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一支少數民族流亡國外,建立陝西村,他們不知大清後的歷史

桃花園記

晉朝大文學家陶淵明在自己的文學作品《桃花源記》中,描繪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社會,這裡的人們為了躲避秦時戰亂,舉家遷往桃花園中生活。

桃花園極度閉塞,僅有容一人通過的洞口與外界相連,生活於此的人們怡然自得,過着與世無爭的生活。山中方一日,人間一甲子,這裡的人們甚至「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算是徹底與世隔絕了。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虛構出來的社會,僅僅是作者對現實不滿後產生的消極心理,所以桃花園是不真實的。近代,卻有一個類似桃花園的地區真實存在,它就是俄羅斯境內的陝西村

陝西村風貌

清朝末年,一群為躲避戰亂的中國少數民族深入中亞地區,在此繁衍生息,經歷與桃花園人高度雷同,他們甚至不知道,大清早已經亡了。

第一個發現陝西村的人

1979年,陝西師範校園內,一位名叫王國傑的歷史系研究生,在查閱蘇俄歷史書籍的時候,有了驚人的發現。

王國傑

這是一篇介紹俄羅斯境內民族歷史的論文,記錄了中亞地區一支名叫「東干族」的少數民族,這支民族分佈於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和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州地區,根據論文記載:他們的祖先都是中國人。

從事歷史研究多年的王國傑,在此之前從未聽說過這支民族,這支民族的遷徙史讓他產生了濃厚興趣,他開始集中精力研究這支從中國境內外遷的少數民族的歷史。

有關這支民族的信息少之又少,王國傑並未獲得其它有用的信息,這讓王國傑產生了實地探訪的願望,他決定找機會親自前往東干族人的聚集地,一探究竟。

1990年,機會終於來了,王國傑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赴俄羅斯學習的機會。在俄羅斯學習期間,王國傑除了認真學習外,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了解東幹人的歷史當中。

就在他留學第一年的暑假,機會終於到來了,他將親自前往哈薩克斯坦境內,一個叫做「營盤村」的地方,一控陝西村的面貌。據說,這裡生活着一支東幹人。

經過長途跋涉,王國傑終於抵達營盤村,進村那一刻,王國傑恍惚了,還以為自己回到了國內的陝西,因為這裡的建築風格和風俗文化都與陝西的想相似,更加神奇的是,這裡的人說的話同,都是陝西方言,只是,他們都不會書寫漢字。

王國傑的造訪,讓這裡的人們都感覺新奇,他們不停打量着王國傑,像看着外星人一樣。

王國傑找來一位看上去非常健談的年輕人,請他向自己介紹營盤村的情況。沒想到,這位年輕人對他說的第一句話,居然是「大清亡了嗎?」

東幹人的來歷

隨着王國傑的深入了解,終於揭開了東干族人的神秘面紗。

愛新覺羅·載淳是清朝的倒數第三位皇帝,也就是同治帝,她的母親就是慈禧太后

同治帝

同治皇帝可謂流年不利,不僅朝政被自己的母親把持,進入快速衰退階段的大清,也迎來了此起彼伏的動亂,無論是太平天國起義,還是捻軍之亂,都讓大清元氣大傷。

南方的叛亂還未完全平定,西北地區又亂了起來,甘陝地區的少數民族也趁機作亂,不斷攻城掠地,侵擾大清西北邊疆。

清政府加左宗棠一騎都尉之職,命他馳援陝甘。左宗棠畢竟是漢族人中的血勇之人,帶領無數漢人子弟向少數民族起義軍發起猛烈攻擊,很快收復失地,為大清平定了西北地區。

左宗棠以年邁之軀,讓人扛着自己的棺材跟在身後,表明自己不成功變成仁的決心。最終,清軍一路打到了伊犁,粉碎了沙俄試圖分裂新疆的陰謀。

左宗棠打到新疆後,失敗的少數民族起義軍只好帶着家屬,經中亞地區向北逃竄。

經過一番風餐露宿,這支逃亡的少數民族到達了俄羅斯境內,人數也銳減到只剩3000餘人。這裡遠離中國,他們終於可以安定下來了,於是選擇在此安營紮寨,繁衍生息。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東幹人數越來越龐大,最終形成了與當地風俗大相徑庭廷的陝西村,他們維持着陝西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說著陝西方言。

根據俄羅斯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東幹人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2萬人。

東幹人的現狀

王國傑是一位優秀的歷史學者,為了將東幹人的歷史研究透徹,他留在當地生活了足足3個月的時間,將東幹人的歷史和現狀摸清楚了。

事實上,東幹人分為兩支,一支來自中國陝西,另外一支來自中國甘肅。目前,他們以與其它民族混居的形式,生活于吉爾吉斯、哈薩克、俄羅斯、烏茲別克等地區。

這些東幹人與其它少數民族最大的不同是他們使用的語言都是漢語,是陝西方言與甘肅方言的混合。如今,東幹人已經有了自己的書面語言,基礎方言為甘肅方言。

除此以外,東幹人的語言也保留着最大的封建時代語言特色,如有「衙門」、「大人」、「衙役」、「學堂」等詞彙。

由於長期與其它民族混居的緣故,東幹人大部分人都會說好幾種語言,分別是俄語、通用哈薩克語、吉爾吉斯語或烏茲別克語

目前,東幹人不僅有在農村從事農業種植和手工業業者,在城市裡,也有工人和知識分子。

近年來,隨着東乾熱的興起,這些陝西村的村民也重新了解了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營盤村也已經成了為知名景點,每年都會吸引很多中國人前去旅行。

隨着中國影響力的逐步擴大,陝西村人也對中國非常嚮往,他們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他們以自己的祖先是中國人而驕傲。

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需要惡補大清滅亡後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