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雖然蜀漢的衰亡是從關羽之死開始的,但蜀漢的實力一去不復返,則是由於怒火上頭,失去理智,一心只想為自己弟弟報仇的劉備,攻打東吳,卻敗於夷陵所導致的。但夷陵之戰如果陸遜沒有阻攔住劉備進攻的步伐,歷史會不會改寫?答案是否定的,且看我們具體分析。
夷陵之戰
首先夷陵之戰的爆發,導火索是關羽之死,蜀漢失去的不僅僅是一位名將,還有關羽駐守的荊州。所以說,當初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最後這報應落到了關羽頭上,因為關羽在襄樊之戰名震天下的同時,也給了孫權巨大的威懾,讓東吳和曹魏暗中勾結在了一起。劉備率五萬蜀軍前去攻打東吳,其實最主要的目標還是為了荊州,畢竟荊州作為連接南北的戰略要地,一直被各方勢力虎視眈眈。
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擊敗陸遜,取得勝利,戰場上的主導權就到了蜀漢手裡,最起碼因為關羽之死而失去的荊州,就能馬上回到蜀漢。但要想吞併東吳,光靠夷陵之戰也做不到,即便是五萬蜀軍絲毫未受傷害也做不到,最多只能讓孫權多給蜀漢一些好處。畢竟拿下夷陵,還得拿下江陵,才能算得上拿下荊州,要以此推翻孫權,簡直是無稽之談。
只要不能迅速解決東吳,蜀漢永遠會選擇跟東吳結盟,共同對抗曹魏。因為曹魏早已經統一北方多年,曹操死後,曹丕上台,沒有再像曹操那樣發起過赤壁之戰這樣的大型戰爭,又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使得擁有最多人口和糧食產地的曹魏,與東吳、蜀漢之間的實力差距越來越大。所以夷陵之戰即便是劉備戰敗,被陸遜追至白帝城,病死白帝城,諸葛亮主持蜀漢外交工作時,還是選擇與東吳修復關係。
因為無論夷陵之戰勝敗如何,對於蜀漢來說,最大的威脅還是北方的曹魏,最終還是會選擇與東吳結盟共同對抗曹魏,畢竟曹丕還是很樂意看到兩者相爭,自己以最小的代價統一天下。曹魏一統天下本就是大勢所趨,而蜀漢最大的問題,是人口與糧食、經濟的問題,並非夷陵之戰獲勝就能解決的。因此,即便劉備擊敗陸遜,歷史也依舊難以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