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元春的問題很嚴重,她連續做錯兩件事招致慘死,怨不得賈家

賈元春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注意這個表述是「鳳藻宮尚書」在前,賢德妃在後。因為皇帝後宮的嬪妃在皇后以下都有品級。一品夫人,二品九嬪,三品婕妤……以此類推。

夫人分為「貴、賢、德、淑」四妃,「一品」則是「尚書」等職來體現。

賈元春的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就是一品夫人。證明她最初進宮做「女史」並不是宮中女官,而是相當於貴人的低品嬪妃。

賢德妃為貴妃銜,在後宮只比皇后位低,也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註定對賈家有巨大的影響力。

然而結果卻是賈家抄家,元春則在賈家抄家之前就被皇帝賜死,造成這個結果與賈元春不無關係。

元春省親當晚點了四齣戲,其中《乞巧》脂硯齋批語《長生殿》伏賈元春之死。

《長生殿》講述楊貴妃唐明皇的愛情悲劇。楊貴妃本是唐明皇的兒媳婦,幾經輾轉成為唐明皇的貴妃。

楊貴妃死於馬嵬驛之變,被唐明皇派高力士將其縊死,預示賈元春的結局,也是在一場類似馬嵬驛之變的變故中被皇帝派六宮都太監夏守忠縊死。

元春判詞對此還有伏筆。「榴花開處照宮闈」之榴花,是指五月榴花神孫權皇后潘淑。潘淑因捲入皇權之爭被宮人縊死。結局與楊貴妃、賈元春一樣。

楊貴妃與唐明皇的關係不要忽略,賈元春雖是皇帝的賢德妃,但賈家卻對「女婿」皇帝不忠順,反而更效忠太上皇。這從賈家踴躍響應太上皇的妃嬪省親旨意,積極操辦元春省親就能體現出來。

賈家不忠順,是導致抄家的直接原因。賈元春對此難辭其咎。

元春雖然不像楊貴妃那樣與太上皇有「關係」,可她卻對賈家擁有絕對影響,可以撥亂反正影響兩件對賈家至關重要的事。

一,要求賈家對皇帝效忠。

二,制止賈家修建大觀園操辦省親。

作為賈家最位高權重之人,賈元春與賈母的立場並不相同。

賈母是退休的當家人。女主外男主內的大家族內,賈母將管家權交給了王夫人,當家人是她的兒子賈政,她便對賈家的管理無緣置喙。

賈家女人的「管家」,與現代理解的管家一把抓不同,賈母、王夫人和王熙鳳所管之家只是家裡的吃喝拉撒,奉親養子,具體家計事務是男人管理和做主,女人都無緣置喙。

賈母哪怕地位尊高也管不得賈家的事。她明知賈家已經衰落得厲害也不插手,就在於沒有立場,規矩也不允許。

但賈元春不同,她是貴妃,在其位謀其政,引導賈家向皇帝效忠是她的責任。有她牽線搭橋,賈家就不會錯上加錯。

賈家抄家,從焦大醉罵「紅刀子進白刀子出」,賈蓉加入龍禁尉,北靜王贈給賈寶玉鶺鴒香念珠,賈寶玉用扇墜玉玦換得北靜王茜香羅漢巾,王熙鳳講述「聾·子放炮仗」,揚言「告我們謀反也不怕」,以及「虎兕相逢大夢歸」和判詞圖畫的「弓」這些線索來看,賈家分明是意圖不軌,捲入針對皇帝謀逆奪權的陰謀叛亂,結果失敗「壞了事」而抄家。步了當初義忠親王老千歲和薛家的後塵。

薛蟠(字文龍,蟠和龍都代表帝王)當日在平安州遭遇強盜也是伏筆。平安州無疑不平安。

賈元春長在皇帝身邊,卻不明白伴君如伴虎。判詞說她「二十年來辨是非」就是一句反諷,諷刺她二十多歲還不明事理。

元春的死,就源於日後北靜王借龍禁尉發動的一場針對皇帝的驚天之事(聾·子放炮仗),地點可能在平安州,情況類似馬嵬驛之變。

賈元春的問題,與賈家的問題同樣突出。她判詞中的香櫞代表了「心有不甘」,正是她與賈家對皇帝的不滿。日後她被皇帝賜死,賈家被抄家,不冤枉!

以上觀點僅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文|君箋雅侃紅樓 插圖|清代畫家孫溫《繪全本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