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疾惡如仇,義薄雲天,北宋末年,朝廷貪腐,官場險惡,民不聊生,他們在宋江江的帶領下決然起義,反抗朝廷欺壓 。
水泊梁山在及時雨宋江的領導下,又有智多星吳用的出謀劃策,不斷發展壯大,在民間有了很大的威望,頻繁抵擋軍隊的進攻,朝廷地位逐漸受到威脅。
朝廷不得不採用懷柔政策,向他們發出招安,在經歷了爭執磨合後,全體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而後朝廷為了徹底擊垮梁山好漢,收編他們為宋政戰。
最終梁山好漢大多戰死沙場,餘下的人也被朝廷用陰謀詭計迫害致死,108好漢無一倖免,下場凄慘。
梁山好漢看似為了貧苦百姓而去打家劫舍、劫富濟貧,真的是在一心為民,接濟天下嗎?
他們所謂的兄弟情誼,義薄雲天的掩蓋下實則暗潮湧動。
虛情假意的」劫富濟貧「
這些所謂的梁山好漢,說是在為了黎民百姓劫富濟貧,實際上都是在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草芥人命,他們也只是一群打着行俠仗義的旗號打家劫舍的土匪盜賊罷了。
他們之中許多人其實在投奔水泊梁山之前,乾的都是謀財害命的勾當。他們貪慕錢財,卻又不願付出勞動。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他們蠅營狗苟,通過見不得人的手段謀取錢財,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都不過是一群粗俗不堪的盜賊土匪草莽之輩 。
他們看似行俠仗義,實際上也只是為了自己的私心,打擊報復,他們所謂的劫富濟貧,也為了自身所貪慕的錢財殺人越貨。
他們口口聲聲心懷天下,憐憫在朝廷統治下苦苦掙扎的百姓,實則在他們心中平民百姓的生命也不過是如同路邊草芥一般,不值一提。
這群梁山好漢嚮往着大碗喝酒吃肉,隨手拋金撒銀的逍遙自在的生活,他們不願意為此付出辛勞,想要霸佔他人打拚來的現成結果,這便有了水泊梁山攻打祝家莊一事。
祝家莊於水泊梁山無冤無仇,為何會成為梁山好漢的攻打對象呢?
有人會說他們是為了給祝家莊里為鄉紳打工的貧苦農戶伸張正義,將他們從壓迫的勞苦生活之中解救出來,實則不然,他們是為了自己的貪念而群起攻之。
宋江等人不僅僅眼紅祝家莊鄉紳的財力,更是對祝家莊、扈家莊和李家莊三座莊子都起了歹心,不軌之心,蓄謀已久。
宋江江當時邀請李應加入水泊梁山,他對三座莊子的財力已經窺探已久,陰謀詭計昭然若揭,後來時遷被祝家莊捉拿扣押,更是給他攻打祝家莊提供了一個絕妙的借口和契機。
自己的好兄弟有難,捉拿被困,身為慷慨仗義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梁山好漢,怎能不義不容辭去解救自己的兄弟,為兄弟報仇雪恨呢?
他們攻打祝家莊的目的根本不是劫富濟貧,只是為了金銀財寶而去打家劫舍燒殺搶劫而已,宋江在攻打成功後,曾經與軍師商議要將祝家莊的農戶一併洗劫了。
所過之處寸草不生,一個子兒都不留,原本所謂拯救的劫富濟貧的對象,也被他們列入了搶劫的目標之列,這難道就是梁山好漢的替天行道嗎?
梁山好漢他們聚集在水泊梁山的荒山頭上,他們既不種田務農,又不養禽捕魚,沒有經濟來源的他們又是如何維持酒肉不停,笙歌奏樂的瀟洒生活呢?
靠的不就是他們虛情假意的劫富濟貧嗎,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盜可盜,非常盜;強可強,真能強吧。
兄弟情下的暗潮湧動
一山難容兩虎相爭鬥,水泊梁山的帶頭大哥也是不僅僅宋江一人成功上位,更是兄弟之間明爭暗鬥,暗中爭奪。
山上領導108好漢的頭把交椅,也是能人志士,輪番上位,你方唱罷我登場。
及時雨宋江並不是水泊梁山的首位帶頭人,早在宋江投奔梁山之前,梁山好漢的領頭大哥早有人已經坐得穩穩噹噹,晁蓋便是當時梁山掌握話事權的當家大哥。
雖然晁蓋已經手握大權,但論及計策謀略,還是遠不及宋江,宋江書中是如何形容的呢,眼如垂鳳,皎皎雙目,是一位風度翩翩的美男子。
況且宋江在奔上梁山之前早在官場沉浮多年,已經城府胸中有,謀略心中藏,晁蓋又如何能與這樣一位極富人格魅力和領導能力的強大競爭者來競爭呢?
在宋江遇險時,晁蓋基於原先的恩情,率領梁山的眾好漢前去搭救,在眾人燒殺奪掠走上犯罪之路之後,糾結是否要跟隨晁蓋奔上水泊梁山。
就在這時,已經明確走投無路的宋江心生一計,跪下說現在大家為了救他已經犯下罪過,無可挽回,大家要是願意相信他的為人,就隨他一同投奔梁山。
這樣本來是晁蓋率領眾人,宋江憑一己之力扭轉局面,順勢成為梁山好漢的當家帶頭人,在二人的明爭暗鬥中,初見上風。
在隨後的不斷鬥爭中,兩人的兄弟情誼早已不復存在,彼時相攜相助的恩情也早已蕩然無存,這就是梁山好漢之間的兄弟情誼,真誠的表面之下暗潮湧動。
罪有應得的凄慘下場
隨着晁蓋被架空,然後在祝家莊一戰中被毒箭射殺,宋江成功上位,徹底成為水泊梁山的當家人,雖然宋江因為官場的排擠不得不走上犯罪之路,奔上梁山。
但是宋江實則在心中嚮往的還是在官場上能夠如魚得水,登官加爵,享受高官厚祿,受人敬仰的朝廷命官身份,而不是現在帶領着一群草莽之徒起義攻打朝廷。
他心中清楚他們這群梁山好漢實質上並不是真正的一心為民,為了老百姓而起義與朝廷爭鬥,他們本質上不過是犯罪之後無處可去,無路可走的一群亡命徒。
他知道他們不可能真的戰勝朝廷的軍隊,起義成功,不如率領梁山眾人順應朝廷招安,以免最後真的被朝廷軍隊攻下,下場凄慘,然而沒想到順應招安才是悲慘結局的開始。
統治者在他們犯下如此多的人命官司之後,又如何會讓他們在朝中任職,統治者將梁山眾人編入軍隊,命令他們去為宋征戰,抗擊外敵,藉此讓他們徹底消失永無後患。
最後梁山眾好漢大多喪命於戰場,僅有宋江等人雖然沒有戰死,還被加官進爵,但在朝廷的陰謀之下,全部以慘死結局,這可能就是他們草莽人命的罪有應得的下場。
小結
水泊梁山108好漢,他們看似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為民起義的正義之士,光鮮亮麗的口號之下是難以隱藏草芥性命,殺人越貨的匪徒身份。
如若,當時他們是真的心懷百姓為民求法,得民心者得天下,未嘗不會起義成功,戰勝朝廷,又或者,當時的統治者和官場能夠兩袖清風,為國為民,也未必會有這梁山好漢了。
所以身為國家領導者還是要一心為民,人民至上,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國家和社會自然會海晏河清,祥和安定,這便是人民真正嚮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