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硬漢看完長津湖,幾度潸然雙淚出,38句心語與君訴

截止到10月3日晚上9時許,抗美援朝戰爭巨制《長津湖》公映4天,票房突破了15億元大關,在所有國慶檔中影片遙遙領先。據有關媒體報道該片已創下8項電影紀錄。

10月3日,軍情哥走進電影院,3個小時的觀看,沒想到,幾度潸然雙淚出。其實,軍情哥是位鐵血硬漢,哪怕困難萬千重,掉皮掉肉絕不慫,然而,卻時常為一些柔軟的東西淚流滿面。軍情哥的淚,從不為困難所累,只為感動而流。

鐵血硬漢長津湖,

幾度潸然雙淚出,

追昔撫今千秋事,

心語如潮與君訴——

1.真正的戰爭遠比電影更殘酷

慘烈、悲壯、震撼……這是看完長津湖電影后,很多人的共同感受。即使如此,真正的戰爭遠遠比電影的內容更為殘酷。哪怕是3個小時的電影也只能記錄下這次偉大戰爭的局部。

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平均海拔1300米,氣候極寒,11月下旬氣溫零下20攝氏度,1950年,朝鮮遭遇極寒天氣,長津湖部分地區低至零下40攝氏度,奉命入朝作戰的第9兵團原本在東南沿海熱帶地區厲兵備戰,時刻準備解放台灣。然而,美軍悍然發動朝鮮戰爭,時不待我,10多萬志願軍穿着單薄棉衣北上,11月27日戰鬥打響,11月30日,我志願軍全殲美軍「北極熊團」。這次戰鬥中,100名志願軍戰士凍成了「冰雕連」……

在志願軍強大攻勢之下,美軍大撤離。12月11日,美第10軍撤出興南巷,為不給志願軍留下任何物資,他們向興南巷投下3.4萬發炮彈、1.28萬枚火箭彈……

這次勝利,我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有人說,這次勝利是一次慘勝。這裡有一個細節,1952年9月,第9兵團從朝回國,車隊行到鴨綠江邊時,司令員宋時輪要求停車。在涼風吹拂的江畔之上,宋時輪司令員久久凝視着長津湖方向,脫帽鞠躬,以一名軍人特有的方式向英雄致敬,當他鞠躬抬頭時,早已淚滿滿面。這是一位將軍對無數士兵的深深眷戀。

此役,數萬志願軍官兵長眠於長津湖。

2.比槍炮更鋒利的是精神,比精神更鋒利的是愛國愛人民

入朝作戰,美軍是飛機、坦克、大炮,我們是小米加步槍,糧食和必備物資嚴重不足,之所以能以弱勝強,以血肉之軀戰勝武裝到牙齒的強大美軍,靠的是被美軍稱之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

這種精神就是中國軍人獨有的一種戰鬥精神。那時候,我們鋼少氣多,憑着那麼一股子「氣」讓敵人聞風喪膽。透過長津湖一場場慘烈的戰鬥,我們再次看見,比槍炮更鋒利的是精神,但比精神更鋒利的是愛國愛人民。是的,如果不愛國不愛人民,哪還有什麼精神的利劍?

3.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唯有軍人為了祖國人民願意一次又一次地迎着死神衝鋒

淚目零下四十度,凍掉指頭不能哭;慘烈戰役長津湖,冰血軍魂埋忠骨。這是一位網友看完長津湖後的一段感言。

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是無價的。誰都知道走上戰場,面對美軍的飛機炸彈意味着什麼,但是為了把危險擋在國門之外,把和平留給中國人民,志願軍官兵帶着幾個「代差」的裝備挺身出戰打勝仗:剛剛回家的指導員一看到報紙又回來了,老婆騎車送他送了100餘里,因為他倆都知道,這一走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但他們又如此堅定地向著戰場走……

4.「我們打該打的仗都打完了,下一代人就不用打仗」這個使命需要一代代中國人接續完成

這句話是志願軍官兵在奔赴戰場時的告白,他們昨天打仗是為了我們今天不打仗或少打仗。

正如毛主席在下令入朝作戰時所言「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不努力不強大,我的下一代就要被欺負,七十一年前如此,現在也如此。

如今,「不讓下一代人打仗」的使命交到我們這一代人手裡來了,無數先輩用生命和鮮血換血的江山需要一代代中國人跑好自己的接力棒,接續完成這一偉大使命。

5.一天不練兵,戰爭就會找上門

「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傾覆。」戰爭沒有一勞永逸,練兵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從昨天長津湖戰場走來,世界軍事領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把握未來戰場制勝權的競爭中不容絲毫懈怠,否則,一天不練兵,戰爭就會找上門,先輩們的鮮血就會白流。

6.金錢,是這個世界上最廉價的東西

無論是戰爭年代那些犧牲在戰場的英雄們,還是和平時期為國守防的將士們,他們獻出的青春、熱血,犧牲了與家人的團聚,不能像普通老百姓那樣陪伴妻兒、父母,為國盡忠則難以盡孝。

再看看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有多少人被金錢蒙蔽了雙眼、丟失了靈魂,有人唯利是圖、有人一頭鑽進了「錢」眼,一「錢」障目不要人格,有多少人為了名利成為階下囚、失去了人生自由。

與戍邊衛國的軍人相比,那些人「富」得只剩下錢的人,早已一文不值。國家富裕起來了,更要有人為我們守衛好國門。否則,錢越多越危險。

7.把熱血身軀化着不朽的豐碑挺立,他們是為誰而死?他們是為我們而死

「我愛我的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即使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在這長津湖戰鬥中,中國人民志願軍20軍59師177團6連戰士宋阿毛寫在紙片上的遺書。

當美陸戰第一師攻擊古土裡以南隘路陣地時,發現堅守在陣地上的志願軍已經全部凍僵在陣地上,在查看這些凍僵的戰士遺體時,美軍發現了志願軍戰士宋阿毛的這封遺書。

美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這應該是這個士兵凍死前的遺言,他們是具備信仰和榮譽感的戰士,這樣的軍隊,我們是無法戰勝的。麥克阿瑟應該慶幸,我軍沒有越過鴨綠江。說完,史密斯向著陣地上被凍僵的志願軍戰士遺體肅穆地敬禮……

一位位勇士啊,把熱血身軀,化着不朽的豐碑挺立。他們是為誰而死?請記住,他們是為我們而死!

8.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中國軍人的視死如歸

去時少年身,歸來匣子魂。山河已無恙,告慰英烈魂。在長津湖電影中有這樣一段精彩的對話,穿插七連的老營長因戰無不勝,被大家譽為「打不死的英雄」。

在剿滅了北極熊團之後,當伍萬里向段奕宏飾演的老營長說「你就是打不死的英雄時」,老營長對這個攆着要上戰場的「新兵」說了很多,大抵意思是那些死去的戰友算什麼?跑近敵人幾米把炸彈拉響把自己炸死的戰友算什麼?最後說「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軍人的榮譽。」

真的,軍人視榮譽如生命,其實,所謂的榮譽對軍人而言,是為了祖國人民的視死如歸。和平而安寧,是軍人最大的榮譽!

9.軍人的犧牲奉獻,你或許看不見,但隨時都在我們的身邊

如果不是電影不是戰場各種形式的真實記錄和藝術呈現,我們根本看不見軍人的犧牲奉獻,正如如果沒有長津湖這部電影,我們就難以如此生動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犧牲奉獻。

中國軍人的犧牲奉獻每天每刻都在進行,沒有節假時,沒有局外人,沒有休止符,從過去到現在,從老兵到新兵,從上將到普通一兵,都是每個戰位上的無私奉獻者,也是「無聲」奉獻者,因為他們很多時候只做不說,他們不願說、他們感覺「不必說」,這是軍人的本份更是軍人的本色。

「什麼也不說,祖國知道我。」一首歌,唱得人淚眼滂沱。請記得,軍人的奉獻,我們看不見,但隨時都在我們的身邊,有他們在身邊,我們就有了安全。

10.軍隊不生產穀物,但生產「國泰民安」

有一句話叫,軍隊不生產穀物,但生產戰鬥力。今天,在看完長津湖之後,給人帶來的思考是,戰鬥力的落腳點什麼?

軍人備戰參戰,不是為了打仗而打仗。尤其是中國軍隊,打仗不是為了掠奪,而是為了保衛,為了國家和人民,為正義而戰,為祖國的富強和人民的安寧而戰。

這是長津湖戰爭的立意所在,也是中國軍隊保家衛國的本色所在。

11.尊嚴是用拳頭打出來的,不是磕頭祈求來的

這一個畫面在我的腦海里久久浮現:深夜的燈光下,毛澤東緊鎖眉頭,掐掉香煙,神情凝重地對彭德懷說「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啊,這個仗真不想打。但洋人看不起我們,尊嚴只能在戰場上取得。」「這場仗再難打,也要打。只有打了才能換來未來的和平發展。」

事實證明,入朝一戰成為立國之戰,打出了新中國和平發展的環境。

12.「誰想要與中國陸軍人打仗,一定有病」

這句話是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從朝鮮戰場敗下陣來的至深感言。他是美軍中唯一參與過「一戰」「二戰」與朝鮮戰爭的人;他在法國戰場上率領「彩虹師」抗擊德軍;朝鮮戰爭中,他組織仁川登陸,聲稱要帶着部隊回美國過聖誕節,最終被我志願軍逼退回三八線。

堪稱一輩子沒有打過敗仗的麥克阿瑟,被鋼少氣多的中國軍人趕回了美國,倉皇而逃,最終杜魯門李奇威取代了他的位置,麥克阿瑟的軍旅生涯就此完結。

入朝一戰,代價慘重,也讓中國軍人從此威震天下。

13.誰不想咱家鄉好,誰不念親人好,誰都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雷公曾教誨伍萬里要注意保命,但他自己卻用生命帶出標識彈,為戰友贏得生存機會。

犧牲前,雷公身體被彈片打得千瘡百孔,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誰不說咱家鄉好」雷公唱起這首動情的歌,雖然這可能是一個虛構的內容,但唱出了軍人對家鄉的熱情,這種淳樸的情況是千真萬確的。

英雄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想回家娶媳婦,過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日子。然而,因為戰事在身,他們別無選擇。

在影片之初,伍千里在深夜接到了第九兵團的召集令,要求他第二天回軍隊報到。面對深深擔憂卻一句話也沒有勸阻的父母,伍千里對父母說:「立春就回來,回來給你們蓋房子!」

在慘烈的戰爭間隙,多次出現伍千里與戰友們關於戰後幸福生活的暢想,這就是「每個人心底對美好生活最本能的嚮往」。

14.傲慢,是狂妄者自掘的墳墓

這場戰爭,美軍兵力眾多、裝備精良卻敗下陣來,其中有很多原因,傲慢狂妄應該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

驕兵必敗,這是戰爭的邏輯,從古至今概莫能外。

15.為了勝利一無所惜,除了勝利一無所求

勝利是軍人最高的榮譽,打贏是軍人最大的勳章。透視這場壯烈的長津湖戰爭,更能說明中國軍人在面對任何敵人之時,都把「勝利」兩字高高舉過頭頂,用數以萬計的生命凝聚成「勝戰」二字。

戰旗為什麼這樣紅,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16.每人都應該想想「我們能為軍人軍屬軍人家庭和這個國家做點什麼」

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一代又一代軍人用生命為人民衝鋒,而我們只需要干好自己的事就「躺着享受」,什麼戰火危機似乎從來都與我無關。

就在這個國慶長假,從10月1日、2日、3日,我軍戰機每天都在重要地區常態化巡航,據媒體公開報道,10月1日凌晨1點40分,當千家萬戶還在甜美夢鄉的時候,中國空軍將士已駕戰鷹翱翔藍天,不僅是累,何況藍天下總有一些未知的危險。

在我們安享繁榮時,一定要想想歲月靜好由誰守衛,一定要想想「我們能為軍人軍屬軍人家庭和這個國家做點什麼」。起碼,再也不能有「窮當兵的有什麼了不起」的「雜音」了。

一個好的民族,需要有好的人民。好的人民,一定會從內心尊重人民子弟兵。

17.戰爭從未走遠

當今世界,戰爭從未走遠,從阿亞戰爭到阿富汗內戰,從以色列攻打加沙地帶,從敘利亞危機到伊核協議,從恐怖襲擊到邊境爭端,從貿易戰到能源戰,從輿論戰到金融戰……

環視這個世界,戰爭正在以各種各樣的新形式威脅着人類的安全。不可不察,不可失察。

18.強大起來的中國正面臨著多方向的戰爭風險

入朝一場,我軍傷亡慘重,為我們換回了幾十年和平發展機遇。新中國從小到大,由弱向強,面臨新的發展機遇,美西方和日本等別有用心的勢力蓄意炒作「中國威脅論」,在南海、東海方向屢屢挑釁,僅美軍每年在我周邊海域空域抵近偵察就高達千餘次。

美國、日本以及民進黨沆瀣一氣、狼狽為奸,大肆對台軍售,大搞聯合軍訓軍演,企圖破壞我復興大業,甚至公然叫囂「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等。

這些看得見的危險背後還藏着很多看不見的危險,每個危險處理不好,都有可能「擦槍走火」。

19.當下一場戰爭來臨的時候,我們如何打贏「人民戰爭」

我們不想打仗,但誰也不能保證不再打仗。從歷史的規律看,戰爭是難免的。能戰方能止戰,越不能打越會挨打。只有你強大到別人不敢輕易與你開戰,戰爭才不可能找上門來。

仗,可一輩子不打,但我們必須做好隨時能打勝仗的準備。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過去、現在、將來都是如此。那麼,當下一場戰爭真的來臨時,我們如何打贏新的人民戰爭,做到決戰決勝,這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完成的時代答卷。國家安危沒有局外人,人人都是主人公。

20.和平,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色彩

無論是長津湖戰爭,還是放眼全球的阿富汗戰爭、敘利亞戰爭,無論是美國、德國、日本、英國、俄羅斯等世界軍事強國,還是伊朗、烏克蘭、敘利亞、亞美尼亞,戰爭的毒吻總會給人類帶來無法挽回的傷痛。

唯有和平,才是世界上最珍貴和最美麗的色彩。然而,在資源掠奪、世界霸權、強權政治的主宰下,總有人把戰爭的威脅強加於一些弱小的國家。於是,和平顯得更加珍貴。

21.戰爭,永遠沒有贏家

從古到今,戰爭從未間斷。從表面上的傷亡情況、作戰企圖等等,每場戰爭都是有輸贏的,但從戰爭的本質來看,戰爭是沒有贏家的,從開槍第一天起,就意味着交戰雙方下了一盤沒有贏家的棋。

大打大輸、小打小輸,不打不輸。很多仗打到最後不得不走向停火,最終通過談判解決問題。戰爭已經成為解決其他問題的一種手段。

22.中國軍人不想打仗,但當戰爭找上門來時,定能不辱使命

「他媽的美國人想把戰火燒到我們境內,這個決不允許!」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在做戰前動員時,美軍已經派戰機逼近鴨綠江轟炸。

聞令出征,在通往朝鮮的火車上,穿插七連指導員與連長伍千里交流時說「戰場的二次恐懼,像當新兵的感覺,一模一樣!」

即使對戰爭像新兵一樣恐懼,即使離開自己的妻子和女兒,指導員有太多不舍,他還是選擇了向戰場出發。而為了不讓妻女觸景生情,他把勳章都帶離了家裡。

23.很多英雄看不到和平的到來,他們卻願意為和平捨生忘死

「想想你們的親人,再想想我們入朝以來一路看到的凄涼景象,村莊被戰火摧毀了,到處是來不及掩埋的百姓的屍體,失去父母、無人照管的孩子,河邊倒着剛被美國飛機炸死的洗衣服的婦女,血把河都染紅了……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你的家鄉,你們會咋樣?」

「不行,絕對不行,絕對不能讓這種事情在我的家鄉發生!」「不把美國鬼子打跑了,我沒有好日子過!」

英雄的精神境界都是如此似曾相識,他們很多人看不到和平的到來,卻願意在創造和平的路上捨生忘死。

「要想過上和平幸福的日子,只有打勝仗,要把美國鬼子打得不得不罷手為止!但可能我們中有許多人會看不到和平到來,不能和親人團聚。但是,祖國會記得我們,親人會感激我們,是我們讓他們過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是我們讓敵人知道我們的祖國無比強大,不容欺辱!」

24.縱然做不了英雄,我們也不能當狗熊

無論哪個時代,總有一些頂天立地的人,為我們遮風擋雨,中國軍人肯定排第一。在長津湖戰爭中,那些向戰而行的中國軍人們,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在我們心中他們永遠是無愧於時代的英雄。

無論什麼時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英雄,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成為英雄。英雄是時代的航標,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力量。不必人人是英雄,但我們也不能當唯利是圖、貪生怕死的狗熊,身處不同的崗位,當他人需要我們挺身而出時,我們自當迎難而上。

24.少想「我能得到啥」,多想「我能做點啥」

走向戰場的軍人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從中得到啥,想得更多的是「我能為打仗做點啥」。反觀,我們今天的生活中,的確總有些人,一事當前首先考慮的是「我能得到啥」,有利則為之,無利則避之。

面前無數遠去的英烈們,我們的確應該清洗清洗我們的靈魂了。

25.「我愛你,中國!」這是每位中華兒女的特殊基因

這個國慶,五星紅旗在世界各地高高飄揚,全國各地唱響《我愛你,中國》。這才是最美的中國好聲音。

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孟晚舟歸國之時的肺腑之言,道出了中國人的心聲。

長津湖戰鬥,志願軍官兵背負着民族的希望,面對武裝強百倍的美軍絕不屈服勇敢向前頑強抵抗……那是對愛國的最好回答。

想想有些精英學霸只顧埋頭撈金不顧民族中華,想想那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面對先輩英烈們,難道沒有一絲絲汗顏嗎?

26.一個楊根思倒下了,千萬個楊根思站起來

1950年11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陸續抵達朝鮮北部的長津湖地區。面對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陸戰第1師。志願軍採取誘敵深入的策略,楊根思所在連隊奉命扼守長津湖出口小高嶺,切斷美軍的南逃退路。

為了奪下這塊陣地,美軍押上了二十多架大炮全力轟炸,無數戰鬥機在天空中投彈、掃射,白雪皚皚的小高嶺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眼看彈藥用盡,這個生平炸過無數敵人工事的爆破能手,抱起10公斤的炸藥包,拉響導火索,縱身沖向敵群,與爬上陣地的40餘個美軍同歸於盡,英勇捐軀。

這一年,楊根思年僅28歲。

今年的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年近90歲的抗美援朝老兵楊德盛,從四川的家中出發,飛越2260公里,來看望他的老連長楊根思。墓前,老人手捧一束花,久久佇立,接着掩面而泣:「連長啊,你的兄弟楊德盛來看望你了……」

「老連長犧牲時,我離他只有100多米,遠遠地就看到了衝天的火光。」站在烈士陵園廣場,楊德盛老人陷在回憶里淚眼婆娑。

可以告慰英雄的是,如今的楊根思連早已成為我軍的標兵連隊在新時代強軍路上書寫出精彩的答卷。

27.帶烈士回家,英烈們活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今年9月,第八批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共有109位,在這之前,我國已經連續7年迎接共716位烈士遺骸回國。

一位73歲的退伍老兵皮臘生,手裡拿着一張畫像泣不成聲,反反覆復地說:「爸爸,我終於見到你了,我終於把你帶回家了……」

他的父親皮秋菊在抗美援朝戰場犧牲,連張照片都沒能留下。兄弟三人為父親修建了烈士紀念碑,如今的碑上終於有了父親的照片。

如今,還有數以萬計的烈士,留在了異國的土地上。他們失去了父母,失去了戰友,失去了故鄉,這個世界不再有人記得他們的模樣。

他們消失在歲月的長河裡,悄無聲息。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英烈們永遠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28.初心不能忘

29.強烈的憂患意識,是對和平的最大捍衛

30.一個人如果為名利而活,終將在名利中失去自我

31.美帝就是紙老虎,我們手上必須有「照妖鏡」

32.忘戰必危,好戰必亡

33.文化軟實力也是戰鬥力,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同樣需要打勝仗

34.27.無論走多遠,都不能忘記曾經走過的路、吃過的苦

35.人和國家,都是需要點精神的

36.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中國早已不是原來的中國。

37.「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我們都應該成為那個「最勇敢的人

38.銘記,是最好的緬懷;傳承,是最好的紀念

那些年輕的戰士們啊,都是英雄兒女、都是國家脊樑!

那些長眠於異國的英雄啊,你們用你們的鮮血和年輕的生命,換來了祖國的和平和我們的安寧,我們永遠緬懷你們!向你們致敬!

革命英烈是中華民族的傑出代表,是我們的精神脊樑,也是我們的價值標杆,捍衛英烈榮光,就是捍衛我們的精神長城。

忘記歷史的民族沒有根,淡忘烈士的民族沒有魂。銘記,是最好的緬懷;傳承,是最好的紀念。

站在新時代,更需要我們傳承紅色基因,從英烈身上汲取砥礪前進的精神動能,跑好自己的接力棒,交出自己的合格答卷。

在此,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多拍類似題材的影視作品,大力推廣走進千家萬戶;二是全國高校特別是清華北大以及社會團體組織集體觀看,進行全民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希望我們每個人銘記革命先烈,珍惜當下幸福的生活。

勿忘歷史,守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