選。
三木武夫作為日本一位非常出名的政治家,在很多觀點上與毛主席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他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中國的友好態度,而且還打算繼續推進中日兩國之間的合作。
如果三木武夫能當選日本下一任首相的話,那麼對於中日關係進一步推進則會非常有力,這樣的結果正是毛主席一直想要看到的。
結語
眾人在了解了背後的原因後,不僅落下了感動的淚水,毛主席在病重的時候依舊關心着國家大事,為了國家未來的發展而憂心,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愛戴和敬佩。毛主席這種時刻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做法,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