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秋,冀南五地委交發科(交通科和發行科)科長李建北奉上級命令,護送地委宣傳部長韓學勇同志,從武邑縣石村鄉後馬寨村出發,前往協助故縣地委開展工作。
抗戰時期,交發科負責護送幹部的行動次數,多得數不清,然而,這次護送,卻讓李建北印象極為深刻。
因為,那次行動,原本準備接頭聯繫的交通員,突然出事了。
那名交通員,名叫蘇建中,住在故縣前土營村內。
當天下午,兩人剛到前土營村口之時,突然發現村口,走出來了兩條「黃皮狗」(抗戰時人們對偽軍的蔑稱)。
謹慎起見,李建北與韓學勇兩人當時並沒有直接進村,而是裝作路過,又繞着村子轉了一圈。
隨後,兩人在村北遇到了一個正準備回村的老漢,李建北上前一打聽才知道,就在前天晚上,蘇建中被日偽軍進村抓走了。
當年,故城的抗戰環境非常艱苦,在敵人的不斷圍剿之中,全縣抗日幹部不過十幾人,地委聯繫地點經常變動。
作為故城地委的交通員,蘇建中的被捕,使得李建北與韓學勇兩人與故縣地委的聯繫頓時中斷。
這個突然的變故,讓李建北當時不禁撓頭。畢竟,在這種情況之下,倘若自己繼續帶着宣傳部長到處找縣委的話,是十分危險的,也是相當不負責任的行為。
考慮再三,李建北隨後將韓學勇領到了棗強縣唐林鄉唐林村堡壘戶武本柱的家中,當晚,武本柱將後院的地窖悄悄打開,讓兩人鑽了進去。
在地窖里,李建北向韓學勇說了自己的打算:
「我準備明天出去找縣委。」
「你還有認識的人?」韓學勇心頭頓時升起了一絲希望。
李建北搖了搖頭,沙啞着聲音道:
「現在這個情況,外面的敵人,活動十分猖獗,蘇建中同志被捕之後,我這邊的線算是徹底斷了。如今出去,外面兩眼一抹黑,想要找到縣委,說實在的,就跟大海撈針似的,困難很大。」
李建北說罷,看了看韓學勇,然後繼續道:
「我這次出去,如果五天我還沒回來的話,那就只有兩種情況,不是我犧牲了,就是被捕了,到時候,你讓武本柱立即領着你回地委,他會妥善護送你回去的。」
韓學勇沒有多說什麼,黑暗之中,他拉住了李建北的手,緊緊地握着,搖了搖,然後低聲囑咐道:
「一定要活着回來......」
李建北出去之後,四下打聽,因為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只能旁敲側擊地打探消息,加之漫無目的,所以,始終沒有個頭緒。
那段時間,李建北跑了周邊幾十個村子,三天三夜都沒有睡過囫圇覺,白天在村口晃悠打聽消息,晚上則在村外荒墳處鋪上一堆草,睡卧其間,防止日偽軍突然搜村,被堵個正着。
到了第四天,李建北感到有些絕望,幾天下來,左右打聽,卻始終沒有任何線索。
「蘇建中呀蘇建中,你咋偏偏這個時候出事兒了呢!」愁悶的李建北不禁暗自埋怨道,然而,下一刻,他的腦海中卻突然閃過了一道光。
多少年後,李建北再次回憶起那段經歷,不禁感慨道:
「當時已經顧不上太多了,死馬當活馬醫,也就豁出去了。」
當天晌午,前土營村內來了一個陌生人,這個人挨家挨戶地打探着當地八路軍的消息,並揚言要「搜查八路」。
抗戰時期,像這種明目張胆出來打探情報的日軍暗探,有很多。這些人平日里走村串巷,四下打聽抗日群眾的消息,隨後便將情報彙報給日偽軍眾。
當時的群眾,對此都保持有很高的警惕,而一般得到暗探消息之後,我方游擊隊、縣委也會迅速安排,趁機進行鋤奸。
前土營村內的這個「暗探」,就是李建北裝扮的。
當時的李建北,實在是聯繫不上當地縣委,隨後他便想了一個辦法,自己假扮敵探,故意在蘇建中的村中招搖,讓當地抗日力量,暗中抓捕自己。
「當時,抗日政府有規定,區無捕人權,縣無殺人權。」自己正想要找縣委,卻找不到,倒不如讓縣委的同志,來找自己。
一旦縣委知道前土營村內來了一個漢奸敵探,一定會來抓自己的,這樣一來,自己不但沒有殺身之禍,反而能夠儘快找到故城縣委同志們。
當天,李建北在村內,大搖大擺地逛了一圈,天黑之後才出了村。
李建北剛出村不久,走着走着,路旁的玉米地里,突然響起了一陣「嘩啦」聲。
「來了!」李建北立即意識到,自己期盼的人,終於來了,然而,作為敵密探的身份,李建北此時的情況還是很危險的。
畢竟,黑夜之中,槍子可是不長眼的。
說時遲,那時快,還沒等李建北反應過來,玉米地里突然竄出了幾個人,眾人一擁而上,拽胳膊、堵嘴地將李建北迅速捆綁了起來,然後抬起後飛奔而去。
當天晚上,在前土營村北面的一所荒屋內,五花大綁的李建北蹲在牆角,旁邊兩名看守的民兵警惕地看着他。
屋內的民兵、地方幹部們坐在對面,準備審訊完這個「大漢奸」後,便上報組織,將其處決。
然而,當他們將堵在李建北口中的布條拿出之後,李建北的第一句話,頓時驚住了眾人。
「別誤會,我是自己人。」
「自己人?」眾人一下子愣住了,民兵隊長反應過來後,立即問道:
「你怎麼證明是我們的自己人。」
李建北告訴眾人,自己的懷中有聯繫故城縣地委的信件,在經過一番查驗、交涉之後,眾人才最終不得不相信,眼前的這位打扮得流里流氣的男子,竟然是自己人。
第二天,經民兵隊長的聯繫,李建北最終見到了故城縣縣長——張武,隨後又通過張武見到了縣委的其他同志們。
當天下午,李建北匆匆趕回唐林村內,而此時,村內苦等五天的韓學勇,正在與武本柱商量着,怎麼回去的事宜。
「韓部長,我找到了......」李建北進了院後,大聲說道。當天晚上,通信員領着韓部長,最終將其送到了故城縣縣委駐地。
在那個烽火狼煙的歲月里,有無數草根英雄,他們在晦暗之際奮起,卻最終消隱於歷史的長河之中。這些隱匿在歷史長河之中的故事,雖然鮮為人知,卻依然是當年那幅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畫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謝閱讀,我是青史如煙,聊小眾歷史,不一樣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聞錄——第112篇,歡迎大家關注,翻閱往期精彩內容,歡迎評論、轉發,共同弘揚正能量,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衡水文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