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在55年進行了授銜儀式,這次大會上,十大元帥無疑是最受人們關注的。他們十位都是革命的基石,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黨內有着極高的地位。
不過,由於工作的緣故,他們在建國後很少有時間能像這次授銜儀式一樣聚在一起。可很多人沒想到,就在這次大會7年後的廈門,十大元帥中的七位居然同時出動,甚至朱老總也差點一起前往,那麼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1962年,陳毅、賀龍、徐向前、劉伯承、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七位元帥來到了廈門的胡里山。這一次他們前來,不是為了別的,正是為了收聽一個特殊的廣播。
原來,胡里山正是福建前線的廣播站,這裡正要向台灣投放中央準備好的廣播。幾位元帥一同前來,是想要了解廣播的具體內容,看看實際的投放效果。
解放戰爭後期,蔣介石帶着大量的資產跑到了台灣,由於地緣問題,福建便成為了對台的前線。解放軍布置重兵,原本打算一舉過海解放台灣,可由於朝鮮戰爭的爆發,以及後來美國的干涉,解放台灣的事情只能被擱置。
毛主席對於台灣的政策是有明顯不同的,他認為與大陸的攻略方式不同,解放台灣這類的海島,就需要圓滑一些。這是非常現實的做法,畢竟新中國那個時候的海軍與空軍能力都非常有限。
因此,中央就在思考其他的策略,有一個方案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那就是對台採取播報喊話的方式進行攻心戰。利用廣播,將大陸的政策與對台灣民眾的期待,投放到島內,讓每一個人都能聽到。最終,這個方案得到採納,可看起來簡單,實際上要想實行是非常困難的。
首先要想在前線找到一個適合建立廣播站的位置,難度就不小,畢竟要考慮到會被敵人攻擊,還要考慮到廣播攻勢的實際距離。經過諸多專家的研究,大家將目光投到了廈門的角嶼島,這裡距離金門非常近,而且地勢複雜,有利於工作的開展。
選定位置後,大家便開始建設廣播站,可很快就發現,該島遍布海沙,沒有任何水源,生活條件極為惡劣,周邊氣候非常不穩定,經常會遭到強風的襲擊。
即便如此,大家還是頂着壓力,克服了諸多困難,在這裡建起了廣播站。自此,對台的廣播攻勢便開始了,不得不說這招攻心術是非常高明的,隨着廣播的投放,島內的國民黨有些害怕了。
不少民眾與士兵聽到了廣播,內心發生了動搖,國民黨為了對付大陸的攻勢,同樣拿廣播還擊。可廣播站的士兵們反覆變換各種內容,還找到不少赴台國民黨官兵的親屬錄音。這類錄音的投放,使得更多的國民黨士兵產生了動搖。
氣急敗壞的國民黨多次想要摧毀這個廣播站,還曾趁着夜間發射炮彈。戰士們早就有準備,做好了防護措施,敵人的詭計始終沒辦法得逞。廣播工作的成功進行,令中央非常高興,為了了解這項工作的實際情況,於是幾位元帥都來到了這處廣播站,視察前線的具體工作。
而原本朱老總想要一起去,可考慮到幾位元帥前去,已經給島上造成了極大的壓力,若是朱老總同去,現場的安保壓力會更大。
並且消息一旦泄露,那造成的影響就會更大,因此周圍的工作人員極力勸阻,朱老總才不得不放棄了這個決定。來到角嶼島查看了廣播站的情況後,幾位元帥現場聽了對台的廣播,大家對於廣播站的工作人員都非常滿意,對於這個方式的攻心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此後,角嶼島的廣播站一直對台灣進行着廣播攻心,期間有不少台灣的軍人,想盡辦法從對岸跑了回來。
這項攻心戰術讓國民黨政府無可奈何,其在島內的統治越來越脆弱。1982年,廣播站停止了播報,因為台灣當局放棄了斷絕來往的想法,接受了和平會談,兩岸關係有了巨大的改善,還開放了兩岸探親交流等諸多事宜。越來越多的國民黨老兵,能回來看望自己的家人,廣播站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
多年以來,工作人員堅守在這惡劣的島嶼上,一直為兩岸關係的改善而努力着。雖然廣播站已經不在了,但他們為國家所作的一切,將會永遠被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