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重遠與烏魯木齊

杜重遠(圖片來自網絡)

杜重遠(1897年4月-1943年9月),吉林懷德人,中國實業家,知名抗日愛國人士。

1917年,他懷着「實業救國」的理想,東渡日本,進入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專攻陶瓷製造專業。1923年冬杜重遠畢業回國,為了實現其「實業救國」的理想,在瀋陽創建了「肇新陶業公司」。1927年,杜重遠被選為奉天省總商會副會長。從此,他以商會領袖的身份參加並領導了一系列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活動。1929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社會各界愛國民主人士為了「發展國貨,抵制日貨」,在上海舉辦了「全國國貨展覽」,杜重遠參加了開幕式。他的這些愛國行動在全國實業界產生了較深遠的影響。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杜重遠的「實業救國」理想變成泡影。他悲憤地捨棄了苦心經營的陶瓷工廠,來到上海與鄒韜奮同志並肩戰鬥,經常為《生活》周刊撰文,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1933年《生活》周刊被迫停刊後,杜重遠挺身而出,於1934年創辦《新生》周刊,繼續戰鬥。1935年5月4日,由於刊登的《閑話皇帝》一文提到日本天皇,日本藉機挑釁,國民黨當局屈從日方的無理要求,勒令《新生》周刊停刊,並將杜重遠逮捕入獄。在他被監禁期間,上海地下黨組織給他送去馬列主義書籍,向他介紹國內外形勢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他的思想發生了重大轉變,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

1936年9月8日,杜重遠出獄後即去西安促成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聯合抗日。1937年「七七」事變後,杜重遠冒險奔走於武漢、西北各地,開展抗日宣傳活動。9月,在《抗戰》三日刊上撰文第一個介紹了周恩來的生平並刊載了周恩來、徐向前等人的言論。抗戰初期,杜重遠還擔任了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1938年6月,他當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同年,在武漢、香港等地多次會見周恩來,逐步樹立起對中國共產黨的堅定信念。

抗日戰爭中,新疆不僅是抗戰的大後方基地,也是當時國際救援(蘇聯援華物資)的重要交通要道。杜重遠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重要作用和抗日的決心,看到了共產黨在新疆的影響,看到了新疆的重要地位和希望所在,於是首先拿起筆集中宣傳新疆。他先後撰寫了《到新疆去》、《三度天山》兩部長篇通訊等48篇文章。經過愛國名人鄒韜奮先生的熱情薦評和中共媒體的大力支持,他對新疆的宣傳收到了強烈的社會效果,許多愛國民主人士和進步青年紛紛奔赴新疆工作。

1938年10月,杜重遠放棄了國際友人斯諾、艾黎邀他去美國進行工業合作的機會,在周恩來同志的指導和同意下,他毅然偕家人來到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市,下同)工作,擔任了新疆學院(今新疆大學,下同)院長,培養抗日人才。

迪化,他不顧個人安危,長途奔波往返於新疆與武漢、重慶、昆明、香港間,先後聘請了著名文學家茅盾、經濟學家張仲實、抗日救國會成員薩空了、藝術家趙丹等到新疆工作,組成了一支名副其實的文化大軍,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歡迎。同時,他還往返內地採購了三大卡車進步文化書刊和文化技術設備運往新疆。同時開闢了一條內地與新疆的書刊郵寄通道,從而保證地處偏遠的新疆讀者也能儘快讀到好書,被譽為西部邊陲的「文化列車」。

為了充實新疆學院的師資,他先後聘請了茅盾、薩空了、張仲實等同志到校任教,同時又增加了語文、理工、土木工程系,並增設了3個高中班,其中有一個民族班。杜重遠還受周恩來的委託,開設了黨的統一戰線課,並親自講授。他在院刊《新芒》和《反帝戰線》等刊物上發表文章,積極宣傳馬列主義、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八路軍英勇抗戰的光輝業績。1939年夏,新疆學院組織了「暑期工作團」,杜重遠帶領100多名各族師生,到昌吉呼圖壁奎屯精河烏蘇伊犁等地進行社會考察並積極宣傳抗日,每到一地召開群眾大會,作抗日戰爭形勢的演講,由學生文藝團體表演節目,深受各族人民群眾的歡迎。

任新疆學院院長期間,杜重遠認真負責,積極工作,殫精竭慮,志在培養優秀的抗日人才。他確立了「團結、緊張、質樸、活潑」的校訓,聘請許多專家、學者到校任教。他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八路軍、新四軍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抗戰事迹。他時常懷念被日寇侵佔的東北河山,他無限熱愛祖國的每一塊土地,他對子女說;「祖國就像這把傘,它能為你擋風遮雨,但你也要好好愛護它……」他經常用東北淪陷的歷史,教育和激發學生的抗日愛國熱情。他與在新疆學院工作的共產黨員林基路等人一起,經常組織學生到基層群眾中去開展抗日演講、報告會、歌詠會等活動,宣傳抗日,鼓舞學生的愛國熱情,共同將一所舊式學校改造成為具有新血液、新精神、新面貌的新型學校,使新疆學院成了新疆各族愛國青年嚮往的中心。他們還利用雜誌、話劇等形式廣泛開展抗日宣傳,把宣傳抗日救國的浪潮推向全疆,使新疆各族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事業有了深入了解,大大激發了迪化及新疆各族人民支援抗日前線的熱情。杜重遠聲名大振,民眾中甚至有喊「杜重遠萬歲」者。
杜重遠辛勤辦學,積極宣傳抗日,宣傳民主,反對封建,贏得了迪化及新疆各界人士的尊敬和愛戴,卻引起了盛世才的恐懼、嫉恨和蓄意迫害。杜重遠於1939年10月28日被迫呈請辭職,31日,辭呈獲准,從此他被軟禁在家。

杜重遠秉性耿直,敢於直言,又仗着與盛世才是同學、同鄉關係,對盛世才的一些做法,寫了一封六千字的長信進行批評,更加氣惱了這個「新疆軍閥」。盛世才決定向杜重遠這個無黨無派,沒有政治背景和依靠的民主人士開刀,從而達到打擊共產黨人和民主人士的目的。盛世才蓄意炮製了所謂的「陰謀暴動案」,又稱為「杜重遠案」,聲稱此案是「以杜重遠為首的,受奸黨及漢奸所策動與組織的,帶國際性的九一八陰謀暴動案……是別開生面與另有背景的企圖分裂中國領土,樹立偽政權,破壞抗戰後方的陰謀組織。但其組織之嚴格與龐大,手段之毒辣,收買刺客之多,實令人為之驚心動魄。」捏造杜重遠「漢奸」、「托派」、「秘密共產黨員」等「莫須有」罪名。胡說杜重遠的活動曾得到「口內各有關方面的同意和贊助」。所謂的「口內有關方面」就是指「延安」。1941年5月18日,杜重遠在迪化家中被捕入獄。在杜重遠遭受監禁、歷經磨難期間,有乘飛機赴蘇聯治病,途經新疆迪化的周恩來親自出面營救杜重遠;有宋慶齡黃炎培、沈鈞儒致電聲援杜重遠;更有高崇民、張季鸞(《大公報》主編)等願意赴新疆以身抵押,欲換取杜重遠自由。盛世才每次接到他們的聲援、營救電報,只是迫於輿論壓力,假惺惺地宴請杜重遠,放他回家暫住,卻從不給他自由。

杜重遠的夫人侯御之曾經辛酸地回憶:「那是一個我終生難忘的邊疆5月之夜,重遠與我和孩子長別的那個夜晚。塞外的初夏仍然涼氣襲人,再加這晚月黑星暗、雨凄風急。在我們晚飯時,盛世才殺人組織——『偵緝隊』,突然包圍了我們的住宅,黑衣隊員衝進了重遠的書房和我們的卧室,翻箱倒櫃並『請』走了重遠。我站在大街門外,望着囚車遠去,直到雨水從發間流下,衣角也在滲水,我才驚覺在夜風冷雨中站得太久。回到滿地狼藉的卧室,我跌坐在地,靠在新疆特別低矮的窗台上,就此渾渾噩噩。似乎窗外風雨已停,只有狗叫聲,斷斷續續,時遠時近。檐間積雨,漏得艱難,似簌簌淚、滴滴血。」杜重遠的獄友王保民,事後敘述杜重遠被迫害的慘況說:「重遠受過26種酷刑,大罵達16天。最後盛世才親自動刑,用沸油澆重遠上身,刑名『穿馬甲』;用烈焰燒下半身,刑名『烘山藥』。可憐重遠大片皮膚被澆燒得嘶嘶作響……」

在獄中,杜重遠雖受盡了盛世才30餘種酷刑的折磨,但他始終堅貞不屈。喪心病狂的盛世才竟然命爪牙給杜重遠注射了一種烈性毒藥針劑,使他的五臟六肺潰爛,吐血便血不止……最後把奄奄一息的杜重遠拖到丈余高的牆上,將其推下,並毀屍滅跡。1943年6月,杜重遠就這樣在迪化被秘密地殺害了,時年46歲。

杜重遠殉難的消息兩年後才傳入內地。1945年7月24日,《新華日報》發表社論,稱譽杜重遠為「最熱忱的愛國主義者和最堅決的民主戰士」。全國解放後,中央曾派出考察團到新疆尋找杜重遠的遺骨,但終未能找到。

1998年6月杜重遠的夫人侯御之女士去世,12月其骨灰與杜重遠的衣冠合葬在上海萬國公墓「名人墓地」。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召開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杜重遠殉難40周年紀念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四位烈士題詞。鄧小平給杜重遠的題詞是:「杜重遠烈士永垂不朽!」鄧穎超的題詞是:「革命左派先驅,愛國擁黨英烈」。王震的題詞是:「杜重遠烈士愛國主義精神永垂不朽!」胡愈之在紀念杜重遠的大會上這樣評價:「從『新生事件』到『西安事變』,從『西安事變』到『新疆事件』」,「他為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統一戰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96年11月,張學良將軍為杜重遠1998年百年誕辰題字「大公無我」,對杜重遠一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烏魯木齊的新疆大學校史館(圖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1、《杜重遠之女哀思慈母杜侯御之》光明網2005-01-27  作者:杜毅(杜重遠之女);

2、《新疆簡史》(第三冊),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
3、《那些難以忘卻的記憶》,作者杜毅(杜重遠之女),亞心網2013年09月27日;

4、《杜重遠》紅山網2011-03-30 ;

5、《杜重遠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 》,常希梅著,豆丁網, 2013年0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