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毓秀:是「民國第一女殺手」,也是中國第一位女博士、女律師

殺手和博士、律師,這聽起來似乎是風馬牛不及的職業,很少有人將這些聯繫到一起,更何況是一個女性。

然而我們此次要說的這位,不僅號稱當時「民國第一女殺手」,後來更是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民國政府時期第一位女性律師、第一位省級女性政務官和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長與審檢兩廳廳長。如此多的第一集中在一位女性身上,她就是鄭毓秀。

從小叛逆,大家閨秀化身「刺客」

1891年,鄭毓秀出生在廣東廣州府新安縣西鄉鄉屋下村一個封建官吏家庭,他的父親是鄭文治,清末戶部的一名官吏。鄭毓秀從小聰明伶俐,她的母親常常教她誦讀經文。然而,從小叛逆的她對「三從四德」那些規訓就非常不屑,當時女人都要裹腳,可年僅五六歲的鄭毓秀死活不肯,父母也拿他沒辦法,只好作罷。

不僅如此,當鄭毓秀十三歲的時候,得知了祖母曾在她幼時為她和當時兩廣總督的兒子定了婚約,這讓她很不高興,竟然親筆寫信給南方,自行解除這個婚約,可也為此惹出了麻煩,鄭毓秀只好離家出走。

光緒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鄭毓秀在天津一所教會學校「崇實女塾」接受了西式的教育,兩年後,她隨姐姐東渡日本,在那裡,她接受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熏陶,認識到只有推翻帝制,才能救中國。在廖仲愷的介紹下,她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並回國從事革命活動。

為了推翻清政府,革命黨組織了多次暗殺,鄭毓秀參與其中,她的首次暗殺活動是由汪精衛組織的,目標是刺殺清政府的高官,而鄭毓秀憑藉著機智勇敢,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被逼留學,成就了中國第一位女博士

清末民初的中國此時正值多事之秋,辛亥革命爆發後,清廷為挽回時局,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1912年,為了消除革命的真正阻礙,鄭毓秀參與到了刺殺袁世凱的行動中,並差一點成功,只是後來傳來最新的消息,南北議和的真正阻力來自良弼,而不是袁世凱,刺殺的目標也轉成了良弼,鄭毓秀等人接到任務後,進行了周密的安排,最終刺殺良弼成功。

然而,鄭毓秀的身份最後還是暴露了,1914年,有消息稱袁世凱計劃暗殺鄭毓秀,在緊急關頭,為了保護她,同盟會安排鄭毓秀到法國留學,這為她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鄭毓秀也認識到,救國救民,僅靠熱情還不夠,必須具備先進的思想和技術,在法國期間,她取名蘇梅,進入巴黎大學攻讀法學專業。

1917年,經過3年的苦讀,鄭毓秀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法學碩士學位,並開始繼續攻讀博士。1919年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了在法國凡爾賽宮召開的「巴黎和會」。鄭毓秀因為精通英、法語言,成為了中國代表團中的一員,擔任聯絡和翻譯工作。

當時西方列強操縱下,相關的條約對中國不利,國內局勢緊張,政府將簽字與否的責任推給了代表團團長陸征祥,陸征祥左右為難,正準備按照政府示意在和約上簽字的時候,作為代表來和陸征祥談判的鄭毓秀急中生智,從園中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袖口,頂住陸征祥說,你要是簽字,我這支槍不會放過你。陸征祥不敢去凡爾賽宮簽字,最終保留了中國政府收回山東的權利。

1924年,鄭毓秀獲得了巴黎大學法學博士的學位,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博士。

退出政治舞台,慘淡收場

1926年,鄭毓秀回國後和同學魏道明博士結為了夫婦,並在上海法租界開設了一個律師事務所,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女律師。因為其才能卓越,並且有着廣泛的社會影響力,鄭毓秀此後在國民政府里擔任過多項重要職務。1927年,鄭毓秀歷任上海審判廳廳長、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委員、江蘇政治委員會委員、江蘇地方檢察廳廳長、上海臨時法院院長兼上海發行院院長。

1928年,鄭毓秀在南京國民政府中出任國民黨立法委員、建設委員會委員。並在抗戰期間任教育部次長。

然而,當時的政治時局波譎雲詭,鄭毓秀夫婦最終脫離了政治舞台。為了安身立命,他們前往巴西從事商業活動,但經營不善,最終復返美國,一直過着旅居生活。此時的他們,猶如被遺棄的浮萍,不能回大陸,也回不去台灣。

1954年,鄭毓秀左臂發現癌變,被迫切除,這對她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客居他鄉、疾病纏身,這對鄭毓秀來說度日如年。1959年12月,鄭毓秀病逝於美國洛杉磯,終年68歲。

作為一名女性,鄭毓秀倡導女權運動,是民國時期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和出色的革命家。她的傳奇一生,令人欽佩。她不認命、不屈就、不盲從的獨有品格哪怕在今天,也值得女性同胞們借鑒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