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壽命短,是中醫不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2020年12月11日22:30:21 歷史 1413

經常有人說,古代的御醫那是中醫裏面水平很高的,但是我們看古代的這些皇帝,壽命卻都很短,這是不是就說明中醫的水平其實不怎麼樣呢?經常有人拿這個古代皇室壽命短的事來說中醫水平不行,好多朋友問我這個問題。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為什麼古代皇帝壽命往往很短呢?

我們主要就拿清朝的皇帝來說。為什麼皇帝的壽命比較短?這跟御醫的水平是不是有關係呢?我覺得這主要是一個社會學的問題,跟御醫的水平沒有什麼特別大的關係。

古代皇帝壽命短,是中醫不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 天天要聞

今天我們就一條條地分析。

首先,我們如果把這個皇帝壽命和他的孩子的壽命排下來,您會發現在這個清朝開朝的時候,壽命就高一些,越往後這個壽命越短。那麼這種現象在中國的其他朝代也有。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一:體育鍛煉問題

開國皇帝一般都是馬上皇帝,往往要騎馬、射箭等等,所以運動非常多,因此這個體質還不錯,壽命也相對的長一點。

古代皇帝壽命短,是中醫不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那麼到後面怎麼樣呢?後面越來越養尊處優,騎馬、打仗、開弓,往往都不行了。所以這些皇家子弟們到後來,身體越來越糟糕。那麼有人說你看這是大清的氣運到了,其實這就是很正常的一個原因,就是越來越養尊處優,所以身體越來越不好。這是第一個原因,就是缺乏運動鍛煉。

原因二:飲食問題

我們大家知道一日三餐我們吃飽就行。現代有很多研究表明,你吃的越多,這個壽命可能越受影響。這是國外就拿小白鼠做實驗,給那小白鼠吃的特別特別好吃的特別飽的,它壽命很短,整天怎麼樣,很肥胖、臃腫,不願動彈,壽命短。那麼另外一組小白鼠呢?你給它投的食物的量不那麼充足,讓它稍微有點餓,但不至於餓死,結果它壽命特別長。這是有動物實驗做基礎的,所以吃得太好不是好事。

那麼皇族吃飯,大家知道怎麼樣呢?肥甘厚味對吧。按照清朝的規矩,皇上吃飯,每一頓飯,菜應該有多少道呢?應該有120道,這是正常的規矩。那麼有的皇帝想節儉,就說這個用不着這麼多吧,但即使再節儉的也是有幾十道菜。那麼像乾隆那樣的皇帝,懂點養生,所以他的菜裏面會加點藥材什麼的,他的壽命就不錯,這是皇帝裏面壽命最長的。那麼其他的不懂這些的,我就要味道好的,那就糟糕了。

古代皇帝壽命短,是中醫不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那麼到清末的時候,這個規矩又越來越講究了,所以菜又越來越多。到慈禧的時候,120道菜可能都滿足不了了。那麼問題是,這些120道菜都是現做的嗎?是這樣的,您想那宮裏面也是要按照程序進行的,你要現做菜,根本忙不過來,所以這裡邊皇上愛吃的菜,他就給你現做,那有些菜就是做做樣子的,就在爐火上一直燉着,等皇上說用膳了,再馬上上來擺在遠處,這個皇上是不會吃到的。所以就是明知道這個菜是不會被動的,就上頓下頓地熱,這樣就不用再變着花樣做了。所以像光緒皇帝,他本身沒有多大權威,他的菜就只有近處的幾個是現做的,遠處的都是上頓下頓來回上的。所以您說120道菜吃得好嗎?其實也未必,有的皇帝吃得好,有的吃得真不好。

所以這帝王的飲食,按照我們今天看,是真的比較亂的。如果有權勢,像乾隆,那頓頓吃得多好,如果這帝王沒有什麼權勢,那麼吃的有可能就是應付過去的。所以這120道菜,往往非常非常不可口。所以可以這麼說,大家覺得這個清朝皇帝應該吃得特別好吧?其實事實的情況往往是很複雜的,這個皇家的飲食並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適合我們的健康,對健康並沒有什麼促進作用,往往有破壞作用。那麼,像皇家的飲食這些東西是御醫能控制的嗎?也不是的,這個御醫插不上話,因為有專門的御膳房等等,這宮裡有規矩的。所以這個飲食,是第二因素。

原因三:生活習慣問題

這個皇帝的生活,御醫真干涉不了。比如說這明朝的正德皇帝,這皇帝就特別愛玩,他就在北京的郊區建立了各種比如豹房等等,各種各樣遊樂的地方,在裏面養虎、養豹,養各種珍稀動物。還幹嘛呢?還從各地廣收美女。那麼根據文獻記載,他收美女的範圍特別廣泛,比如西域,這金髮碧眼的,還有比如說朝鮮高麗那邊的美女,也都招來,這樣日夜淫樂。那麼朋友們想想,這樣下去皇帝的身體好得了嗎?一個中原男子,您找金髮碧眼的女子,一個呢,我估計還說得過去,您找十個,您找幾十個、一百個呢?我估計這身體就廢了。所以這御醫給他調理身體可費了勁了。

古代皇帝壽命短,是中醫不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 天天要聞

當時正德皇帝的御醫是誰呢?就是中醫著名的醫學家,薛立齋。薛立齋是太醫院的院使,也就是院長,他在自己的醫書里說,他侍奉皇帝到什麼程度呢?把自己給累病了,自己都需要調理自己了,為什麼?您說話皇上他不聽啊!剛說皇上您要戒欲,皇帝就說你是什麼意思?你不想活了?對吧,人家接着去玩去了,玩完了告訴你,給我開點壯陽葯。您說您補不補吧,您不補,那不能看着他死,您補完了以後呢,他更加得意了。所以這御醫是特別特別難當的,這個薛立齋費心思操心,給自己搞得情緒都不好,身體都出問題了,自己還要開方給自己調,您說這到哪說理去啊?

皇帝們的這些生活習慣,遠不是御醫能夠干預得了的。比如說清朝,清朝的咸豐皇帝死得比較早,31歲就死了,為什麼呢?因為清朝的咸豐皇帝是一個著名的好色的皇帝。咸豐這個人性格比較軟弱,那麼正趕上內憂外患,趕上鴉片戰爭,他就感覺內心非常的憂愁。能不能靠什麼解憂呢?一個是喝酒,另外一個就是廣徵美女,專門讓太監出去找美女,尤其喜歡漢族美女。一般清朝皇室的這個婚姻,選的女方都是滿族、蒙古族等等的,但是咸豐皇帝喜歡漢族美女,所以上江南去廣徵美女。結果在這些美女的陪伴下,這個身體就越來越糟糕,駕崩之前那就身體已經特別虛弱了,不斷地咳血。所以大家看到,這跟什麼有關呢?這跟酒色有關。

古代皇帝壽命短,是中醫不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那麼像這樣的事,跟御醫關係不大,御醫控制不了。您說我提個意見告訴皇上,您三宮六院不合適,應該改成一夫一妻,您敢提嗎?您提完,那是找死。所以啊,御醫的工作基本就是在一個腐朽的木頭上,我盡量給你修修補補,讓你慢點腐朽而已,但在整體這樣的環境下,御醫所做的工作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原因四:皇室的婚姻問題

首先就是近親結婚與亂倫,這個事已經遠非我們現代人能想像的了。因為滿族當時是個游牧部落,入關以後他們也仍然保留了很多游牧部落的習俗。在當時看來,女人就是自己的財產,所以游牧部落有這麼一個習慣,就是在頭領死了以後,他的眾多的妻子會繼承給兒子或者分給這些兄弟們。那麼現在覺得匪夷所思,但是在中國古代的游牧部落里這是正常的,比如說匈奴就是這個習慣。這樣的現象在清初沒有入關的時候是比較明顯的,那麼後來入關以後,接受了漢族文化,才有所調整。

古代皇帝壽命短,是中醫不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 天天要聞

清朝皇帝他們的婚姻還有什麼問題呢?還有政治聯姻,就是娶誰,是為了籠絡他所在的那個部落。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說皇太極,他最初冊封的五宮后妃,這五個女子都來自於同一個蒙古部落,就是蒙古的博爾濟吉特家族。其中的三位皇妃是什麼關係呢?是姑侄關係。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姑娘嫁給了皇太極,那麼她的姑姑也同時一起跟她嫁給了皇太極。我們現代人一看就覺得不能接受,但是在古代人那個時候,就覺得正常。

再舉個例子,比如說順治皇帝,他娶了兩個妻子,都是他舅舅的女兒,什麼意思呢,就是他的表妹。後來孝庄文皇后的一個侄孫女也嫁給了順治,這是什麼呢?這又是他的小輩。這種近親結婚,我們現在知道了會導致遺傳上的問題,所以孩子生病的會特別多。這也是清朝皇族為什麼後來身體越來越弱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那您說這原因御醫能決定嗎?決定不了,那當時整個風氣如此,這個御醫所能做的事是非常非常少的。

古代皇帝壽命短,是中醫不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原因五:早婚早育

像這些皇室家族,女孩一般到什麼年齡出嫁呢?十二三歲就出嫁了,有的時候甚至比這個更早,12歲以前就都出嫁了。對於這件事皇太極曾經親自下過一個手諭,是什麼呢?說女子如果12歲以前出嫁的一定要嚴懲,必須等到12歲才能出嫁。這在當年就算是晚婚了,也就是說皇太極親自下個手諭,說大家要晚婚了,一定要晚婚晚育,那麼怎樣才算晚婚呢?12歲出嫁就已經算晚婚了,千萬不許12歲以前出嫁。

那麼皇上這麼下令,大家是不是執行了?沒執行,而且皇太極本人也不執行,就是皇太極自己的公主,他自己的女兒出嫁也特別早,比如說他的第一個女兒固倫公主,年齡沒到12歲就下嫁了,他第二個女兒沒到11歲就下嫁了,他的第十四個女兒才9歲多一點就下嫁了。所以大家看到整個清朝皇室,早婚情況是非常非常嚴重的。

那麼早婚會怎麼樣呢?就會早育。這時候你身體還沒有成型,才九歲才十來歲,身體沒有完全堅固的時候就生孩子,這個對婦女的摧殘也是特別嚴重的。所以為什麼有些皇室子弟的孩子很小就經常生病,生病了就死了,有的是一出生就死了?好多人說這是御醫水平不行啊,其實跟御醫沒關係,您這麼一代一代的近親結婚,然後早婚早育,這身體素質一定非常非常有問題了,甚至帶着先天疾病了。這也不是御醫能夠干預的。

古代皇帝壽命短,是中醫不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 天天要聞


剛才舉例子的是公主,其實皇上也這樣。比如說清朝的順治皇帝,這位大家都熟悉。您知道順治皇帝幾歲繼位的嗎?六歲就繼位了,然後這皇帝繼位之後就要有皇后,所以結婚也很早,在14歲的時候就得了第一個兒子。順治皇帝一共才活了23歲,那麼就在他14歲到23歲之間,他生了多少個孩子呢?一共生了八個兒子,六個女兒。

那麼這麼小的年齡的皇帝和嫁過來的年齡很小的皇后嬪妃等等,在他們的身體還都沒有長成的情況下,生的孩子質量如何呢?肯定沒好對吧。所以第一個孩子,在14歲的時候生的孩子,只活了兩個月,第一個女兒活了一歲零七個月,然後第二個兒子,還行,活了五十歲,這在當時就算長壽的了。然後第二個女兒,活了32歲,這也算不錯,成人了,第三個女兒就只有五歲就死了。那麼第三個兒子,就是康熙皇帝,活了69歲,這算長壽的了。第四個女兒七歲、第五個女兒六歲等等等等,我就不多講了。

總體上看呢,這個成活質量非常不好,為什麼呢?就跟他這個年幼早婚早育是有很大關係的。這個就是當時皇族的習俗,這些事根本就不是御醫能夠干預的,所以他生下來的孩子質量非常不高,您再怎麼調理,我覺得都是很難調過來的。

原因六:給帝後開方

這並不是簡單的醫術問題,這裏面有很多複雜的原因。

古代皇帝壽命短,是中醫不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 天天要聞


比如說最後慈禧是怎麼駕崩的呢?她是患了嚴重的腹瀉,最後瀉得不行了,身體虛弱才死的。當時的御醫給她看病,其實是有考慮到這些問題的。當時有個御醫叫施煥,這位施煥是剛剛從外面徵召來的名醫。就是清朝皇帝,把全國的名中醫都招到北京來給自己看病,那麼這位施煥就被招來了。

他當時就說這應該是用烏梅丸的方法治。烏梅丸治療腹瀉一類問題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寒熱錯雜的。這方子裏面,有熱的葯,比如說附子、乾薑等等,還有寒的葯,比如黃連、黃柏等等,是寒熱並調的。可是呢,這方子遞上去,軍機處一看,說這方子大辛大苦,這用藥有點峻猛了。這誰來拍這個板呢?萬一用不好怎麼辦呢?於是這方子在幾位中堂大人裏面轉來轉去,誰也不拍板。這樣大家就都明白了,這給皇上看病的方子其實並不是御醫能決定的,最後是由這官僚系統來決定的。所以大家說這方不行,一定得開個平和一點、平淡一點的別出事的方子,給呈上去就行了。於是就開始對付着開方,結果這慈禧就死了。所以慈禧她自己也吃不到好的方子。

當時從全國各地徵召來的名醫,其中還有一位江南的醫生,叫杜鍾駿。這位杜鍾駿學問很大,治病效果很好。那麼招來以後,給帝後看病,後來他還把這個過程寫出了本書來。那麼當時他給光緒帝診脈,光緒帝就說道,你診得好,你就按照你的思路開方,不要更改,不要聽別人的。意思就是你要堅持自己的這個方法,千萬不要被官僚們影響把方子改了,就按照你說的開方。所以他當時覺得應該是能把光緒皇帝的病治好的。可是沒過多久,他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御醫是值班的,今天是兩個御醫一起請脈,第二天又換兩個御醫再一起請脈。這個杜鍾駿就發現這個輪流值班的後果,就是你開的方子馬上就會變,不能貫徹下去。說他這病怎麼能治好?他自己說,我們進京,給皇上治病,滿心想的是能夠把皇上的病治好,然後能夠博得威名。現在看來這名聲肯定是得不到了,而且不僅得不到名聲,不出問題就不錯了。

古代皇帝壽命短,是中醫不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 天天要聞


於是,他當時就找到一位官員,叫陸潤庠。這位陸潤庠是出身中醫世家,他爸爸都懂醫。他考上狀元了,當時在北京做官,那麼因為他是狀元,所以皇帝也都很器重他,有時候經常跟他探討醫藥的事。所以有時候進宮給帝後看病,這陸潤庠也會來。杜鍾駿就跟陸潤庠說,陸大人,您也是懂醫的,您家裡邊那醫術也高明啊,您說看病有這個看法嗎?這麼看,不但看不好,將來還要擔責任,這怎麼行啊?您給說一說呀。您知道陸潤庠怎麼回答他的嗎?他說宮裡的規矩一向如此,那麼大家看病啊,你就別出事就行了,每天這麼進去請脈,就是走流程。這事你也別多說,在宮裡吧,這事你多說了也不好,這就是宮廷的規矩,這事你還真別多問。

這套體系就是這樣腐化僵化,所以御醫根本就施展不上自己的才華。這位杜鍾駿醫生,一直到光緒駕崩的時候,其實他也在現場,但是非常可惜,一點沒能施展出自己的才能。

古代皇帝壽命短,是中醫不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那麼您說這御醫水平不好嗎?不是的。後來建立民國以後,袁世凱曾經生病了,就把杜鍾駿招到北京來,然後留了一年的時間。當時袁世凱是有胃病,非常嚴重,結果杜鍾駿就用了一副葯下去,袁世凱的這個胃病一下子就基本解除了。袁世凱覺得特別神奇,說我的胃病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那麼多醫生看都沒看好,這個西醫已經看遍了,大家都沒辦法,您這一副葯就解決問題了。所以他把這個杜鍾駿留在身邊,留了一年封他做官。但杜鍾駿呢?後來還是回到了民間,在北京行醫。那麼杜鍾駿的後代,我們大家可能比較熟悉,她是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杜憲,她的老公就是演員陳道明。那麼杜鍾駿呢,曾經把這個進宮給帝後請脈的故事過程寫下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御醫給帝後看病、請脈是非常不容易的,其實很多事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那麼御醫的水平高不高?是高的。應該說,在當年全國醫生裏面至少是上乘的,不至於最好,但也是上乘的。因為全國各地徵召來的都是學驗俱豐的名醫,那麼到宮裡來,卻因為種種原因,這些各種各樣的管理系統的問題,結果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自己的手段根本就無法施展出來。所以皇帝的壽命為什麼這麼短呢?其實這個跟醫生關係並不大,因為影響因素非常多,這個問題應該更多地從社會學的角度去看去,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客觀的學術觀。如果單純用這個事來評判御醫的水平如何,我覺得是不公允的。

古代皇帝壽命短,是中醫不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 天天要聞


那麼當然了,您說御醫水平都那麼高嗎?也未必,就是這個各地徵召的名醫那水平是很高的,但是在太醫院裏面,有很多醫生時間長了以後,因為整個管理系統是特別陳腐的,所以慢慢地也培養出了這個御醫開方盡量平淡,能應付就應付的這麼一個風格。這是因為御醫就想着盡量別出事兒,別把腦袋給丟了。所以民間流傳的話說的,「翰林院的文章和太醫院的醫方」,什麼意思呢?就是都沒有像大家想的那麼出色。這個如果仔細想,也是當時腐朽的管理系統導致的。

所以今天我把這個事情給大家從頭到尾,這麼細捋一遍,那麼大家也能理解了,原來看一個問題,要把這個問題放到當時的社會環境裏面,然後再看看這些因素是怎麼起作用的,怎麼導致的這個結果,這樣才能全面公允地、公平地看待一個問題,就不會偏頗。否則的話,好多因素您不看,您就逮着一點,這就叫鑽牛角尖,這樣看問題就很容易偏頗。如果我們對世界中的每一件事,都能夠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去衡量,那您看待事情會更加全面,您得到的結論會更加正確的。

今天就給大家講到這裡,以後有機會可以再跟大家分享一些中醫的往事,希望大家從中可以有所收穫。


文章來源公眾號羅大倫頻道,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 天天要聞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有關事項如下:一、對原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