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重慶談判,老蔣讓他當省長,看他如何回應?

引言


近代中國充滿了風雲變幻,國家在經歷了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後,並沒有換得一時的平靜。國民黨反動勢力仍在不斷叫囂,企圖將中國一分為二。身為國民黨首領的蔣介石更是毫不吝嗇的展現自己的野心,他甚至公開宣言要進行一場內戰。雖然蔣介石仍然和毛主席進行了1945年的重慶談判,可蔣介石卻大言不慚地要求主席委任一省之長,那麼主席面對蔣介石的直言不諱,是如何做的回應呢?



藏在鴻門宴後的野心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舉國歡騰,黨和中央都知道這場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這是在千百萬中華人民的血肉之軀的基礎上得來的。為了取得最終的勝利,國家付出了個巨大的代價,如今的國土早已滿目瘡痍,百姓需要休養,人民需要安居,如若在這時再次爆發戰爭,那麼對於群眾來說又將是一次致命的傷害。



然而國民黨對於發動內戰早已急不可耐,可即使在這種狀態下,他們還是向共產黨發出了重慶談判的邀約。國共兩黨的此次互談,必然不會有和平的結果。當我黨接收到蔣介石發來的邀請後,黨內人員對於重慶談判的都態度十分明了,那便是斷不可去。蔣介石此時早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重慶談判無異於一場鴻門宴,如果主席赴約,就意味着將要面臨巨大的風險。


為和平奔赴「戰場」


雖然中央多數的人都不贊成主席去應約重慶談判,但是經過激烈的討論和深入思考後,主席還是決定親入虎穴。即使蔣介石的來意不善,但為了爭取一絲和平的機會,我們都願意去積極嘗試。在確定談判日期之後,中央研擬定了一系列的條款探一探雙方的誠意。國共兩黨之間的分歧已經達到一個不可迴轉的地步,此次談判也涉及了多個領域,蔣介石發出的信號是和平民主,可在談判之際卻是無比的專制獨裁。



在這場鴻門宴上,蔣介石假惺惺地與主席敬酒談笑,但卻無時無刻不在暴露着他的野心,蔣介石甚至直覺表明,想讓主席去委任新疆省的省長。主席並沒有給到直接回應,從蔣介石的言辭之間,我們也得到了和平建國已然不能。雖然戰爭並不是眾望所歸,但在緊張的局勢下,採取戰爭是唯一的方法。


1956年的回應


在重慶談判之後,便開始準備軍事活動,蔣介石果不其然地撕毀了「雙十協議」,內戰也由此爆發。蔣介石以為國民黨內部的軍械裝備優良,加上美帝國的支持,必然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而持續三年的戰爭,終於蔣介石的敗退台灣而告了段落,主席用實際行動,向蔣介石表明,他當時所說的話有多麼的荒唐可笑。



自土地革命時期,主席便深諳一個道理——槍杆子里出政權。重慶談判中蔣介石的種種叫囂,甚至大言不慚地要求我黨交出軍隊領導權,都在導致一場合作的分崩離析。蔣介石用自己的失敗證明了曾經的錯誤,而我黨在勝利之後,並沒有用蔣介石的小肚雞腸來處理國共兩黨之間的分歧與矛盾。



1956年11月周恩來被記者問道,如若台灣回歸大陸,蔣介石是否會在中央擁有一席之位。總理十分坦然地回復,稱蔣介石如若選擇主動使祖國統一,那麼他在中央的位置至少能夠匹配到總理一職,屆時我黨願意為蔣介石提供任何願意居住的地方,只要他的選擇和決定是對人民有益,對國家有利。


結語


戰爭的毀滅性被那一代的中國人看在眼中,主席在為國家的建立鞠躬盡瘁時,也在考量着損傷最小的方法。無論是重慶談判還是1956年做出的回應,都在向人民表示着,黨和國家永遠以最寬廣的胸懷來接受任何對祖國有用之人。可仍有台獨分子唯恐不亂,破壞着海峽兩岸的關係,台灣問題至今仍是一項歷史遺留,但幾代的國人和領導者都在期待的台灣回歸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