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 | 毛澤東帶領幹部群眾開挖的這口水井,至今還能使用


瑞金紅井

這是位於江西瑞金市沙洲壩鎮的一口水井,當地人又稱它是「紅井」。這口井直徑85厘米,深約5米,井壁是用鵝卵石砌成。它是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親自帶領幹部群眾開挖的。水井至今還能使用,打上來的水清涼甘甜。

但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沙洲壩人能喝上一口這樣的井水,卻是件難事。

當時的童謠曾這樣唱道:沙洲壩,沙洲壩,沒有水來洗手帕;三天無雨地開岔,天一下雨土搬家……那時,沙洲壩不僅無水灌田,就連群眾喝水也非常困難。1933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搬到沙洲壩辦公後,毛主席偶然發現了這個問題。

小學課文:

一天,毛主席看見一個老鄉挑着渾濁的水往家裡走,就問:「老鄉,這水挑來做什麼用呀?」老鄉回答說:「吃呀,再髒的水也得吃呀!」毛主席又問:「是從哪裡挑的?」老鄉回答:「從塘里挑的。」毛主席請老鄉帶他去看看。走了一陣,只見一個不大的水塘,雜草叢生,池水污濁。全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這裡。

眼前的一切,讓毛主席下了決心:要幫村裡打口井!

可沒想到,聽到這個消息村裡百姓卻憂心忡忡。瑞金市蘇區研究中心主任鍾燕林說,那時村民都很迷信。一聽說要打井,幾位老人就極力反對,他們說,主席啊,我們沙洲壩是條旱龍,打了井就斷了龍脈,龍王會怪罪下來。

毛主席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笑着對大家說:「挖井是為了大夥有乾淨的水喝,真要是有龍王爺來找麻煩,就讓他找我毛澤東好了!」聽了這話兒,大夥哄堂大笑。在毛主席的耐心講解和積極鼓勵下,村民們終於同意挖口水井。

毛主席帶領群眾挖井雕塑

打井那天,一大早,毛主席帶領幾個紅軍戰士在村前幾十米的地方進行了水源的勘探。當井位確定後,毛主席挽起衣袖,捲起褲腿,帶頭挖了起來。群眾見毛主席親自開挖水井,也紛紛帶着工具加入挖井隊伍。大夥挖的挖,鏟的鏟,幹得熱火朝天。

在挖井的日子裏,毛主席和臨時中央政府的其他領導人,一有空就到工地參加勞動。經過十幾天的奮戰,當挖到5米深的地方,一股清澈的泉水噴涌而出。水井挖成了!為了使井水更清澈衛生,毛主席還親自下到井底鋪沙石、墊木炭。

一桶桶清澈甘甜的井水從井中打出,沙洲壩的村民喝在口中,甜到了心裏。

毛主席帶頭挖井的舉動,為其他蘇區幹部樹立了榜樣,這之後,關心群眾生活、為群眾辦實事,在中央蘇區蔚然成風。

沙洲壩革命舊址群

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後,蘇區軍民齊心聚力挖出的這口水井,成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眼中釘」。為了阻斷人民群眾對紅軍的思念,他們多次派人填掉這口井。對此,當地群眾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鍾燕林介紹說,白天敵人埋這個井,晚上鄉親又偷偷把這個井挖開,反覆幾次,護井鬥爭取得了勝利,這口井得以保留。正如毛主席所說:「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

歌曲《紅井水》有這一段歌詞:紅井水喲,甜又清哎,手捧清泉想親人,喝上呀一口喲紅井水,一股暖流湧上心……如今,這首飽含深情的歌曲經常會被唱起。瑞金客家山歌表演隊的劉果林說,他們要用歌聲表達着老區人民飲水思源的感恩之情。

甘甜的井水滋養了一代代沙洲壩人。這口樸實無華的紅井,映照出的是我們黨始終「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雕塑

小學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

瑞金城外有個村子叫沙洲壩。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那兒住過。

村子裏沒有水井,鄉親們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

解放以後,鄉親們在井旁邊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紅井景區

(來源:黨史學習教育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