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兵始自華州城關小學的「紅色教育」緣分

我與學校「紅色教育」的緣分

作者:杜明科

在人生的少年、青年和老年的各個時段,我都曾與學校的「紅色教育」很有緣分,這成為我人生顯明的,頗有意義的特徵。在「奔七」的花甲之年,我把它記載下來......

本文作者杜明科


少年時 我聽過紅軍老戰士講的光榮傳統課

我的少年時期,是在家鄉陝西華縣度過的。小學五、六年級時,我在華縣城關小學上學。

記得1965年9月的一天,我們學校的學生突然沸騰起來,因為大家得知有一位紅軍女戰士要給我們來講光榮傳統教育課。

下午約莫3時左右,我們各班排着隊,整齊的來到學校大操場。這時,在侯維周校長陪同下,一位穿着軍服的女軍人健步走上講台。侯校長介紹說:「這位女軍人曾是一位紅軍戰士,她叫閆鳳樓,你們可以稱呼她閆媽媽。閆媽媽三十年代參軍,他在人民軍隊里為革命做出了貢獻」。

閆媽媽的軍裝照


隨着大家熱烈的掌聲,我抬眼望去,閆媽媽年約四十多歲,微胖的臉龐和眼神充滿活力,一身退了色的軍裝,在陽光映襯下,更顯出她的女軍人形象之美。

閆媽媽話匣子一打開,就跟我們講起了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英勇壯舉。紅軍戰士全憑兩條腿,走出兩萬五千里。還要翻山越嶺,過沼澤泥潭。衣着單薄,雪雨侵衣;沒有糧吃時,就吃糠咽菜吃皮帶。取得長征完全勝利後,順利到達陝北。閆媽媽還列舉了紅軍長征時的一些感人故事,把我們聽得敬佩之感油然而生。

閆媽媽特別講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戰士奔赴前線,與日本侵略者打仗的事兒。閆媽媽說,這其中有好多事都是她和身邊戰友們親自參加和親身經歷的。我當時感到,給我們講課的眼前這位女戰士,就是勇士,就是英雄呀!

閆媽媽還講了咱們的黨,是為人民的。他們不惜犧牲生命,吃了人間難以預料的苦難,就是為了推翻人吃人,人剝削人的舊制度,讓大家過上幸福生活。

最後,閆媽媽勉勵我們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學習科學知識,長大接好革命的班。

一堂40分鐘的「光榮傳統」講課,深深地吸引力了我們。就是課後多天,閆媽媽講課的內容,以及閆媽媽的高大形象還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我想了很多很多......


青年時 我成了部隊駐地的校外輔導員

1972年12月,我從家鄉華縣參軍到新疆部隊,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七十年代初期,部隊學雷鋒活動深入開展。部隊里,學習雷鋒為戰友,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蔚然成風。我那時能為大家做什麼好事呢?我參加了為戰友補鞋的補鞋箱活動,參加了星期天為駐地烈屬喬大爺的打柴活動。還利用休息時間,到炊事班幫廚,到連隊豬場幫助掏豬圈等等。

我不滿足這些。一天,我看到《解放軍畫報》上刊登的雷鋒在學校做校外輔導員工作的照片,我腦海里就浮現出在家鄉時,閆媽媽的形象,又聯想到雷鋒的形象,我就定下到學校去做校外輔導員工作的決心。我把這個想法向劉根銘指導員做了彙報,他很支持我。

幾天後,我到駐地兩公里外的東風林場學校聯繫,自薦做校外輔導員工作。學校領導聽了我的想法,非常高興。當天就集合召開全校8個班的師生會議,聘我為該校校外輔導員,一條鮮艷的紅領巾佩戴在我的胸前。

當年我在東風林場學校佩戴的紅領巾

除全校鋪導的活動外,我的重點聯繫班是一位叫王思超老師為班主任的班級。

那時候,我曾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過講《雷鋒的故事》,講英雄人物的故事,進行過「做團結友愛的少先隊員」、「做遵守紀律的優秀學生」的專題輔導。活動開展後,對學生啟發教育很有效果。

在學校的輔導過程,也是我與小朋友增加友誼的過程。五十年過去,我至今還能記得起幾個小朋友的名字,比如:維吾爾族小學生阿以仙木、帕俠汗、烏甫、塔易等。

1973年「六一」節那天,東風林場學校的學生來我們連隊開展「為解放軍叔叔做好事」活動,是我們連長吳銀庫接待了老師和這些學生。吳連長讓我帶着學生參觀了幾個班的重機槍自動步槍武器,介紹了槍械知識,還參觀了戰士整齊劃一的「一日制生活」。


老年時 我再登講台對學生進行「紅色講堂」教育

我2013年退休。退休後,先是著書,後來又是做社會公益事。期間,僅出的書就有六七本,達85萬字之多。我還參與了多項志願者活動,以及捐款。到2018年左右,我就想使自己進入「半休」狀態。那麼,還能做什麼呢?

我又想起了學校,想起了閆媽媽的講課,想起了在東風林場學校的校外輔導。我確定,到學校去!協助學校做光榮傳統教育、革命英雄主義教育、雷鋒精神教育,還有適合學生成長特點,自己又力所能及的德育教育。我在我的第8本《晚秋楓葉》書里發出短文:「我想為學校光榮傳統教育做些事」。

我的想法得到了西安高新國際學校王老師的贊同,這個教育從「建黨百年」的2021年3月就拉開了帷幕。

學校看了我寫的《一個紅色家族的記憶》這本書,革命故事多多,確定就以這本書為基本內容,開展「紅色講堂」教育。

《一個紅色家族的記憶》封面


我從書里選出我的表叔以及伯父、叔父、父親、姑姑等六位革命者,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為革命坐國民黨的牢獄;為革命奮戰在抗日硝煙瀰漫戰場上的故事,結合學生們熟知的「戰疫英雄」鍾南山的功勛業績,以「英雄」為主題,進行講課。

以「英雄」為主題,進行講課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講課前,先播放五分鐘《雞毛信》海娃的電影短片。講課時,我注重話題的互動效果,對回答問題的學生,還贈送了我自己出錢購買的雷鋒紀念章等小禮品。講課後,我就把事先粘上雞毛,提出希望內容的「雞毛信」發出,提升了教育效果。

在講課時,我穿着服役時的六五式軍裝,掛上我曾獲得的軍功章和獎章,這也吸引力學生。講課結束,學生們都不肯離去,要看看摸摸這些軍功章。學生們崇敬英雄,甚至排着隊要留下我的簽名。我先寫下希望的話,再簽上名字。

寄給北京中關村第二小學的「雞毛信」

我先後在西安的學校進行了兩場紅色教育。在北京中關村13小學有教育需求時,我給該校學生髮出「雞毛信」的同時,由我的侄女代我講了課。我給高新國際學校學生的「雞毛信」,至今還陳列在陳列館裏。我的《我把黨的故事講給你聽》的紅色教育講課,被學校評為「優質教育課程」。

這,就是我人生中與學校「紅色教育」的深厚緣分。


圖文來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杜明科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