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在位3年就亡國,他是如何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爛的

秦二世胡亥,同趙高合謀鑽了秦始皇死後權力交接的空子,接手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權柄,卻只用3年時間,就將王朝埋沒,自己也落得個自我了斷的下場。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是如何在短短3年時間就亡國身死的呢?

《史記》記載,秦始皇臨終前,已經寫了一封加蓋印璽的詔書給長子扶蘇,讓遠在北方的扶蘇趕回咸陽主持自己的後事,其用意不言而喻。但是詔書沒有直接交給使者,也可能是秦始皇已經沒有能力交給使者,而是放在了掌管印璽的中車府令趙高那裡。此時秦始皇正在外巡遊,身邊只有胡亥這一個皇子。於是,趙高抓住這個空檔,與胡亥密謀,拉攏丞相李斯,篡改詔書,胡亥搖身一變成為了秦二世。

接手秦王朝的權力寶座,對秦二世而言,可以說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秦始皇在位的第26年一統天下,此時,已經經過12年的鞏固,外患基本解決,度量衡已經統一,法令順利推行,郡縣制基本成型,大一統王朝的雛形基本形成。當然,秦二世也面對了很多問題,比如得位不正、百官不服、百姓未歸心、山東遺老未消化等。但總體而言,這是一副好牌,如果秦二世打得好,大概率是人生贏家。

但是,已經二十一歲的秦二世,心智本該基本成熟,但他接下來的表現卻極其反智。接手皇權三年中,就將一副好牌打得稀爛。

秦二世自知得位不正,登基之初,立即辦了2件事,以宣示自己是正統。第一件是增加秦始皇祭祀用品,這在古代的確能起到宣示正統的作用,百官的反應是扣頭贊同。說明這個主意還是不錯的,雖然對百姓而言沒有益處,但是對朝局而言,起到了穩定的作用。第二件事是出巡,像秦始皇一樣去巡視郡縣。《史記》記載「春,二世東巡郡縣,到碣石,並海,南至會稽,至遼東而返」。這次巡遊,基本涵蓋了全國,宣示了新皇帝已經登位,每到一處,見到秦始皇立的石碑,就在上面刻字,來彰顯秦始皇的豐功偉績。這件事,也辦得還不錯,最起碼在封建社會中,彰顯先皇的豐功偉績,任何人都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接下來的事,則開始顯現出秦二世的反智了。他感受到了自己沒有黨羽,百官不服,諸皇兄覬覦自己的帝位,皇帝寶座坐不穩。於是聽從趙高的意見,用各種罪名誅殺大臣和諸皇兄。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權力真空。按正常人的邏輯,此時應該選派自己信得過的人接管權力,才能穩定皇權。但是秦二世並沒有安排自己的人去接手,也可能他根本就沒有黨羽,沒有自己信得過的人。於是,趙高就鑽了這個空子,安排自己的黨羽填補了空缺,皇權開始旁落。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秦二世繼位之初,趙高雖然能夠影響到秦二世,但並不能完全控制他。秦二世能夠預感到威脅,用殘暴的手段加以處理,這對於穩定朝局還是起了一定作用,但自己剛登位就大開殺戒,搞得皇室成員驚恐,百官為了保持官位苟且容身,百姓振動。與此同時,他輕信了趙高,認為趙高不過是一個宦官,不會威脅皇權,在自身沒有信得過的人的情況下,讓趙高鑽了空子。他先是犯了政治急躁症,又得了政治幼稚病,只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就將朝局攪亂,埋下了禍根。

秦二世元年4月,他巡遊結束回到咸陽,開始着手繼續修建阿旁宮。修建阿房宮,說明秦二世此時身在險境卻不識險。皇權已經開始旁落,群臣對秦二世敢怒不敢言,已經有眾叛親離的傾向,朝中處處是趙高的黨羽,趙高對秦二世表面順從,暗地裡卻在積蓄力量。然而他卻要繼續破壞自己的政治資本。他徵發5萬餘人到到咸陽來加強咸陽的防衛,又預估到這5萬人的糧食供應需求很大,從各地徵集糧草,並且下令負責運輸糧草的人要自帶口糧,咸陽以外300里範圍內不得吃運輸的糧食。

他大興土木,豢養衛士,對百姓的執法卻更加苛刻,引起了百姓的不滿。賈誼曾評論: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這個時候,面對秦始皇大興土木、大肆征伐帶來的國貧民怨,秦二世只需要稍微出一個善政,就能收穫百姓的心。賈誼說:給寒冷的人穿上短襖別人就覺得很溫暖,給飢餓的人吃上糟糠別人就覺得很香甜,天下嗷嗷待哺,這是新君的資本。

秦二世顯然沒有看到這個資本。他雖然也曾出咸陽巡遊,但是不過是去彰顯自己的權力,宣示正統去了,並沒有看到連年征戰、大興土木給百姓生活帶來的艱難。或者說,他從始至終都沒有過平民視角,驕傲自大,不願意為百姓考慮。他繼續營建阿房宮,也不過貪圖自己的享樂罷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秦二世元年7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了。六國的遺老們看到秦二世喪失民心,更加痛恨秦朝的統治,紛紛響應陳勝吳廣,天下大亂。此時,天下原本只是有一些零星的火苗,如果秦二世處置得當,不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平定叛亂應該是輕而易舉的。從秦二世三年,派章邯率軍平叛來看,即使是2年後,起義軍也並沒有能力與秦軍對抗,如果此時他能夠迅速安排平叛,應該是比較容易的。但是秦二世又犯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殺使者。使者將山東的情況報告給秦二世,秦二世卻認為使者在妖言惑眾,於是殺了使者。這件事的結果是,從此以後從山東回來的使者,都只說山東有一些盜賊,而不敢說有叛亂。

秦二世殺使者,反映的是秦王朝朝局的動蕩。秦二世殺掉反映情況的使者,必然是受趙高的蠱惑。趙高不想讓秦二世平叛,主要是不想讓秦二世派遣將領出咸陽,分了自己的權力,他想爭取時間發展自己的勢力。秦二世不辨真偽,於是就被迫做了鴕鳥。走到這一步,秦王朝滅亡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其實,雖然秦二世在位三年就亡國,但是秦王朝走向滅亡,在秦二世元年7月就註定了。

做了鴕鳥之後的秦二世,認為天下穩固,便將自己關在望夷宮中,開始自顧自地享樂起來。趙高趁機進讒言,進一步控制了秦二世,讓大臣都很難與秦二世見面。趙高又設計陷害了李斯、馮去疾、馮劫等先朝重臣,基本掌控了朝局。秦二世二年冬,派遣章邯平叛。秦二世三年,章邯與項羽對峙,向朝廷請求增援,趙高擔心大權旁落,拒不發兵增援,章邯投降,秦王朝最後的希望破滅了。與世隔絕的秦二世就這樣在享樂之中,無視山東的叛亂,等待秦王朝的滅亡了。

秦二世三年,劉邦進入武關,秦王朝危在旦夕。趙高見山東起義軍已經成了氣候,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派人暗中聯絡劉邦,在望夷宮逼秦二世自盡,立子嬰秦王。子嬰做了46天的秦王后,無力回天,只能投降劉邦,秦王朝滅亡。

秦二世接手時的秦國,不能說不強大,最終落了個被逼自盡的下場,秦王朝迅速滅亡,原因是複雜的,最直接的原因在於秦始皇沒有預先對權力交接做出安排,導致了朝局混亂。趙高鑽了空子,專權亂政。秦二世在內憂紛亂之際,舉止失當,最終做了鴕鳥,任憑起義軍將國家滅亡了。從秦二世亡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秦末朝中尖銳的權力鬥爭,更能看到秦二世作為帝王,不僅能不配位,德也不配位。他輕信趙高,導致趙高專權,他掌權之初沒有百姓視角,不懂百姓疾苦,最終官逼民反,成了亡國之君。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