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的紅塵情緣》(249)——三種人


第249回 三種人

吳麻子還沒把張柏年的事情弄利落,賈德貴幹出的另一檔子事,又讓他「大開眼界」一回,這件事的發生,甚至引起了他信念的動搖,懼怕重滔張承志的覆轍。

賈德貴最近可以說是順風順水,春風得意,因為他想辦的事情,基本都辦妥當了,可以說是心想事成。

要說起來,賈德貴不是什麼有理想的人,更沒有什麼抱負,只不過是他在職場的運氣,相比起別人來說,真是要好一些。

但凡在職場做事,如果想有番作為,大致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從小就有志向的人,另一種則是沒有志向、甚至不懂得什麼是志向,但運氣不錯的人。在這兩種人之外,多是一些平庸的人。關於平庸的人,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有這樣一句名言:有的人25歲就死了,只是到了75歲才埋葬。這句話的意思是,每天只是在麻木地生活,看似過了一生,但其實他們的一生只是一天的縮影。

要細說起來,吳麻子就屬於有志向的人,而賈德貴則是沒有志向、但職場運氣超好的人。

有志向人的特點說到底,就是有上進心的人。

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有夢想,夢想是人前進的目標,人若是沒有夢想,活着就跟鹹魚沒有區別,沒有任何動力,沒有任何生機。但有志向的人活着,通常是不僅有夢想,還有實現夢想的一顆上進的心。這樣的人在前進的過程中,能夠給予自己源源不斷的動力,同時為將來的成功埋下鋪墊。

吳麻子就是這樣的人,他最欣賞亦舒的一句話:「人一定要爭氣,一旦做出成績,全世界都會對你和顏悅色。」

但同在職場打拚,用百姓的話說也叫「當官」但賈德貴恰恰與他相反,他根本就沒有什麼志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志向,他所獲得的成功,完全靠的是運氣,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叫做「祖墳冒青煙」。

關於職場生涯有運氣的例子,在媒體上曾有過這樣一篇報道,說是有一個青年參軍入伍,當的是汽車兵。因為表現一般,業績平平,服役期滿就轉業回鄉了。當時村裡正在選村長,都說他當過兵見過世面,村民便一直推舉他當村長。當了村長不到一年,上面來了一個推薦上大學名額,他是最年輕的村級幹部,就被推薦去上大學,上的是名牌大學,還是自動化專業,他的文化功底僅是小學水平。那時上大學畢業包分配,畢業前他事先找學校,說自己專業知識不行,能不能分配做點社會工作。正好某大企業招團幹事,學校就推薦他去了那裡。後來市裡又來招年輕幹部,他又被調走……當然,這個人最後落馬,但落馬時已經官居某市的副市長,而他當兵的老班長,還在一個工廠小車班當司機。

拉回來說賈德貴,他雖然不如上述那位「洪運齊天」,但相形之下,他們的運氣還真的有幾分相像。

當年賈德貴從鄉村插隊回到城市,被分配到建築公司灰土班,說白了就是壯工班。當時青年多,一個班幾十號人,需要有個副班長,其實就是人多記記考勤,相當於鄉村的計分員。班長看他老實巴交,長的斯文周正,就指定他當副班長,一個月津貼2.5元。因為班長有腰腿病,經常要請假去醫院看醫生,不在時他自然代理班長。

之後,工程隊缺管青年的負責人,他是年輕副班長、還代理班長,自然就被選中,升上了「副股級」。

隨着企業的規模擴大,原來的「科級」工程隊提格為「處級」公司,他被調到公司行政保衛部,擔任了「科級」部室經理。後來行政副總退休,他順理成章頂替成為後勤主管副總。

在建築施工企業,除去幹了幾天灰土壯工,對建築可以說一竅不通,竟然升格成為「副處級」的副總經理,誰能說他的運氣不好?北京據說有建築工人百萬人,全國有建築工人上千萬,又能有多少人能坐上公司副總的寶座?

具體到最近他辦的幾件大事,甭讓別人說,連他自己都能感覺到,自己就像易經說的那樣,好運來了想擋都到不住。

《易經》說:好運的特徵,是當你想做某件事的時候,總有人自動地來幫你。這叫有貴人相助,而且這貴人是不請自來的,那才算是真正的有福氣。

他洋洋自得的第一件事,就是成功的獲得了吳麻子的信任。甭看賈德貴沒有遠大志向,但「相人」還是有一套的。根據他的經驗與觀察,像吳麻子這樣的人,遲早會有大作為的,因為他身上那股正氣,決定了他的仕途必然坦蕩,「屈尊」只是暫時現象。

要說吳麻子這種是最不好接觸的,因為四六不吃、十三不靠,不吸煙,不喝酒不好女人,無法對他投其所好。但就在一籌莫展之際,他的妹夫來推銷茶葉,自己僅動動嘴,連腿都不用跑,就讓他們把庫存茶葉銷售一空,還要四下進貨,僅此一事,就足能使吳麻子對自己另眼相待。

第二件成功的事,就是通過集團宋總,要到一套二居室樓房,現在已經辦好了一切手續,下一步稍作粉刷,簡單添置點傢具電器,就可以對外出租。這件事的開心之處,是根據宋總點撥,他對公司不用說是自己要房、拿公司的房子與集團換房,就直接說在過去分房時,公司欠集團一套房子,現在需要還回去。反正企業分房就是一本瞎帳,都有他們掌握,從來不會有人去查。即使有人要查,也是狗屎卷着馬屎,查到最後結局也是「福建福鼎茶葉——白茶(查)」。

要知道,時下由於山西煤老闆的推波助瀾,房價已經呈現蹭蹭上漲趨勢,多出這一套房子,就相當於增加幾百萬的「合法」收入,他認為自己這個官確實沒白當,比當個縣長都合適。

第三個即將成功的大事,就是自己未來的仕途有望。那天與宋處聚餐,宋處藉著酒勁向他透露,說他已經向沈總提出建議,退休後讓賈德貴頂替自己的職位。雖然現在集團還沒有表態,但賈德貴心裏有底,這些年鞍前馬後,自己給沈總沒少辦事,只要再找機會做做「功課」,晉陞這個「正處」是手拿把攥的事。

在許多人的嘴裏,都感慨仕途險惡,官場如殺,但在賈德貴看來,凡是有這種想法的人,基本都是不會當官,或者是官沒當明白。李鴻章曾經說:「這個世間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做官,一個人要是連官都不會做,那麼這個人就太沒有用了。」

李鴻章,號少荃,安徽合肥人,中國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將領。因戰功擢升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華殿大學士,封一等肅毅伯,後被啟用為兩廣總督。曾被慈禧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被洋人視之為晚清「當世三傑」之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