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資本左右白宮決策:利用戰爭擴大中國市場,中美滑向戰爭邊緣

人類自學會生產以來,對於資源的依賴使得掠奪成為縱貫人類歷史的主旋律。從向自然掠奪到向其他聚落、部落乃至民族掠奪,將其投入自身的資源消耗,讓生產擴大以增強自身實力、進而以更強的實力掠奪更多的資源。時間進入資本原始積累時代,無底線、無秩序的資本掠奪催生了罪惡和血腥的三角貿易,雖然奴隸貿易最終由於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廢止,但歐美資本主義發展來自於對非洲的人口殘酷掠奪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當進入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後,又由於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分贓不均,先後爆發了一戰二戰,給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美國資本在其建國以來通過對內和對外戰爭取得了話語權,其不斷左右白宮決策,使得美國資本有些狂妄自大,意圖通過戰爭手段迫使中國在市場份額的問題上讓步,中美兩國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在不斷增大。它們似乎還沉浸在昔日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的成功經驗中。

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陣營冷戰開始以來由於內部利益分贓不均,多次爆發貿易衝突,其中尤以美國為甚。美國資本控制美國的國家機器,先後控制和壓制歐亞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龍頭企業和命脈行業,通過確立在歐洲的話語權,控制歐洲資本為美國戰略服務、進而實現全球霸權。很多時候,歐洲國家並不願意受美國驅使,但奈何受制於人不得不低頭,只能充當其獨步全球的馬前卒。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所言:「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着血和骯髒的東西。」

美國資本為了維持其在北美大陸的經濟霸權,逼迫加拿大和墨西哥簽訂了《北美自貿協定》。這一協定打着互相減免關稅的幌子,讓缺乏支柱產業和競爭產品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國市場成為美國商品的傾銷地,讓兩國再難得到經貿自主和關稅自主,進而失去政治自主,最終淪為美國的代理人。日本上世紀七十年代那聲稱富可敵美的海量財富也因美國政府的一紙《廣場協定》而打落塵埃,變成了中老年日本人嘴裏不住感嘆的「黃金時代」。美國資本為了攫取石油利益、保護美國資本在中東尤其是海灣地區的產業布局,帶領北約先後發動了超過六次軍事行動,讓無數中東人民流離失所,許多難民甚至被拐賣淪為奴隸,如此作為簡直令人髮指。他們一面不斷造謠他國的人權問題,另一面卻在經營奴隸貿易,如此兩面做派讓人作嘔。

特朗普在任期內,為了保護本國產品出口,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先後發起多輪貿易制裁。由於他在任期末為保護本國天然氣出口而向德國實施制裁,使得德國和俄羅斯合作的「北溪-2」項目因此擱置了相當一段時間。對於中國,美國的態度是一貫且清晰的。從晚清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到現在的「自由關稅,互惠讓利」,在這些花言巧語包裹下的是美國資本對中國民族資本的殘酷金融狙擊和血腥資本兼并,並最終一手促成了日本下定發動侵華戰爭決心的物質基礎。

自中國決定加入WTO以來,美國資本一直希望通過產品打通中國銷路,進而制霸中國市場,這樣也有利於其像掌控美國政府一樣掌握中國政府。其向中國輸出的大量低端工廠,讓中國獲得了產業轉型升級所必要的海量勞動力,最終為中國獲得工業自主進而拓展和豐富本國工業門類搭建了堅實的基礎。海量廉價的中國產品同量少價高的美國產品競爭,讓美國資本怒不可遏,隨之而來的便是美國資本一手搞亂亞太經濟試圖搞垮改革開放不久的中國市場、另一手在背後推動西方國家針對中國商品的「反傾銷」調查,進而由此對中國生產商處以高額罰款,想藉此打擊中國商品的活力。但近年來中國企業積極應訴,其據理力爭使得西方國家不得不承認反傾銷調查是無用功。

美國為遏制不斷崛起的中國經濟,下定決心以經貿戰爭和軍事威脅逼迫中國就範,對此中國政府積極應對、巧妙周旋,不斷挫敗美國的商品制裁陰謀,最終逼迫美國以和談作罷。回顧美國歷史,其政府發動了一場又一場戰爭,非但沒有獲得任何利潤,反而債台高築。其明知早已入不敷出,卻仍在不斷提升赤字、加印美元。反而是美國的資本藉著美軍的擴張行動而大賺特賺,這種詭異的狀態讓我們不得不聯想到正附在病人身上大口吸血的寄生蟲,病人隨着寄生蟲的肥碩而日漸消瘦。

事實上,美國一直就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公司」,如果有人敢動美國資本家的利益,哪怕是美國總統都很難善終,就比如肯尼迪遇刺事件,背後可能就涉及了資本勢力,如今的美國資本甚至能夠左右白宮決策。當病人迴光返照的時候,也將是其機能徹底衰竭的預告。美國資本對於世界的掠奪即將進入終結,他們為了獲取更大和未經染指的利益,必將逼迫美國開動即將崩壞的戰爭機器、向中國發起挑戰,想以此作為敲門磚叩開中國的國門。中美滑向戰爭深淵的可能性正在隨着美國遏制中國手段的不斷破產而逐漸增大,美國資本是包括太平洋戰爭以來歷次戰爭的推手和始作俑者,其左右白宮決策的實質也將有更多人看清。恐怕美國資本或許不願明白,同核大國進行交戰應當面對的是怎樣的結果?哪怕是局部衝突,這樣的代價它們承擔得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