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陸軍三大軍校---兩條命的「儒帥」
八角捋須道:「1906年,蔣百里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擔任了東三省都練參議。不久又去了歐洲學習軍事(主要在德國),並且得到了德國最高元帥興登堡的高度讚賞。」
「直到1910年,蔣百里才再次回國。然而他兩次於東三省任職,都與奉系軍閥張作霖發生了齷齪、險些被其派人在火車上刺殺,於是只好另謀高就。」
「當蔣百里在德國深造時,他的一些留日同學,諸如良弼、蔣百器、蔡鍔等人都已在國內擔當了大任,故他投奔同學倒也不愁出路。只是真正讓他獲得一展抱負的機會,還得說蔣百里得到袁世凱賞識、出任保定軍校校長一事。」
小武訝道:「保定軍校?我只知道黃埔軍校特別有名!」
八角笑了,也不二話,抬手扔出一張表格,內容原來是民國三大軍校的簡介。
小武一邊仔細看着,一邊聽他道:「從時間上說,民國三大軍校按順序是---昆明講武堂、保定軍校、黃埔軍校。」
「但講武堂的設立是在清朝滅亡(1912年)以前,而且也不止一個地方有講武堂。只是雲南昆明的這個最有名、出了不少名人。後來,當這個軍校改名不叫講武堂的時候、其實仍在招生,藉助了雲南之地利、抗戰時還為東南亞各國培養了很多軍官。」
小武忽然想起了什麼,插口道:「給你這麼一說,我好像也有點印象了---朱德元帥是從雲南講武堂畢業的吧?」
八角點了點頭,又笑道:「至於保定軍校和黃埔軍校,則完全是在清朝滅亡以後建立的。你可以看到,1912年民國剛一建立,保定軍校就成立了。」
「等到了1923年,保定軍校才停辦;緊接着1924年,黃埔軍校就成立了。可見這兩個軍校之間具有某種延續性---他們是一樣的重要!」
圖表15民國三大軍校
圖表15民國三大軍校
小武點頭道:「你說的還真是!很可能保定軍校就是黃埔軍校的前身呢!」
八角捋須笑道:「1912年清帝遜位,袁世凱就任民國大總統,中國似乎有了一個去舊迎新之機。就在此時,有人把『驚世將才』蔣百里介紹給大總統,袁世凱本就是軍隊里出身的一代梟雄,當然如獲至寶、當年底就讓蔣百里出任了新成立的保定軍校校長,希望由他牽頭、建設全新的中國軍隊。」
小武猶豫道:「聽起來這也是絕好的時機、絕佳的安排,然而我總感覺有什麼不對?」
八角微笑道:「袁世凱起家於『小站練兵』,由他所操練出來的一代北洋軍人,已經是清末框架下的最強軍隊了。然而,北洋軍的實力在已達到世界軍事頂級水平的蔣百里眼中、還是不夠看的。因此,若任由蔣百里由內到外、去改革軍方的一切,勢不免跟北洋軍閥產生劇烈矛盾。此前他和張作霖互不對付,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而此時的北洋軍閥代表着軍方實力派,以袁世凱最信任的『北洋三傑』為首,已佔據了從中央到各省的許多重要位置,逐漸成了尾大不掉之勢。其實袁世凱早已發現,許多北洋系將領爭權奪利、互相掣肘,不聽中央政府指揮、各自為政。然而袁世凱自己以前也是這麼做的,現早已棄軍從政、便想去管也是有心無力。」
圖表16北洋三傑
圖表16北洋三傑
小武恍然道:「原來如此!此時的袁世凱也想要重收兵權;同時讓蔣百里做他的代理人、去整頓軍界。」
「一則,蔣百里具有這樣的能力;二則,蔣還代表着一大批日本士官留學派。將來由保定軍校新培養的畢業生來頂替掉舊的北洋軍官,倒也是一個十分完美的換血方案。」
八角捋須點頭笑道:「說的不錯。但是你所想明白的、北洋軍閥同樣想明白了。」
「作為既得利益一方的軍界舊人,又怎願意讓新人搶走自己的奶酪?於是以陸軍總長段祺瑞為首,一口咬定袁、蔣二人是想過河拆橋、拋棄北洋同仁,所以絕不能讓他們得逞。這樣就導致保定軍校的發展困難極大!」
小武若有所思,道:「段祺瑞一直是袁世凱的心腹呀,我都不知道他們還有這樣的矛盾!」
八角呵呵笑道:「不過蔣百里幹勁十足。新官上任後,他接連寫了幾本著名的軍事教材,大都深入淺出、明白易懂,有《孫子新釋》、《軍事常識》等書。這些先進的軍事理論極大地開闊了保定學生的眼界。」
「不過按照蔣校長的設想,除了軍事理論之外,軍校生在武器教學的實操方面更需要達到高級水平。然而,購買國際先進的武器彈藥、自然需要耗費大量錢財---這些預算必須要通過陸軍部批准撥款。」
小武恍然大悟,點頭道:「陸軍部是段祺瑞在主持吧?他肯定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就是不給撥款!」
八角點頭道:「不錯。一方面,蔣百里一直堅持親自給學生授課。包括唐生智、陳銘樞、張治中、陳誠、傅作義、白崇禧、葉挺等人都在課堂聽過他的教誨,可謂桃李滿天下。」
「按蔣校長所說,當世陸軍無非屬德、日兩國---但這兩國軍事他都了如指掌、也不覺得非常厲害。所以,中國陸軍應以超越德、日,力爭世界第一為目標。」
小武驚道:「好大的口氣!在中國恐怕只有蔣百里一人敢講這話!」
八角繼續道:「另一方面,蔣百里向所有學生莊重承諾過,重要之事要言必信、行必果。但是,說好的先進教學武器始終沒有着落。」
「在屢次催促陸軍部撥款無果以後,蔣校長憤懣已極,遂於1913年6月18日晨、召集學生們到尚武堂前緊急訓話。」
「然而話還沒說幾句,蔣百里當眾表示---自己未盡到校長的責任,但是說話算話、掏出了手槍自盡;雖然旁邊的人急忙搶槍,但子彈仍從其肋骨之間穿過。」
小武大驚道:「難道蔣百里就這樣死了?」
八角呼出了一口氣,笑道:「好在吉人自有天相。子彈沒有打中心臟,蔣百里活了下來,但此事已令天下震驚。而且消息第一時間傳到了袁世凱那裡,他立即請日本公使館派出一個外科醫生和一個護士,緊急前來救治蔣百里。」
小武奇怪道:「這事兒為何要日本人插手?」
八角嘿嘿一笑,道:「只因袁世凱對蔣百里抱有愧疚之心。不讓軍醫插手治療是為了屏蔽陸軍部以及其它一些有關部門。」
「事後,當段祺瑞親自交上『調查報告』、訴說蔣百里的自殺與陸軍部無關時,袁世凱對報告看也不看、直接說此事不用陸軍部管了。」
「袁大總統親自照顧了蔣百里。聽日本醫生說他沒有生命危險,但是必須靜養,這才鬆了一口氣。於是便讓日本醫生回去了,但堅持要日本護士留下來繼續照顧蔣百里---這也是為了防止別人干擾他養傷。」
小武笑道:「這倒也是。不論是文武官員、或者記者狗仔隊要來打擾病人的話,日本護士要麼語言不通、要麼毫無顧忌,一律回絕就是了。如果換個中國護士的話,碰到達官貴人、反倒不敢見誰都不買賬。」
八角呵呵笑道:「不錯。只是當時沒人想得到,此舉居然促成了一段天賜良緣!這個日本女護士叫做佐藤屋登,當時還只有二十三歲;只是來中國實習的,沒想到被派了這個任務。作為護士,她盡職盡責地勸說了蔣百里不可再尋短見,其倩影也給對方留下了深刻印象。」
「蔣百里在傷好以後,開始追求佐藤屋登,甚至寫信威脅要追到她北海道的家裡。最終,已回到日本的護士被情書打動、接受了追求,成為了蔣百里的妻子、從此搬來中國長住。」
小武一笑道:「蔣百里也是一個文人呀,寫信的水平是很高的,哪怕是日文情書!」
八角微笑道:「新婚之後,兩人到海寧建造了一個梅園、種下了200株梅樹。佐藤屋登也因丈夫最喜歡梅花而改名為蔣佐梅。」
「很快,蔣氏夫妻生下了五個女兒(長女早幺)---包括四女兒蔣英(後來嫁給了錢學森),全都是徹底的中國人---只因精通日語的父母二人居然完全沒有教女兒們日語……」
圖表17蔣百里、蔣佐梅夫婦與四個女兒
圖表17蔣百里、蔣佐梅夫婦與四個女兒
【四女由大到小、依次為:蔣雍、蔣華、蔣英、蔣和】
【其中蔣英是錢學森之妻】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大奇,緩緩搖頭道:「蔣百里沒有自殺成功、真是命大!而且還因禍得福、得以成立幸福的家庭,我都要祝賀他!」
「只是,蔣校長的偉大抱負看起來在保定軍校是無法實現了。他是否從此享受天倫之樂、不問世事了呢?」
八角笑着搖了搖頭,卻道:「若想全面了解蔣百里,必須知道除了傑出的軍事才能以外,他還有出色的文學才能、和外交才能,不愁找不到發光、發熱的地方。」
「如果確有機會,蔣百里會去找著名的士官同學謀求武職、事實上也找過四五個;但當他發現囷於舊軍閥的國家現狀、各省軍政無法發生根本變化,最後還是會辭職離開。」
小武訝然道:「難道蔣校長會棄武從文?」
八角呵呵大笑道:「要說蔣百里是一位民國知名文人,也是絕無問題的!他在上大學前就是秀才、還在日本創辦過《浙江潮》期刊。」
「後來,蔣百里與梁啟超一起擔任《改造》雜誌的主編---當時雜誌銷量很高,影響也僅次於《新青年》。而且蔣百里又與鄭振鐸、沈雁冰等人一同發起組織了『文學研究會』;還與胡適、徐志摩等人一起組織了『新月社』。」
小武張大了口,震驚道:「果然是文韜武略雙全呀!而且都達到了頂尖水平!蔣百里先生真乃一代策略大師、文學家與兵學家呀!」
八角捋須笑道:「當無事可做之時,蔣百里往往會寫書。他一邊深刻鑽研文史,一邊寫下了《宋之外交》、《東方文化史與哲學史》、《主權階級與輔助階級》等書---都有着相當的見地、對社會有着引導意義。」
「當蔣百里過世之際,黃炎培送來的輓聯對他的概括相對比較貼切:
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才略至戰時始顯;
一個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黃炎培致蔣百里先生的輓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