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驛兵變」是一場神話?因為幾乎不敢相信這是一場「兵變」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死,即位的周恭帝柴宗訓年僅七歲。

趙匡胤此時任殿前都點檢(禁衛軍最高長官)、更兼宋州歸德軍節度使。

後周顯德七年正月(960年)春正月初二日,鎮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州)報稱北漢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打後周,聲勢浩大,請求派兵援助。

後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質王溥等執政大臣不辨真假,慌忙令澶州節度使慕容延釗率兵抵禦。又命趙匡胤率兵北上禦敵。

在初三(2月3日),趙匡胤領軍出汴梁。在傍晚時,軍隊行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在其弟趙光義,以及趙普石守信王審琦等人策划下,鼓動士兵發動兵變,授意為他黃袍加身,反叛後周,改擁趙匡胤為皇帝。

而後,趙匡胤也不北上打仗了,直接率兵回師開封

趙匡胤陳橋兵變還京,只有京城巡檢使韓通倉皇抵抗,但隨即就被王彥升所殺。

隨即宰相范質率王溥、魏仁浦等人責問趙匡胤,帳前羅彥瓌拔劍厲聲:「我輩無主,今日必得天子!」。

范質面如土色,立即下拜,於是趙匡胤親自扶起,以優禮待之。

宮中幾乎沒有任何抵抗。也就輕而易舉地兵變成功了。

在初四當日,後周恭帝禪位,趙匡胤接任帝位。

趙匡胤即位後,初五日改國號為宋,改顯德七年為建隆元年,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琦、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職位,史稱「陳橋兵變」。

那麼被廢的後周恭帝柴宗訓的下場是如何的?

他被趙匡胤降封為鄭王,不久被遷往房州(今湖北省房縣)居住。於13年後去世。謚號「恭」,陵號「順陵」,歷史上稱為後周恭帝。

而趙匡胤也沒有虧待後周恭帝的後代,他的後代被改封為鄭國公,世襲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