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尤太忠給老領導鄧小平送去5條好煙,鄧小平說了什麼?

1973年的一個夜晚,剛剛回到北京的鄧小平正要休息,老部下尤太忠卻突然敲響了他的房門。那時候正處於特殊時期,鄧小平無事可做賦閑在家,見已是將軍的尤太忠深夜而至,十分震驚。

放牛娃尤太忠

尤太忠家境貧寒,又早年喪父,尤太忠年紀不大卻和母親一起支撐起了這個家。靠着幫村裡的富戶放牛,劈柴,做些雜活,勉強生存下來。

那時唯一的受教育途徑是上私塾,家裡雖然承擔不起上學的費用,但尤太忠總是悄悄在教室外面偷聽。先生心善,見他有好學之心,也不驅趕他。

別看尤太忠出身不好,但卻有着不俗的記憶力,說是過目不忘也不為過。沒幾天就把厚厚的三字經背的滾瓜爛熟,教書先生知道了也嘖嘖稱奇。

不成想有一天,出門放牛的尤太忠竟把富戶家的牛搞丟了,那富戶可不是什麼良善人家,要是知道這件事,說不定會害了尤太忠性命。為了保命,尤太忠只能去離家不遠的紅軍駐地避難

當時的紅軍班長見尤太忠人小鬼大,便動了將尤太忠留在軍中的心思。正巧尤太忠也對庇護自己的紅軍心生嚮往,就這樣尤太忠加入了紅軍。

生命中的貴人

尤太忠加入紅軍後,因為人高馬大,就成了連隊里的小號手

長征途中條件艱苦,尤太忠不幸感染了瘧疾,部隊為了躲避敵軍追擊,無法攜帶傷病員。幸運的是尤太忠被當時的紅軍政委看到,他覺得尤太忠這塊當兵的料子折在這裡實在可惜,便安排他牽着馬尾巴走,救了尤太忠一命。

尤太忠也沒有讓這位政委失望,跟着部隊一路摸爬滾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悍將。

抗日戰爭爆發後,已經是團長的尤太忠認識了當時在129師當政委的鄧小平。而讓兩人真正成為兄弟的,還源於一次日軍的突然襲擊。

當時,師政委鄧小平來到了尤太忠團部視察工作,沒想到日本人早已截獲了鄧小平出行的消息,調集了兵力朝尤太忠部隊駐地展開猛烈的攻勢。

尤太忠臨危不亂,當即安排手下的戰士保護鄧小平轉移到安全的地方,自己則帶領部隊吸引日軍火力。經過一天的激戰,日軍不但沒有傷到鄧小平分毫,反而被尤太忠打的落荒而逃。

死裡逃生的鄧小平既感激尤太忠,又對此人在作戰表現出的英勇無畏十分欣賞。在解放戰爭中,鄧小平總會讓手下的尤太忠負責最艱難的任務,足以見得他對尤太忠指揮戰鬥能力的信任。尤太忠也十分爭氣,總是將任務圓滿完成,自己也沒有負傷。

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太忠硬是靠着自己打出來個少將軍銜,是名副其實的百戰將領。但他仍舊對自己的老領導,老班長十分尊敬,只要有時間總會前去看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前輩

再見鄧小平

1973年,鄧小平剛剛從江西返回北京。此時正處於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鄧小平被安排在家中賦閑,身份十分敏感。旁人為了避嫌,哪怕是與鄧小平交好也不敢來看望他。鄧小平深知自己的處境,所以當已經是將軍的尤太忠出現在鄧小平家門口的時候,他大為震驚。

尤太忠卻毫不在意,直言別人怎麼想他管不着,但他得對得起自己。老領導回了北京,自己說什麼也要來看看。鄧小平本是覺得這個老部下到了這把年紀還是不懂事,不曉得避嫌,但聽尤太忠說完又十分感動,將尤太忠請進了屋中。

二人都是戎馬半生的軍人,尤太忠習慣性的要給鄧小平遞煙,沒想到鄧小平竟然快了他一步,先行給自己遞煙。點燃了香煙,老煙槍尤太忠一下就嘗出來,這香煙雜質多,不是什麼好煙。

尤太忠見自己尊敬的鄧小平要靠這種劣質香煙過癮,心情就十分沉重。又想到自己的老領導拼殺了大半輩子,如今卻連一口好煙都抽不上,尤太忠悲從中來,心裏更加不是滋味。

從鄧小平家中離開後,尤太忠再也忍不住,連忙跑到最近軍需商店,購買了五條中華煙要給鄧小平送去。商店的管事十分驚訝,尤太忠雖然已經是個將軍,但平日生活還是很節儉樸素的,從未見過他如此大手筆的消費。

尤太忠只回了一句送人,便不再多解釋,抓起香煙又敲響了鄧小平的房門,將五條中華煙遞給了他。尤太忠的舉動使鄧小平深受感動,一邊點起中華煙,一邊感嘆:許久沒有抽過這麼好的煙了...就是這麼一句話,尤太忠剋制不住心中的情感,落下了淚水,還向鄧小平承諾,中華煙如果抽沒了,隨時告訴他,他會親自把煙送來

純粹的軍人

尤太忠是一位純粹的傳統軍人,性格直率,從不在意旁人的眼光,而是按照自己心中的底線是非行事,他的守信義氣在軍隊中是人人稱讚的,不僅部下愛戴,尤太忠的許多上級也成了他交心的兄弟,這種信任,從戰場上一直延續到戰場外。

更可貴的,是不論尤太忠達到了什麼樣的高度,始終對自己人生路上那些幫助過他的人懷有感激和尊敬,從未自滿驕狂。尤太忠在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先後送走了自己的許多老戰友後,尤太忠上將於1998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