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慕貞:顛沛17年成第一夫人,多次勸孫中山納妾,48歲被「休」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嫁給孫中山,現場熱熱鬧鬧,紅紅火火,而這背後卻是另一個女人的凄凄慘慘,冷冷清清。

48歲的盧慕貞被「休」了。

圖|盧慕貞

30年前,18歲的盧慕貞嫁到孫家,場面同樣熱鬧,按照當地風俗,新房立了塊字牌,上面寫着丈夫的字「德明」,兩旁是一副對聯,「長發其祥」和「五世其昌」。

「長發其祥」和「五世其昌」是事業發達、子孫昌盛的吉祥話。

如今30年已過,丈夫孫中山當上了國家的「大官」,盧慕貞也為孫中山生兒育女,兒子已經娶妻生子,女兒也已嫁為人婦。盧慕貞可以說是,賢妻良母。

可命運就像裹腳布似的,緊緊纏住早已殘疾的小腳,讓小腳女人無法逃脫被時代淘汰和遺忘的命運。

一、

1915年的那天,盧慕貞在離婚協議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其實早在10年前,盧慕貞就多次勸丈夫在外面納妾,尋找一個革命伴侶。

可10年後,當丈夫真要另娶她人時,盧慕貞的悲傷不禁湧上心頭,醞藏了30年的委屈和辛酸,也終於在夜晚的某個剎那奔涌而下。

在駛離東京的孤獨列車上,盧慕貞看着窗外為自己送行的前夫,只能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奔跑、送行的丈夫不小心將盧慕貞胸前的佛珠弄斷,愧疚地喊道:

「回澳門後,不要念佛了,要信基督教!」

圖|孫中山的三位夫人:元配盧慕貞(上)、陳粹芬(中)和宋慶齡

盧慕貞將生命中這個最重要男人的叮囑記在了心裏,可她現在的內心早已經疲憊不堪,只想回到自己澳門的家。

也許,外面世界的繁華不屬於自己。

在澳門的院落里,老態龍鐘的盧慕貞靜靜地站在那裡,不知是看着充滿悲秋的落葉,還是在尋覓那早已被雨水洗去的丈夫足跡。

但可以嗅出,空氣中總瀰漫著孤獨和空白的味道。

盧慕貞,中華民國的第一位「國母」,對辛亥革命有着特殊貢獻的人,在這座孤寂的小院中漸漸被遺忘。

或許,在此之前,盧慕貞就已經開始被歷史迫不及待地遺忘。

二、

1892年7月,孫中山從香港西醫書院畢業,第一份工作是在澳門鏡湖醫院當醫生。憑着出色醫術,孫中山很快成為澳門的名醫,並日進斗金。

盧慕貞迎來了最長的婚姻生活,並度過了兩年幸福的時光。而生活的背後其實是每日的提心弔膽,孫中山利用澳門屬葡的特殊環境進行秘密活動,策劃反清武裝運動。

但這不妨礙這段記憶的美好,盧慕貞帶着剛出生的長子,每日相夫教子,不久後還與丈夫孕育了長女。

與日後的境遇相比,這段時光確實美好和幸福。

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清政府布下天羅地網,盧慕貞在接到丈夫送來的消息後倉皇逃走,靠着那雙殘疾的小腳帶着家人遠涉重洋,來到檀香山這座小島避難。

而更大的絕望悄然降臨,盧慕貞決定以死殉夫。1896年,孫中山在爭取西方各國的支持,可剛到倫敦就被清政府駐英公使逮捕,並宣布死刑。

消息傳來的時候,已是11月的悲秋。盧慕貞挺着沉重的肚子在沙灘上,一步步地向大海走去,走得義無反顧,毫不猶豫,沒有一絲小腳女人的膽怯和羸弱。

如果盧慕貞真的以死殉夫,或許她會在中國烈女排行榜上流芳百世,家喻戶曉。

因為恩師康德黎先生的多方營救,孫中山虎口脫險,而盧慕貞也就沒死成,於是漸漸被歷史遺忘。

三、

經歷過太多的死亡,盧慕貞的內心,總會有一種沒有照顧好家人的內疚,覺得對不起在外奔波的丈夫。

1888年,公公病重,婆婆失明,兒女嗷嗷待哺,盧慕貞默默承擔起了生活的重量。1910年婆婆去世,盧慕貞連一口棺材都買不起,幸得友人的資助,才草草料理後事。

就在這樣的境況下,盧慕貞熬過了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也迎來了1911年那個重要的日子。

1911年,辛亥革命獲得勝利,東躲西藏17年之久的盧慕貞,成為了「第一夫人」,而這種尊容之下卻是一種精神壓力。

圖|1901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全家合影,前中坐位者為其母楊太夫人

或許是生性好靜,或許是這雙小腳行動不便,盧慕貞不喜歡丈夫的各種應酬,只在南京待了1個月,便鬧着要回廣州,卻經歷了更大的磨難。

1913年的夏天異常漫長,19歲的女兒孫娫奄奄一息地攤在床上,雙目漸漸失去光明。

滿臉淚痕的盧慕貞緊緊抓着那雙漸漸失去溫度的小手,用儘力氣希望把心愛的女兒拉回人間。

圖|孫娫

可再美麗的花兒也逃不過命運安排的凋謝。在澳門龍山村的一個小院里,沒了一絲風兒,也沒了一點生命流動的痕迹。

還沒享受一天富貴的女兒,離開了含辛茹苦的母親。盧慕貞撕心裂肺,呼天搶地,那雙三寸小腳也終於承受不住沉重的悲痛,倒在肝腸寸斷的地上。

四、

1915年9月,48歲的盧慕貞再也沒有丈夫,帶着一身的疲憊從東京回到了自己最後的歸宿,回到澳門那座被遺忘的小小院落,開始與同時代的另一個女人遙相呼應。

毛福梅,蔣介石的原配夫人,也經歷了小腳女人被時代淘汰的命運,並最後被歷史遺忘。

兩人的命運驚人相似

盧慕貞為孫中山生下長子孫科,毛福梅為蔣介石生下長子蔣經國;同樣是包辦婚姻;同樣是被「離婚」。

同時,孫、蔣帶新人看望兩人時的情景都很相似。

1917年,宋慶齡和孫中山探望盧慕貞,盧慕貞精心打掃自己簡陋房屋,還親自下廚做了澳門特色,令宋慶齡讚不絕口。

1928年.宋美齡和蔣介石探望毛福梅,毛福梅將房屋收拾一新,讓廚師做美味家鄉菜,令宋美齡胃口大開。

1939年,毛福梅被日軍飛機炸死;1952年,盧慕貞在澳門病逝。去世時,兩人的子女同樣不在身邊,都在孤獨中逝去。

相似的命運,讓兩人同樣被歷史漸漸遺忘。

或許,歷史就是個嫌貧愛富的小人,讓小腳女人都逃脫不了被歷史遺忘的結局,看不見她們為丈夫所奉獻的千辛萬苦。

我是愛歷史的史三豬,歡迎關注,一起去見證歷史背後的大家風度和真摯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