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在天津吃飯,無意間看了一眼窗外,引來眾多群眾圍觀

1958年8月13日這天中午,毛主席正在天津正陽春烤鴨店吃飯。這幾天里,他在天津多地進行了視察,上午剛結束了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的行程。

此時正值盛夏時節,天氣十分炎熱。在二樓用餐的毛主席起身走動,經過窗戶時,隨意向窗外看了一眼。

毛主席

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無意間的一望,帶來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不一會兒,從附近趕來的當地群眾,便將正陽春飯館圍了個水泄不通,場面非常震撼。

這樣龐大的人群,不僅讓路上的交警束手無策,也令毛主席的衛士緊張不已。他們趕緊把窗戶關好,嚴陣以待防止有意外情況出現。

可直到毛主席一行吃完這頓飯,樓下的人群依然沒有散去,紛紛想要親眼看看毛主席。

群眾們的熱情可以理解,可問題是,這樣一來,毛主席連飯店的門都出不去了。這可如何是好……

那麼,毛主席之前向窗外看了一眼後到底發生了什麼?面對如潮的人群,他最後又是怎麼脫身的呢?

來到天津 視察農業生產

1958年8月9日晚,在結束了對濟南的視察後,毛主席乘坐專列,向天津駛去。10日凌晨3點,火車抵達天津。

在專列上聽取了河北和天津當地領導同志的工作彙報後,10日下午4點多,在河北省省長劉子厚、天津市市長李耕濤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前往天津四合庄鄉新立村,對那裡進行視察

這天,毛主席戴着一頂草帽,行走在新立村的農田上。突然,他發現田埂上插有紅旗,上面寫着「上游」兩字。

毛主席視察

毛主席停下了腳步,問身邊的東郊區區長張福安:「這『上游』是指什麼?」

區長解釋道:「社裡在稻田管理中,每十天對各隊進行一次評比。評比後,一類苗插『上游』旗,二類苗插『中游』旗,三類苗插『下游』旗,來促使二三類苗趕上一類。」

「『下游』了怎麼趕?能不能趕上呀?」毛主席又問道。

張福安回答:「能趕。『下游』苗只要多施肥,加強後期管理,就能趕上『上游』苗。」說完,他指着其中一塊插着「上游」旗的稻田說:「這塊稻田原來就是『中游』,後來社員們加了把勁,只用了半個月的工夫,就爭取到了『上游』。」

毛主席邊看邊走,在熱辣辣的太陽下,他沒多久就汗流浹背了,可主席依然若無其事地繼續視察着。

突然,他發現田地旁的水溝里,有飄着的水草,便指着它問道:「這是什麼草?有什麼用處?」

這時,不遠處正在地里忙活的十幾名社員,看到毛主席出現在自己眼前,紛紛停下手裡的活趕了過來。他們中走在最前面的李順弟,正巧聽到了毛主席這句話,便上前回答道:「這是帶子草,可以餵豬和鴨子。」說完,他還跳進了水溝,撈上來一把草,交給了毛主席。

毛主席仔細端詳着這水淋淋的水草,嘴裏重複道:「啊!原來可以餵豬、餵鴨……」接着,他又指着水溝問:「這溝里是不是可以養魚?」

張區長連忙回答:「可以養,將來我們就準備養魚。」

此時,朝這邊圍過來的人越來越多。毛主席摘下自己的草帽,揮動着向大家致意。人們一片興高采烈,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來到葦田時,毛主席對眾人說:「這可是好東西,不鋤草不施肥,一年一收。」

張福安告訴毛主席:「我們準備把稻子和葦子進行雜交,以後可以長成稻子穗、葦子秸,不怕旱,不怕澇,不鋤草不施肥,一年一收割就行了。」

毛主席對這種敢想敢幹的精神給予了肯定,接着問道:「現在你們搞了試驗沒有?」

毛主席

張福安如實回答:「沒有。」

「這兩種東西是不是屬於一類性質啊?」毛主席詢問。之後他又說:「你們可以試一試。」

張區長回應:「一定試一試。」

參觀完試驗田後,毛主席看到迎面走來了三個青年,便和他們打招呼。通過交談,毛主席知道了這三人是從中國科學院過來的工作人員,在這裡考察稻田搞試驗。

毛主席看到其中一位青年手裡拿着捕蟲用的網兜,便開玩笑道:「我看像個捕魚的。」

接着,毛主席又來到另一塊試驗田前。他問張福安:「這塊稻田畝產多少斤?」

對方回答後,毛主席稱讚道:「稻子長得很好。」張福安介紹說,這塊稻田因為幅度比較窄,在兩邊的田埂上搭塊木板,就可以進行插秧和田間管理。這樣一來,社員勞動時就不用下水了。

毛主席聽了,很感興趣。他用手指着遠處大片稻田說:「那裡都可以搞成這樣吧?到時候人們勞動時,就再也不用下水了。」

就這樣,毛主席完成了對這裡農業生產情況的視察。臨走之前,他還不忘再一次和張福安說:「水稻和葦子的雜交工作,你們要試一試啊!」

這天晚上,毛主席按照安排,乘車來到天津幹部俱樂部參加晚會。可在晚會中途,他就不聲不響地下了樓,乘車返回自己的專列,繼續工作起來。

參觀技術成果 鼓勵發展工業

11日下午,毛主席來到天津進出口商品陳列館進行參觀。他一邊認真觀看展品,一邊詢問展品的質量、性能和產地等。

對進出口貿易工作,毛主席非常關心。他指示要搞好進出口貿易,多出口商品來創匯。不僅如此,毛主席還期望,作為北方進出口基地的天津,可以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主席對大家鼓勵道,要繼續努力奮進,力爭使各種產品,都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那天下午,他在展覽館裏,足足呆了三四個小時。

毛主席

12日晚上,毛主席又來到天津市工業技術革命展覽館,對這裡進行參觀。

一行人首先來到「東風館」。在天津拖拉機廠製造的熱軋齒輪前,廠長告訴毛主席,這是一項新技術,使用後可以用機器直接軋成齒輪,效率比用機床加工提高了很多倍。

而在國產硅膠的展覽台前,研究發明人、時年21歲的工人孫守綱,看到毛主席後,激動地一把握住了他的手。毛主席彎下腰,對着展台上各國的硅膠樣品仔細看着。當得知小孫發明的這種硅膠,吸酸能力超過了英國和日本的同類產品時,不禁稱讚道:「好。」

此外,無梭織布機、電火花機床等「東風館」內的其他展品,也都吸引了毛主席的注意。當看到一張圖表上寫着:「汽筒質量超過美國」時,毛主席笑了:「汽筒也在趕?」

一旁的講解員向毛主席介紹道,這種國產汽筒能打氣250磅,而美國的只能打150磅。

陪同參觀的天津市市長李耕濤不失時機地說:「我們的氣要比他們打得足。」

這一語雙關,令毛主席笑得很開心。

來到重工業館後,天津鋼廠的總工程師,向毛主席介紹了轉爐煉硅鋼的情況。在此之前,只有電爐能煉硅鋼;而這種轉爐煉法,則是一線工人們敢想敢幹的結果。

毛主席看到軋好的硅鋼片後,非常高興:「你們都能製造了。」

接着,毛主席又參觀了機電工業館。毛主席不僅對展品很有興趣,就連展牌上的說明文字,他都認真讀了。不僅如此,還指出了一些錯別字。

毛主席

毛主席一邊參觀,一邊詢問天津機電工業的生產情況。這一路下來,他對廣大職工們技術改造和革新的成果很滿意,不禁感慨道:「看來世界上的學問不止一百門。一個人可以精通兩門、三門、四門、五門,想精通十門就比較困難了。」

之後在紡織和毛麻絲工業館,毛主席正順着展台走,突然迎面跑過來一個青年,熱情地向老人家伸出手。

旁邊有人介紹道:「這是研究不用染料染絲綢的青年技術員梁樹楷。」

毛主席隨即問對方:「你的發明在哪裡?」

梁樹楷帶領毛主席,走到一匹匹粉色、黃色、棕色絲綢的旁邊,告訴主席:「這些都是不用染料染成的。」

毛主席看了看,說道:「顏色怎麼不太多啊!」

梁樹楷趕忙解釋:「這是拿來的一部分,還有顏色更好看的,沒拿到這裡來。我們還準備染出更多的顏色,到北京向您獻禮。」

「謝謝你們。」毛主席仔細端詳着染色用的原料,告訴梁樹楷:「我在報上見到過你的名字。」

梁樹楷一聽,連忙謙虛地表示:「這辦法是在黨和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才試驗成功的。」

參觀結束後,毛主席在休息室詢問當地領導,這段時間以來天津工業建設中,出現了哪些新問題新情況。

毛主席

李耕濤市長說,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原材料供應不足,與其他地區的協作也有一些困難。

毛主席聽了,支招道:「應該自己想辦法,建立起獨立的工業體系。華北幾個省可以建立聯繫,搞一個大的體系。」

然後,他問當地領導:「你們能不能建立起完整的體系來?需要幾年建立起來?三年怎麼樣?」

河北省省長劉子厚回答:「現在開始朝獨立方向搞,三五年就能建立起來。」

晚上11點,在結束了對展覽會的參觀後,毛主席回到自己的專列上繼續工作。

在飯店吃飯 被熱情群眾包圍

第二天13日早晨,毛主席讓自己的工作人員通知河北省委:主席今天特別高興,改變了原定去北戴河的計劃,今天還要繼續在天津參觀一天;先參觀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中午再去正陽春烤鴨店吃飯。

上午10點,毛主席開始視察南開大學。他一從車裡出來,便被大學生們認了出來。在學生們的簇擁下,毛主席等人來到校園南面,參觀化工系辦的「敵百蟲工廠」等處。

毛主席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與師生們談話。許多學生見到主席後,不住地高呼:「毛主席萬歲!」

很快,這響亮的口號聲引來了更多人。人們紛紛湧入這個小院,爭相目睹毛主席的風采。而主席一邊微笑着,一邊向大家招手致意。

毛主席在南開大學

離開南開後,毛主席一行又前往了天津大學。在這裡,校長張國藩告訴主席,這個學校98%的同學,都參加了勤工儉學;到下個學期,學校還準備搞幾個班半工半讀。

毛主席聽了,感到非常滿意。他之後又說道:「有些先生也得進步。50歲以上的教授老師可以不動手了,青年的中年的都要動動手。搞科學研究的人,也應該動動手,換換腦筋。不然一輩子不動手也不好。」

等參觀完這兩所大學後,已經是中午一點多了。幾輛汽車載着毛主席穿過天津市中心,悄悄向正陽春飯店駛去。

這家店始創於1935年,以北京烤鴨和天津風味豬肉鴨油包等為特色。由於店門朝東,每天早晨一開門,就能看到陽光照射進來,所以取名為「正陽春鴨子樓」。

由於車上的窗帘拉着,一路上並沒有多少人注意到,他們心中敬愛的毛主席就在其中。

一行人進入正陽春後,毛主席先打聽廚房在哪裡。進入廚房後,他便和廚師們交談起來,問大家每個月掙多少錢?有沒有休息時間?生活過得怎麼樣?聽到大家的回答後,主席感到十分滿意。

毛主席等人在二樓用餐,不久後,飯菜便上桌了。

由於當時天氣很熱,毛主席便站起身來,來回走動。當經過窗戶時,他無意間向窗外看了一眼……

沒想到的是,在飯店對面的樓上,有一位婦女正在窗檯晒衣服。好巧不巧的是,就在那一刻,她敏銳地認出了對面那個人,正是毛主席!

這位婦女條件反射般地喊了出來:「是毛主席!毛主席萬歲!」

街上的人們聽到這聲呼喊後,紛紛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他們只遲疑了片刻,便紛紛湧向了正陽春門前。很快,整條街道都被堵得水泄不通。

正陽春烤鴨店

看到這番景象後,毛主席的衛士們紛紛緊張起來。他們上前把窗戶關好,並暗自想,可能人群過一會兒就慢慢散去了。

就這樣,毛主席在餐廳里繼續和別人邊吃邊談;可樓下群眾們的歡呼聲卻一次又一次地傳來:「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

聽到這一聲聲真切的吶喊,毛主席坐不住了。他站起身,打開窗戶,伸出頭向下面的人們致意。

當群眾們看到這一幕後,熱情被徹底點燃,現場成為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毛主席回到桌前繼續吃飯。可還沒吃幾口,樓下再次響起了歡呼聲和口號聲。於是,毛主席再次放下筷子,走到窗口探出頭向大家招手。他一邊揮手,一邊喊着:「人民萬歲!」

就這樣,吃這頓飯期間,毛主席一共六次起身,來到窗邊向人群致意。

終於吃完飯了,可此時人群們還沒有散去。雖然天氣炎熱,大家早已汗流浹背,但比天氣更熱的,是他們心中渴望見到毛主席的熱情!

按理說,飯吃完了,毛主席也該離開這裡了。可眼下這情況,街上到處是人,想走都走不了啊!

李市長走到窗邊,讓人們回去,可沒什麼人聽;接着,他又轉達了毛主席的話:「毛主席叫我告訴大家,天這麼熱,怕大家曬病了,大家都回去吧!」

出乎他意料的是,眾人連聲喊道:「不要緊,不要緊!」

這下,李市長是束手無策了。看到這種情況,警備區終於出馬了。

不一會兒,一個排的戰士進行開路,將一輛華沙牌小汽車從人潮中推了進來,停靠在正陽春門口。

警衛人員們立即前呼後擁,一路護衛着毛主席,並把他塞進了汽車裡。

毛主席

然後,警衛排在前面開路,後面還有人推車,終於一步一步地將車推出了人群。就這樣,毛主席成功離開了這裡。

結束對天津的視察後,毛主席於13日晚上,回到了北京中南海。看着正在收拾東西的衛士長李銀橋,毛主席若有所思地說:「看來,我們這個國家還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