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羅奔尼撒戰爭:一場摧毀希臘的戰爭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公元前 431 年至 404 年之間的一場戰爭。雅典領導提洛同盟斯巴達領導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之間展開了長達十年的戰爭。雅典和斯巴達之間有過幾次停戰,但這場戰爭最後以斯巴達的勝利宣告結束。 戰爭結束了雅典的古典時代和希臘的民主時代,繁榮的古希臘也因此被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破壞,更進一步導致了希臘奴隸城邦的危機,使希臘從繁榮一點一點走向衰敗。 戰爭覆蓋了當時整個希臘的境內,幾乎所有的希臘城邦都被捲入其中,在現代研究的中也有人稱其為「古代世界大戰」。

戰爭起因

公元前5世紀,雅典與斯巴達統一戰線,結為同盟,目的是為了打敗波斯帝國。提洛同盟又被稱為愛琴海同盟,是希臘自由城市在希臘戰爭期間為抵禦波斯人而自願組成的聯盟。斯巴達也帶領其鄰國結成防禦聯盟,稱為伯羅奔尼撒聯盟。戰爭結束 50 年後,希洛同盟已不是最初的模樣,其性質已轉變為雅典在愛琴海的霸權的權力和脅迫工具。雅典利用該聯盟為自己的利益建立了一個海上帝國。為此,它動用武力威懾其他聯邦,動用其同盟國的資金,將其他同盟國降至臣屬地位。那些造反者被視為征服國,接管其海軍並向他們勒索貢品。使得曾經享受過雅典免費保護並成為同盟國的國家都必須向雅典人納稅。斯巴達人擔心雅典將其霸權擴展到整個希臘。為此,斯巴達帶領鄰國結成防禦聯盟,稱為伯羅奔尼撒聯盟,作為對提洛聯盟霸權的制衡。此外雅典修建了一處 「長牆」,將雅典與雷烏斯海港連接起來,使得這條對雅典而言的「生命之路」的地區免受陸上敵人的威脅。

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衝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460 年。 隨着雅典權力的增長,斯巴達對於雅典的恐懼日益加深。 當米加臘最終退出伯羅奔尼撒聯盟並叛逃到雅典時,衝突爆發了。 這場從公元前 460 年持續到公元前 446 年的衝突被稱為第一次伯羅奔尼撒戰爭,通常被視為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前奏。 446年,雙方戰平,米加臘重返伯羅奔尼撒聯盟。 交戰雙方簽訂了維持和平30年的條約。 和平條約簽署時,雙方都覺得自己處於平等地位,需要一位法官來判斷衝突中的對與錯。 然而他們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他們將「中立」的城邦排除在和平條約之外。 公元前 430 年代,在希臘邊緣,小城邦埃皮達姆努斯爆發了內戰。一根導火索被點燃,其後的一系列事件導致戰爭爆發。

雅典與斯巴達的軍事力量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各有優勢,雙方的側重不盡相同。雅典主要依靠其海軍和同盟得以成為海上最大的霸主。以雅典為首的聯盟大多是以島嶼和沿海城市為主,其力量在於海戰。雅典海軍最重要的是它的三列槳戰艦和愛琴海的地理位置。三列槳戰艦是一種輕型艦,不適合在深海中進行長途航行。一旦天氣變壞,必須立即找到一個安全的避風港。海灘是最好的避難所,但愛琴海被岩石和珊瑚礁主宰,海灘很少。適當的避難所通常在港口城市。因此,對希臘海軍來說,盟軍的港口是非常重要的。提洛同盟對雅典的貿易和戰爭都非常重要。由半島和一些陸地城市組成的斯巴達聯盟作為以陸地為主的國家,他們的力量集中在長矛兵

此時的雅典正處於其文化的頂峰。從政治結構上看,雅典是民主社會,斯巴達是混合憲法。這兩個聯盟的盟友在政治形式上也有所不同。雙方意識形式的差異至關重要。雙方都想把自己的政治體系擴展到其他城邦。雅典推崇民主派系,斯巴達推崇貴族派系,雅典的民主政治與斯巴達的貴族寡頭政治互不相容,互不讓步。經濟上,雙方還在爭奪原材料、奴隸和商品銷售市場,不斷製造摩擦。雙方的政治經濟矛盾日益尖銳。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民主的雅典是一個壓迫和追求自由的城邦,而反對民主和軍國主義、壓迫本國大多數人民的斯巴達則是一個自由的希臘人守衛者。

戰爭經過

  1. 十年戰爭

公元前431年3月,底比斯在攻擊了布拉底後,由於兩個城邦各子所屬於提洛同盟和伯羅奔尼撒聯盟,由此引發了一場戰爭。431年5月,斯巴達的國王阿基達姆二世率領6萬軍隊入侵阿提卡,戰爭十分激烈。雅典約有3萬軍隊和300艘戰艦。為了奪取阿提卡,斯巴達決定利用雙方軍事力量的差異,以己方軍隊的優勢奪取阿提卡,離間提洛同盟並將雅典從提洛同盟中孤立出來。雅典的統治者伯克利立刻作出反應。他通過海陸兩面的配合,以陸地進行防守,海上進行進攻,以進攻伯羅奔尼撒沿海地區,迫使斯巴達和解。公元前427年左右,反雅典起義頻頻在米蒂利尼等城邦發生,雅典在陸上的形式慢慢變的被動。公元前425年,雅典海軍在美塞尼亞河兩岸的皮洛斯和附近的斯法克蒂里亞島,煽動斯巴達奴隸暴動,也讓斯巴達陷入困境。

公元前422年,雙方在愛琴海北岸的一個名叫安菲波利斯的小鎮上展開了激烈的戰爭。雅典主要戰爭派系的雙方均戰死沙場領。次年,雙方簽署了《尼基阿斯和約》。

2、西西里戰爭

50年和平條約的簽署只不過是一封關於「和平」的空頭信。雙方都沒有遵守諾言,也不願意交出土地。在條約簽署後的幾年裡,儘管沒有發生重大戰鬥,但違反條約的情況卻越來越多。雅典將軍阿爾基比阿德斯、尼基阿斯和拉馬科斯率領遠征西西里島。雅典在公元前 415 年的初夏完成了史詩般的準備工作,擁有 136 艘戰艦、5,100 名重裝步兵、480 名弓箭手、700 名投石手、1,200 名輕型重裝步兵和大約 26,000 名槳手。此外,還有30艘商船運載麵包師、石匠、木匠、糧食和一整套建造堡壘的工具。收集了 100 多艘船,許多人自願隨遠征軍去做生意的小船。這是雅典歷史上最壯觀、最昂貴的航程。

聲勢浩大的艦隊離開港口,伴着陣陣海浪,和遠方傳來的號角,緩緩駛向遙遠的國度。當遠征軍到達西西里時,公民大會就命令被懷疑的阿爾基比阿德斯回國接受審判。在回國的路上,他投靠了斯巴達。在拉馬科斯和尼基阿斯的聯合指揮下,雅典人最初取得了小小的勝利。隨着拉馬科斯的死亡,尼基阿斯不得不獨自指揮戰場。形勢發生了逆轉。斯巴達和科林斯很快便派來了援軍,儘管雅典派出了更多的軍隊來支援,但尼西亞的獨自指揮並不能扭轉戰局,整個軍隊在公元前413年9月被摧毀。雅典損失了大量船隻和人馬,損失慘重。隨着尼基阿斯被殺。雅典自此失去了海上優勢。

3、德凱利亞戰爭

公元前413年,斯巴達人佔領了阿提卡和德基里亞很長一段時間,摧毀和消耗了雅典的力量。雅典與外界隔絕,農業生產完全癱瘓,兩萬名奴隸工匠逃離城市,經濟嚴重惡化。在最後一場戰爭中,雅典花光了所有的錢重建了自己的艦隊,並在公元前412年到公元前411年於在阿拜多斯、基齊庫斯擊敗了斯巴達的艦隊。然而,斯巴達在波斯的幫助下重建了海軍。在拉山德的指揮下,新艦隊於公元前405年在赫勒斯滂海峽附近的羊河口重創雅典海軍,然後從海洋和陸地包圍了雅典,迫使雅典在404年4月投降並接受了屈辱的和平條約。在和約中,雅典宣布解散提洛同盟,加入伯羅奔尼撒聯盟;他們拆毀了從雅典到出海口的長牆;撤出整個海軍,只留下12艘船。從此,斯巴達取代雅典成為希臘的霸主。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結果是,所有希臘城市,無論輸贏,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希臘奴隸制的崩潰加速,希臘的國際聲望下降,波斯勢力的地位得到加強。公元前4世紀,由於城邦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危機,希臘成為了馬其頓的附屬國。

戰爭結果

戰爭波及範圍相當廣泛。這場戰爭擴展到了整個希臘,從西西里到土耳其,從拜占庭到克里特都無一倖免。整個希臘都被亂入了這場瘋狂的戰爭之中。人們在每一寸土壤上展開戰爭,硝煙四起。這場戰爭使斯巴達得以統治整個希臘,並使其寡頭政治得以發揚光大。所有州的民主力量同時受到迫害。伯羅奔尼撒聯盟趨於瓦解,斯巴達的寡頭專制的統治使得許多城邦開始反叛,各國表達了強烈的不滿。隨後,幾個如底比斯和雅典這種相對強大的城邦,繼續為爭奪希臘的霸權而戰。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希臘內戰持續不斷,互相消耗對方的力量,後來被覬覦已久的外敵馬其頓所摧毀。曾經的海上霸主最終也逃不過被摧毀的結局。

伯羅奔尼撒戰爭在古代軍事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雙方海上通道之戰,敵人從海上的封鎖和入侵已達到非常大規模;佔領堡壘創造了許多新方法,如洪水、焚燒和挖掘隧道;方陣仍然是一種戰鬥陣形。然而,步兵可以在密集和分散的隊形中上下移動;職業士兵開始出現了。這些都對希臘和西歐的軍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場戰爭不僅對古希臘,對歷史本身都具有重要意義。這本身就是第一個有科學和歷史記載的事件: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他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詳細記錄了這些事件,這場戰爭結束於在公元前411年的冬天。修昔底德對戰爭的起因和背景進行了分析,他的分析可以說在歐洲歷史上具有開創性的作用。在修昔底德之後,色諾芬在他的《希厄洛》中繼續修昔底德的工作,記錄了411年後的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臘人並沒有將這場戰爭稱為伯羅奔尼撒戰爭,而是後來人們將其稱為伯羅奔尼撒戰爭。

修昔底德在在戰爭爆發時開便始記錄,認為這可能非常重要,也許比任何歷史都更具有意義。他這麼認為是因為雙方都用盡了他們的手段,這場戰爭深刻地影響了希臘和一部分野蠻人,可以說這場戰爭影響了整個人類社會。」 伯羅奔尼撒戰爭在對其內政和外交的破壞巨大是一場非常殘酷的戰爭。 雅典也在這場戰爭中最終失去了大國地位。但是戰爭的結束帶來了許多新的希望,尤其是對和平與自由的希望。色諾芬在描述雅典投降時這樣說道:「大家相信,從這一天開始希臘的自由開始了。」

戰爭結束了雅典的古典時代和希臘的民主時代,使希臘國家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場戰爭對希臘的局勢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可能在 2000 多年前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也是這樣的想法。他在著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這樣解釋雅典和斯巴達之間這場漫長且影響了整個希臘歷史的戰爭:「雅典的權勢不斷增長,導致了斯巴達人的恐懼,這使戰爭無法避免。」根據美國學者格拉漢姆·阿里森的解釋,這意味着「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