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陝西疫情加重,不得不轉向甘肅。
甘肅長城總長3654公里,號稱全國之首。《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規劃「三園、三段、八點一線」布局。「三園」是河西漢塞、明代雄關、隴右屏障(戰國秦)展示園。「三段」以漢長城的敦煌、瓜州、玉門等為重,以明長城的嘉峪關、酒泉肅州、天祝、景泰等為重,以戰國秦長城的臨洮、通渭、等為重。「八點一線」是臨澤等。
甘肅是秦、漢、明三朝萬里長城的西端,分別是臨洮(古稱岷縣)、敦煌、嘉峪關。
甘肅長城帶有敦煌石窟、麥積山、黃河石林、永泰龜城等景觀,還包括《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中的哈達鋪、會師樓、榜羅會議舊址。
進入甘肅,首選岷縣長城。
岷縣秦長城遺址(包新田 攝)
因為岷縣是秦長城西首起地(始端或終端),又南依紅軍長征經過的哈達鋪舊址。岷縣,甘肅省定西市,因境內有岷山而得縣名。
到達岷縣,首先探訪秦長城。
剛到縣裡就聽說,前不久中國長城研究院院長趙琛一行深入岷縣考察調研秦長城遺址工作。先後深入境內12處遺址考察。
考察、調研岷縣秦長城
第二天一早,我驅車西行來到十里鄉的鐵關門村。在村邊田間,目光中呈現出土崗、磚石、瓦塊,眺望遠處還有台墩,這就是我要看的秦長城遺址。
可喜的是,岷縣已納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保護方案。其中,「隴右屏障(戰國秦)」展示園中主要展示戰國秦隴右屏障西端起點望兒咀段長城,臨洮、通渭、岷縣境內的長城牆體、壕塹、烽火台、山險及相關其他遺存等。可見,岷縣在其中。
陪我踏訪的嚮導趙先生說,縣誌載:「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將蒙恬率三十萬眾,築萬里長城,西起岷縣(臨洮),東至遼東,延袤萬餘里史稱秦長城。」
我問:「有歷史記載嗎?」
趙先生答:「有啊!很多記載呢?」《元豐九域志》載:「熙州(現今臨洮)無古迹,秦長城在岷州界。」
在唐代的《元和郡縣誌》、宋代的《太平寰宇記》等文獻載:「秦長城的起點在岷縣」。
杜佑《通典·州郡典》岷州條下說:「秦長城在郡西二十里之崆峒山,自山旁洮水而東,即秦之臨洮郡至此矣。」
趙先生指着前邊的山說:「崆峒山即岷縣城西大溝寨的五台山。這裡是洮河轉彎處,與岷山鄉的跌馬遺址相對,大溝寨山下之鐵關門村,就是秦長城西首起地。」
我心生疑惑,便提問趙先生:「秦長城的西首起地,不就是始端或終端嗎?」
趙先生解釋:「有爭議,應該都對,因為歷史上兩地歸屬同一個地方。」
這時,嚮導從書包中拿出資料念:秦始皇長城西起甘肅省岷縣(臨洮),循洮河向北至臨洮縣,由臨洮縣經定西縣南境向東北至寧夏固原縣,再由固原向東北方向經甘肅省環縣、陝西省靖邊、橫山、榆林、神木,然後折向北至內蒙古自治區境內托克托南,抵黃河南岸。黃河以北的長城則由陰山山脈西段的狼山,向東直插大青山北麓,繼續向東經內蒙集寧、興和至河北尚義縣境。再由尚義向東北經河北省張北、圍場縣,然後再向東經撫順、本溪向東南至通化,終止於朝鮮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處。
趙先生說:「岷縣的二郎山上還發現的秦長城遺址,這可以作為研究資料。二郎山上還發現有多處古代墓葬,除宋墓、明墓,之外西北坡尚有漢墓群存在,同時還出土過長度在半米以上的巨型秦瓦。」
說完,趙先生把話題一轉,說這裡還是革命老區,他介紹:「1936年7月,蔣介石命令魯大昌在岷縣阻止紅2、4方面軍於甘川青邊界地區之外。8月10日晚11時,紅30軍向二郎山發起猛攻。指戰員在徐向前、陳昌浩和程世才、李先念指揮下,與二郎山守敵展開激戰,4次突破敵第3號碉堡。11日凌晨,紅89師一部與敵特務團在張家坪進行巷戰,重創敵一個營。同時紅軍繼續強攻二郎山,衝上敵人陣地短兵相見。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經反覆多達7次突破。 當晚,二郎山戰鬥正酣,紅軍又在火力掩護下,架起雲梯強攻岷縣城。戰鬥一直延續到17日,紅軍打死打傷敵人1000多名。」
哈達鋪
據了解,哈達鋪離這裡很近,是紅軍長征經過之地,我決定再走一程。更何況,哈達鋪已被納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之中,它與岷縣秦長城遙遙相望。長城、長征;長征、長城,兩個《國家文化公園》遙相呼應,成為當地的文化風景道。
經過二十分鐘車程,到達哈達鋪。
「哈達」是藏族聖潔的禮物,哈達鋪是藏民的聚居地。紀念館前,十多名藏族姑娘甩開舞步歡迎遠方的客人前來參觀。哈達鋪位於岷山腳下,它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命運的決策地。
哈達鋪革命舊址
1935年9月18日,紅一方面軍突破天險臘子口後於20日下午來到這裡。在這個藏族聚集的地方,使毛澤東感興趣的是竟然還有報紙,上面看到劉志丹在陝甘邊區打下一片赤化江山。於是,一個重大的決策在中央領導層中形成:揮師北上,到陝北去,到陝北建立根據地!
這是一個柳暗花明的舉措,用毛澤東的話說,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過去了……
哈達鋪是中國現代革命征途上的「新起點」,被譽為紅軍長征路上的「加油站」。
為了瞻見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上的閃光一頁,每年有20多萬人次到這裡駐足參觀。
追尋長征紅色文化
眼下,由於疫情嚴重,來人寥寥無幾。
哈達鋪鎮位於宕昌縣西北部,這個縮在深山中的小鎮因紅軍長征駐足聞名天下。
在這裡,我參觀了有毛澤東的舊居。看上去,三間瓦房全是土木結構,右間為毛澤東居室,左間為張聞天住屋,中間是辦公室。辦公室方桌上陳列着毛澤東用過的硯台、暖瓶、馬燈、筆墨等物品。
哈達鋪紀念館當年是「義和昌」藥店,坐落在由382家店鋪組成的一公里長的街道上。
哈達鋪一條街
沿街而行,我走到紀念館前,房門上懸掛着胡耀邦同志題寫的「哈達鋪紀念館」的匾額。這是紅軍長征路中保留原貌最完整的一條街,被譽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第一街」。
在這條古街上,還有當年的「郵政代辦所」、「同善社」。除此之外,還有「張家大院」、「關帝廟」等,這些都是當年紅軍駐足的地方。
哈達鋪陳列着52件紅軍長徵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8件,三級14件。收藏着7位上將、22位中將、77位少將手跡116幅。肖華將軍的一首詩別有韻味:「紅軍越岷山,哈達大整編。萬里雲和月,精兵存六千。導師指陝北,軍行道花姸。革命靠路線,紅星飛滿天。」
聽講解員介紹,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到達哈達鋪只剩下8000多人。
毛澤東同志住室
哈達鋪盛產黃芪、紅芪、大黃、當歸、柴胡等60多種藥材,尤以「岷歸」享譽中外。
哈達鋪地處麻子川下梢。站在麻子川頂張望,這裡一邊的融雪流白龍江入長江,一邊的雪水流洮河入黃河,江河的分水嶺造化了宕昌特殊的地理環境。南眺岷山,北望秦嶺,高原、山地、河谷,交錯成一方神秘的山地。這裡的物產資源十分豐富,是一片亟待開發的處女地,是一塊充滿生機與希望的熱土。
官鵝溝是一處極佳的風景區,全長32公里,總面積1.7萬公頃。溝內色彩斑斕的碧綠湖泊,茂密叢生的原始森林,聳入雲霄的險峻峽谷,終年不化的積雪冰川。山水婀娜多姿,雲霧飛飄哈達,天地渾然一體。奇特的景觀可與九寨溝媲美,很有開發價值,當趕到官鵝溝時,一下子被這裡的大好河山所迷戀、所陶醉……
再見了,官鵝溝。
返程中,我還在想參觀哈達鋪的展廳,紅軍長征太艱難了!
哈達鋪 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岷縣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今天的行程兩全其美,難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