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大功臣悲慘的結局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為明朝續命幾十年的三大功臣:王陽明于謙張居正。結局都是那麼凄慘。

王陽明

一、王陽明:所封爵位取消不說,弟子分成幾派,學說也被嘉靖所禁止。而後代甚至於明末開始事從工匠,再無人研究「心學」了。

于謙

二、于謙:英宗復辟後,不足三月,于謙及屬下多被斬首,被抄家後家人盡數流放。


張居正

三、張居正:雖然本人是患疾而亡。最後被抄家,幾個兒子也被逼自殺,家中女人被逼成妓。

三個偉人,能臣,忠士,都是牛得不能再牛的人,為什麼結局都是這樣悲慘?究其原因,是明朝體制決定的,再深點說就是封建社會制度決定的。

當一個大臣的能力和權力,特別是相權,威脅到皇帝的權威時,哪怕只是皇帝認為。皇權就會就直接或者間接的打壓相權(明朝的內閣首輔實際就是宰相)。即便是當時沒有實力,死後也要清算(比如對待張居正)。

為什麼要這樣?這是強調皇權,強調封建統治階級的絕對權威的必然。

王陽明、于謙、張居正三人雖然沒有私心,竭盡全力輔佐皇朝,可在這樣的制度下,必然會成為犧牲品。從他們才華顯露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是這樣的結局。封建統治者只會利用他們的才能,當危局一破,就撕下和善的面罩,狠下殺手。

這其實不是三個人的悲劇,是整個封建社會的悲劇。封建統治階級固有的統治形式就是不斷強化統治階級的利益,當人民與統治階級矛盾不可調和時,推翻封建社會也就成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