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央確定成立天津地委、天津專區,地委和專區機關設在楊柳青鎮。
由於地處九河下游,天津在歷史上曾多次發生洪澇災害,當年的一場暴雨,使得當地洪水成災,工業、農業都遭受了巨大損失,百姓處於極端困難的境地。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劉青山、張子善根據上級決定,走馬上任為天津地委書記、天津地委副書記。
此時,劉青山34歲,張子善36歲,雖是年紀輕輕,但兩人卻都是「老革命」了。
劉青山
劉青山是河北安國人,15歲參加革命,17歲入黨,曾參加1932年的「高蠡暴動」,是中國工農紅軍冀中支隊的早期幹部,雖然曾被國民黨逮捕,但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卻始終堅貞不屈,後於1937年被選送抗大學習。
建國之前,劉青山先後出任中共大城縣委書記、中共任河縣委書記、中共冀中八地委城工部長、組織部長、地委副書記等職。
張子善是河北深縣人,19歲入黨,也曾被國民黨逮捕入獄,受盡了3年折磨卻始終不失黨性、不忘組織,1937年越獄之後,他一邊教書一邊尋找組織,並重新接上組織關係。
張子善
建國之前,張子善先後出任中共冀中八地委組織部長、中共冀中十地委宣傳部長等職,在平津戰役期間還組織了幾十萬民工支前、送給養、運傷員。
可以說,這兩個「老革命」是有功勞的,他們都曾奮不顧身地為黨和人民群眾的解放,進行過英勇的鬥爭,做出過應有的貢獻。
讓他們兩個赴任天津,代表着組織上對他們寄予厚望,代表着組織相信他們能夠關心百姓生活,能夠帶領當地群眾戰勝天災,能夠組織生產自救。
然而,在敵人面前不愧於「英雄」稱號的兩個人,卻很快敗給了糖衣炮彈。
建國未滿一年,劉青山、張子善的心性已有了明顯變化,他們在利益面前迅速蛻化、變質,逐漸地走上了背離組織、背離人民的不歸路。
或許是覺得身份已經有所轉變,劉青山與張子善完全放鬆了自我約束,早在1945年就有過一起工作經歷的二人,很快狼狽為奸,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肆揮霍浪費國家財產。
向來快人快語、辦事幹練的劉青山甚至爆出了粗話:「老子拼死拼活,拚命打江山,享受一點算得了什麼!」
當時還沒有溫室栽培,北方的冬天很少會有韭菜,所謂「物以稀為貴」,劉青山就是想吃這麼一口。
但劉青山的嘴又極刁,想吃韭菜,又擔心韭菜不好消化,因此就給廚師出了難題:「要吃韭菜餡的餃子,要有韭菜味但不能有韭菜葉。」
於是,廚師只好在包餃子的時候,在每個餃子里都放上幾根莖粗葉寬的韭菜,根莖留在餃子的皮褶之外,這麼將餃子下鍋,待煮熟之後再趁熱捏住韭菜根莖,將餃子中的韭菜抽出,如此別緻的吃法深受劉青山喜愛。
1950年,根據天津專區的洪災情況,組織上指示專區開展「以工代賑」,並撥划了相應的糧食與款項,兩人就私自將國家發給民工的好糧扣下、賣出,苛賺民工糧食220萬斤,苛剝6億元(舊幣,下同,1萬元舊幣合1元新幣)。
50年代的天津海河
1951年春,國家再次撥糧1800餘萬斤,用以修治專區境內的潮白、海河、永定、龍鳳、大清等5條河流工程,劉青山與張子善甚至還定下了「賺30億」的目標。
為此,二人將民工所食用的高粱米每斤售價提高100元,324.8萬餘斤賺得現金3.248多億元;將食用油每斤售價提高1000元,8930斤賺得現金890餘萬元;將鹹菜每斤售價提高1000元,60餘萬斤賺得現金6.8億元......
再加上收取所謂的「用具折舊費」、虛報運費、偷稅漏稅等方式,二人雖沒有達到「賺30億」的目標,但也苛賺民工資產、盜取國家資財高達16億元。
由於他們賣掉好糧,就只能以變質發霉的糧米供應民工,還導致了靜海、寶坻等縣致殘、病亡數十人。
50年代的天津街頭
1950年秋,國家撥款29億元修建武清縣楊村飛機場,劉青山又擅自將這筆用於國防建設的巨款進行挪用,擅自用於開辦天津市電線廠。
飛機場竣工結賬時,其實際開支為21.6億元,而剩下的許多資金,除去各種「機關生產用款」之後,仍有4000多萬元下落不明。
1951年夏,張子善向組織報告「買銅沒錢」並申請撥款,先後又違法挪用了水利建設專款共計30億元。
除此之外,張子善又打起了當年劃撥給天津專區幹部家屬救濟糧款的主意,這筆款項為1.75億元,可購救濟糧17.5萬斤,張子善挪用了其中的1.4億元。
......
樁樁件件,無不是令人觸目驚心!
根據當時的統計,劉青山、張子善二人通過剋扣民工供應糧、幹部家屬救濟糧、地方糧,以及盜用飛機場建設款項、水災區造船救濟貸款等,共計171.628億元。
按照當時的物價,如此巨款可購小米1億斤,可購棉布5000萬尺,可購香油6000萬斤,可購豬肉4000萬斤。
而這些錢,全都被他們投入了所謂的「機關生產」非法經營活動,使得國家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二人賺了個盆滿缽滿,自然是要大肆揮霍的,劉青山甚至墮落到吸毒成癮,並於1950年下半年以公款從香港購進2輛汽車,一輛送人,一輛自用(調離時拒不上交,還帶到了石家莊)。
不滿半年時間,劉青山與張子善就揮霍了近3.8億元,其中劉青山1.83億元,張子善1.94億元。
要知道,這可是在上世紀的50年代初,沒有遍地的店鋪,沒有快遞上門的電商,他們能在短時間內揮霍出如此巨額的財富,真可以說是「能人之所不能」了。
此外,二人又以贈給、交換、照顧等名義,對許多下級幹部進行拉攏,一邊腐蝕着革命隊伍,一邊打壓着正派幹部,想要藉此達到「隻手遮天」的目的。
據當時的統計,張子善送給10個地委委員的現款、物品等共計2399萬元,送給6個縣長、縣委書記共有700萬元。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至理名言。
既要打贏侵略者,也要戰勝糖衣炮彈,如此才能堅定地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
深諳歷代王朝的盛衰興亡史,毛主席自然深刻明白這樣的道理。
新中國百廢待興,毛主席等領導人都十分清楚,必須要保持着艱苦樸素的節儉作風,必須要好好地縮衣節食、發展經濟。
1950年秋,毛主席組織召開會議,在研究朝鮮戰爭發展趨勢與應對策略的時候,就提出了「戰爭必須勝利,物價不許波動,生產仍需發展」的方針。
這一次會議,確定了解決國家財政困難的具體措施:節約兵力,整訓部隊,精簡機關,縮編人員,緊縮開支,清理資財,組訓民兵,準備推行義務兵役制。
不久之後,毛主席再次號召全國人民厲行節約、開展愛國增產運動。
1951年秋,通過廣泛徵求各方意見,毛主席覺得應該立即在全國範圍開展群眾運動,發動群眾揭發、批判腐敗現象,以便純潔組織、凝聚民心、團結一致克服經濟困難。
深思熟慮之後,毛主席首次正式提出了開展「三反運動」,他在中央起草的文件上批示:「在此次全國規模的增產節約運動中,進行堅決的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鬥爭!」
不斷反映上來的情況,讓毛主席感到痛心不已,他時常都會看着關於「三反運動」的報告沉默不語,眉間總會皺成一個大大的「川」字。
北京,各市屬機關與企業部門,發現貪污分子650人,貪污額高達15億元,其中就有黨員105名、老幹部79人。
天津,僅僅是一個公安分局,就收受過3514戶商家的賄賂,因受賄而將674名罪犯釋放或取消管制,其中就有19名敵特分子。
西北局,所查出來的貪腐案件,就使得國家蒙受了80餘億元的財產損失。
西南局,僅是1950年1月到1951年7月,就有貪污瀆職案件1400餘起,盜竊國家財產110億元以上,以及糧食740餘萬斤,總計款超過了200億元。
南昌,僅是一個糧食局長就貪污了20萬斤大米,他老婆的鞋底甚至還藏着黃金12兩。
華東地區,僅是1951年就處理了貪污案件8000餘起,涉及幹部615人,貪污288億元,其中有黨員116名、老幹部126人。
甘肅,僅是幾個專區與蘭州市的不完全統計,就有貪污人員1177人,貪污14.4億元,省級機關也有500餘人貪污,款數10億餘元。
......
這一些,怎不叫毛主席倍感心痛?怎不叫毛主席極其憤慨?
毛主席想起了李自成、劉宗敏,這兩人藉助農民起義滅掉了明朝,但甫一進入北京城,他們就被迅速腐化,以至於功敗垂成,不久之後又被清軍打敗。
在開會的時候,毛主席厲聲道:「我是不學李自成的,你們要學劉宗敏,我勸你們不要學。」
看得出來,毛主席是真的動怒了。
1951年11月29日,一份關於天津地委嚴重貪污浪費情況的報告,被送到了毛主席的辦公桌上。
此時,劉青山已調任石家莊,是石家莊市委的副書記,天津地委書記由張子善接任。
看着觸目驚心的一長串貪腐數額,毛主席心中積壓已久的怒火,被徹底地點燃!
對於這起案件,毛主席決定親自過問,他提筆在報告上寫道:「劉、張均是大貪污犯,已經華北局發現並着手處理,我們認為華北局的方針正確,這件事給中央、中央局、分局、省市區黨委提出了警告,必須嚴肅注意貪腐行為,注意發現、揭露與懲處,必須當作一場大鬥爭來處理!」
之後,毛主席又與劉主席、周總理、朱老總等人就劉青山、張子善的處理問題,進行了多次談話。
毛主席認為,對於那些所謂「手腳不幹凈」的,可以區別輕重大小,實事求是地分別處理;但對於劉青山、張子善這樣的大貪污犯,不論他們有多大功勞,都是不可寬恕的。
毛主席擲地有聲地說道:「對於這樣的叛徒和毒蟲,有多少就必須清除多少。清除他們,不是黨的損失,而是黨的勝利!不是降低了黨的威信,而是提高了黨的威信!只有堅決毫不手軟地這樣做,才能使我們的隊伍堅強鞏固起來,才有可能不再受到剝削階級思想的腐蝕!」
由於當時的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法律尚未完善,法院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判決劉青山與張子善,故而華北局便針對此案進行了廣泛討論。
1951年12月下旬,華北局上報了一份材料,表明了他們對於劉、張二犯的量刑意見:地委當時在家的8位委員,一致同意處以二人死刑。地區參與討論的552名幹部,對於劉青山的量刑意見是,同意死刑535人,同意死緩8人,同意無期3人,同意有期6人;對於張子善的量刑意見是,同意死刑536人,同意死緩7人,同意無期3人,同意有期6人。
在看到這份材料之後,毛主席又邀請了部分黨外人士座談,充分聽取了他們的意見,最終決定同意華北局的建議,對劉青山、張子善處以死刑,立即執行!
當時,有許多人都還在給劉青山、張子善求情,其中也包括了一些黨內的老幹部,還有許多他們的老戰友。
由於劉青山被捕的時候,他才剛剛從國外回來,並且是代表着中國,去參加了世界青年和平友好聯誼會的。
為此,很多人覺得如果就這麼處決他,或許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因此也有人提議,希望媒體能夠改一下劉青山的名字,譬如改成「劉清山」之類的。
但此時的毛主席卻已下定決心,堅決不念那些老同志的求情:「是要他們兩個,還是要中國?只有處決了他們二人,才能拯救20個、200個、2000個犯有不同程度錯誤的幹部,你們應該要懂得這個道理。」
同時,毛主席也堅決不允許媒體擅自更改劉青山的名字,他說道:「青就是青,三點水不能加,不要這個水分。我們就是要向國內外都廣泛宣布,被槍斃的這個劉青山,就是那個參加了國際會議的劉青山。」
如此魄力,也正如他所說的,清除了這些毒蟲,對於黨的威信不是降低,而是提高。
也正是這麼果決的信心,才為我們保住了這個無數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才換回來的新中國。
「三反」期間,查出貪腐1000萬以上的幹部就有超過10萬人,貪污總金額超過6萬億元,其中共有42人被判處死刑,9942人被判處有期徒刑,67人被判處無期徒刑,9人被判處死緩。
1952年2月10日,農曆正月十五,古城保定成為了舉國矚目的焦點。
上午10時左右,人們開始從四面八方湧向了保定市體育場,這裡即將舉行劉青山、張子善的公審大會。
能容納2萬多人的體育場,很快就坐滿了身着藍、灰色冬裝的人們,他們有來自黨政軍機關的幹部,有企業、群眾代表,有唐山、石家莊、秦皇島以及其他專區受邀而來的代表,有因遭受劉、張二人剝削而遭難的天津災民代表、民工代表等。
正午12時,劉青山、張子善被四名警察押解到了會場,由於當時沒有統一的獄服,劉青山與張子善的身上,仍是被捕時的穿戴打扮。
劉青山的頭上是一頂名貴的水獺帽,身上是一件藏藍色的呢子大衣,腳上是皮鞋;張子善的身上是一件藍色呢子制服,腳上也是鋥亮的皮鞋。
而與衣冠楚楚格格不入的,是他們手上的手銬與掛在胸前的亡命布條:「大貪污犯劉青山」與「大貪污犯張子善」。
時任河北省紀委副主席的薛迅首先發言,控訴着二犯的罪行,而台下亦是群情激憤,眾人憤怒地呼喊道:「堅決要求處決大貪污犯!」「徹底肅清階級腐化!」「打退貪污腐敗的進攻!」
下午近14時,公審大會結束,押解着劉青山、張子善的刑車駛出了體育場,車上的劉青山垂頭喪氣,已是渾身僵直,而張子善早已癱軟如泥。
由於考慮到二人曾經對於革命作過的貢獻,當時的省委決定:子彈不打頭部而打後心,槍決之後斂屍安葬的棺木費可由公費購置,二犯的子女也由國家撫養成人。
隨着刑場內的槍響,兩名大貪巨腐緩緩栽入了身前的土坑。
而這樣的槍聲,也如同一記當頭棒喝,令人振聾發聵,至今仍是餘音未絕,它時刻都在告誡着後人:不可以權勢而牟利,不可背棄國家與人民!
貪官與蛀蟲,終究是要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