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東晉的降將,卻改變歷史走向,讓東晉贏得淝水之戰

383年的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場戰爭,前秦如果能夠取勝的話,那麼氐人就可能統一天下了。前秦雖然佔據着絕對的優勢,但卻沒能擊敗東晉,反而一潰千里,導致政權分崩離析。在這場戰爭中,人們往往關注到謝安謝玄謝石這些人,其實一位東晉的降將發揮了更大的作用,那麼他到底是誰呢?

一、東晉名將

此人名叫朱序,是義陽人,出身將門,他的父親朱燾擔任過西蠻校尉、益州刺史、平西將軍等職。受家庭因素的影響,朱序也投身行伍,歷任鷹揚將軍、江夏相。365年,梁州刺史司馬勛叛亂,率軍圍攻成都,打算割據蜀地。朱序奉命率軍平叛,擒獲了司馬勛及其同黨,因功被封為征虜將軍,還被授予襄平子的爵位。

369年,朱序參加了對前燕的戰爭,作為前鋒,他在林渚打破前燕軍隊。374年,吳興郡長城縣爆發動亂,朝廷調朱序平定叛亂,之後繼續擔任兗州刺史。377年,在征西大將軍桓豁的推薦下,東晉朝廷任命朱序為使持節、監沔中諸軍事、南中郎將、梁州刺史,並且鎮守軍事要地襄陽。當時,前秦不斷南下,襄陽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二、被迫降秦

378年正月,苻堅派出四路大軍,由苻丕楊安慕容垂姚萇等人率領,總兵力達到17萬人,他們的目標就是襄陽!朱序認為前秦軍隊沒有船隻,所以未加防備,可是沒想到前秦騎兵順流渡過漢水,導致襄陽外城被攻破。於是,朱序堅守內城,頑強抗擊前秦軍隊,他的母親甚至率領城中婦女參與築城,於是襄陽之戰進入了相持階段。

379年,戰爭已經進行將近一年的時間,前秦依然無法破城,可是沒想到東晉方面出現了叛徒!襄陽督護李伯護派自己的兒子與前秦秘密接洽,之後在他的引導下,前秦軍隊順利進入襄陽城。朱序、李伯護被送到了前秦的都城長安,苻堅對朱序的行為很欽佩,封他為度支尚書,反而將獻城的李伯護處死。至此,朱序被迫成為降將,但他依然心戀故國。

三、淝水立功

383年,朱序跟隨苻堅南征,在前秦軍隊抵達壽陽後,苻堅交給他一個任務,讓他去東晉方面宣揚軍威,勸說他們投降。可是朱序抵達東晉軍營後,卻向謝石透露軍情,還讓他速速決戰,「若堅百萬之眾悉到,莫可與敵,及其未會,擊之,可以得志」。謝石採納了朱序的建議,立即「選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戰」。

在交戰之前,東晉向前秦提出「移陳少卻,使晉兵得渡,以決勝負」的建議。苻堅不顧諸將的勸阻,表示「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蔑不勝矣!」於是,前秦的軍隊開始後撤。由於前秦軍隊人數太多,消息不靈通,朱序在軍隊的後面大聲喊道:「秦兵敗矣!」結果導致前秦軍隊全線潰敗!事後,朱序逃回東晉,依然活躍在戰場之上。

參考資料:1.《資治通鑒》;2.《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