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速要「變天」?中英指示牌或許會全換掉,外國人看不懂咋辦

交通網絡,是一個國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能夠為城市提供基礎的運輸服務,是保證城市其他功能系統正常運行的基礎和關鍵所在。在80年代我們常聽到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說明了交通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隨着我國高速公路的快速建設與成型,我國的高速公路也接壤國際,高速公路的指示牌是中英文共存的模式。可是近期我國高速公路可能迎來改革,中英文指示牌或許將全部換掉?

一、中國高速的發展

如今的中國擁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交通網絡,高速、高鐵、飛機等一應俱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交通發展還是十分落後的。全國沒有一條高速公路不說,連公路也只有8.1萬公里,更別說鐵路和航線了。

到1978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增至5.2萬公里,全國公路通車裡程達89萬公里,中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但是也受制國內外的影響人才技術並不到位。1981—1985年,交通部提出了「誰建、誰用、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發展全國交通設施建設。

從2004年到2013年的十年,被譽為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的「黃金十年」。2008年,作為國家組建之一的「交通運輸部」正式對外掛牌。2014年全國交通工作會議,將中國交通運輸政策調定為從「交通大國」轉變為「交通強國」。

如今中國高速公路位居世界第一,高速、高鐵、航空等在世界交通史上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交通速度」。

二、論高速指示牌的重要性

雖然我國交通網絡全面開花,但是對於短途出行、節假日出行或者是物流運輸,高速反而比高鐵航空更加便捷。

大家在高速開車時,會看到高速路邊的指示牌。指示牌顧名思義就是幫助車主指引方向。我們在高速上行駛按照高速公路的形式要求最低要60公里/小時,最高120/小時。在如此高速的車速之下,道路指示牌作為指引交通的一種重要手段,不管是從它的顏色、字體、排版都有着重要的視覺信息的傳達作用。

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快速道路的高速行駛環境中,由於車輛速度極快,指示牌上的文字信息通常一閃而過。如果因指示牌上的細節和信息過多或不明晰,導致看錯或理解失誤錯過目的地。駕駛者必須在下一個出口才能調整行程,極大地提升了駕駛者的出行成本。

駕駛者在觀看道路指示牌時,不可能長時間盯着指示牌。如果因為導視信息不夠清晰,駕駛者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獲得信息而分神,無法兼顧車況,既威脅到交通安全又加大了車禍發生的概率。

三、中英文指示牌的缺陷

我國為了與國際接壤,指示牌全部用的中英文模式。但是指示牌雖然是中英文模式,中英文使用卻並不規範。之前和大家說過,對於我國高速修建交通部提出了「誰建、誰用、 誰受益」的原則,所以具體操作實施是由各個省、市、區各自主管,因此就造成了高速公路建設缺乏統一規範。

此現象在高速道路指示牌上尤為普遍。有些指示牌採用的是地名用的是漢語與拼音二者相結合的翻譯方法,典型的中式英文。而有些翻譯則全部採用漢語拼音翻譯,估計就算外國友人看也是一頭霧水。

還有一些指示牌不僅有英文還有韓文、日文等,一塊指示牌上都快寫不下了,這樣反而顯得過於雜亂不利於駕駛員的辨別。所以指示牌不規範不僅沒有給駕駛員帶來指路的便利,反而分散了駕駛員的注意力增加了安全隱患。

結論:

近期我國高速公路可能迎來改革,中英文指示牌要進行統一規範使用,去除英文翻譯。統一指示牌可以提高高速駕駛環境中的文字信息識別效率和在高速公路上駕駛的安全性。

至於外國友人看不懂指示牌,這個大可不用擔心。首先,外國人在國內駕駛汽車上高速是需要經過我國的機動車駕駛考試的,要有最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我們需要掌握的交通基礎知識,外國人同樣需要掌握;我們認識的標識,外國友人也需要認識,不然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不必太過於擔心外國友人看不懂。

對於高速路中英文指示牌更換、統一,是否會影響到外國友人?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