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饒鄱陽縣歷史沿革

春秋時楚番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置番縣,縣令吳芮始築城池,縣治在今鄱陽鎮,屬九江郡西漢豫章郡,因縣城處番水(今鄱江)之北而改名番陽縣東漢鄱陽縣,屬豫章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屬鄱陽郡,為郡治,縣治遷至今古縣渡鎮。三國赤烏八年(245年)縣治還至今鄱陽鎮,晉咸寧六年(280年)三月遷治今石門街鎮,南朝齊中興二年(502年)還治今鄱陽鎮。梁元帝承聖二年(553年),分江州立吳州領鄱陽郡,同治鄱陽縣。

  陳至德四年(586年),以鄱陽郡還屬江州。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置饒州,治鄱陽縣;隋大業三年(607年)復為鄱陽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復為饒州,轄境相當今江西省鄱江、信江兩流域(婺源、玉山兩縣除外);玄宗天寶元年 (742年) 復為鄱陽郡;肅宗乾元元年 (758年)復為饒州,轄境縮小,僅限今鄱江流域及信江下游地區;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饒州路;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為鄱陽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為饒州府;清沿用明制,治所均為鄱陽縣。

  1912年廢府屬省。1914年屬潯陽道。1926年復屬省。1932年屬江西省第四行政區。1935年屬第五行政區。1952年屬上饒專區。1957年改名波陽縣。1971年屬上饒地區。2000年撤地並市,鄱陽縣隸上饒市管轄。2003年12月17日經民政部批准,波陽縣恢復鄱陽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