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三兄弟參加高考,後老二參軍老三考上大學,如今境遇大為不同

2025年03月15日21:23:11 歷史 1587

講述人:李長生;文字編撰:舊時情懷;圖:來源於網絡侵權刪聯。

文章旨在傳遞正能量,部分細節有做藝術加工處理,請理性閱讀。本文已開通全網首發,抄襲洗稿必究!

「大爺爺,你們那時候高考考什麼科目啊?」小侄孫眨着好奇的大眼睛問我。其他孩子也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附和着。

年夜飯後,滿屋子飄着餃子和炒菜的香味。電視里正播放着春晚,我們這些長輩卻圍坐在火爐旁,回憶着那段難忘的歲月。

老二端着茶杯笑道:「這可是你們大爺爺最拿手的故事了。咱們五個,就屬他沒上大學,結果現在混得最好。」

老三放下了手中的瓜子,接過話茬道:「可不是嘛!孩子們,你們大爺爺雖然沒讀過大學,但他的『人生大學』比我們都拿得高分呢!」

我放下茶杯,望向窗外飄落的雪花,思緒飄回了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

77年三兄弟參加高考,後老二參軍老三考上大學,如今境遇大為不同 - 天天要聞

我叫李長生,1957年出生。家裡共有五個孩子,我是老大,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

家雖然在農村,但父親李建中在縣農機廠當合同工,每月能掙個二三十塊錢,母親王淑蘭則在生產隊幹活。相比較隊里的鄉親們,我們家的條件要稍好一些。

父親有一點文化,加上在城裡上班,有一些見識,他對我們的教育很重視。

不過等到我們上了學,高考已經停止多年,但父親還是供我們三兄弟上完了高中。

我性格老實本分,高中畢業後聽從父親安排,拜了縣裡有名的木匠王師傅為師,學習木工手藝。

那時候,木匠活計精細,從選料、開榫、打眼到組裝,每一道工序都講究。

長安是老二,畢業後則在大隊的小學當了代課老師,雖然收益微薄,但也算是個比較體面的工作。

長順是我們三兄弟中最聰明的一個,從小學習就好,嘴巴也甜,很得周圍人喜歡。他1977年高中畢業,父親正在運作將他弄進農機廠當學徒。

77年三兄弟參加高考,後老二參軍老三考上大學,如今境遇大為不同 - 天天要聞

但就在此時,一個重大消息傳來——國家恢復高考了!

那是1977年10月的一個下午,我和王師傅正在城關中學修理宿舍木床。

忽然聽見辦公室里的老師們激動地討論着什麼,我湊過去一聽,心跳都快停了:國家要恢復高考制度了!

幹完活,我立馬回家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兩個弟弟,長安和長順都興奮得跳了起來。

「天賜良機啊!咱們哥仨都要去考!」長安拍着桌子說,桌上的搪瓷缸都跳了起來。

雖然距離高考只有不到兩個月時間,但我們三兄弟還是決定拼一把。

那段日子,我們擠在一張桌前,藉著煤油燈的微光,埋頭苦讀。小屋裡只有翻書的沙沙聲和鉛筆在紙上划過的聲音。

偶爾,長順會指點我和長安一些難題,三人頭碰頭,在數理化的世界裏找尋答案。

那年的12月13日—15日,我們三兄弟參加了高考,但毫無意外,我們全都落榜了。

不過我們並沒有氣餒。因為報紙上已經登了新聞,以後的高考常態化了。

77年三兄弟參加高考,後老二參軍老三考上大學,如今境遇大為不同 - 天天要聞

1978年7月份還可以參加,有大半年的複習時間來讓我們準備。

可就在複習的關鍵時刻,母親卻生了病,以後再也難以乾重活了,而且還得長期吃藥。

雖然我內心也想參加高考,但我是老大,加上基礎比較薄弱,哪怕再複習半年,考上的希望還是很渺茫。不如先解決生計問題,等以後有機會再說。

於是,我放棄了繼續複習備考,回到了生產隊幹活。

老二老三天天泡在書堆里,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晚上點着煤油燈複習到深夜。

1978年,老二老三再次參加了高考。但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最終長安考了244分,長順考了257分。

77年三兄弟參加高考,後老二參軍老三考上大學,如今境遇大為不同 - 天天要聞

這次考試過後,老二老三也意識到了,光靠自己在家複習,想要考上大學是難上加難。縣裡中學辦了個補習班,但學費不菲,家裡也只能供一個人去。

關於長安和長順誰去的問題,兩人爭執不下,甚至還動了手。最後父親拍板:讓長順去,他分數最高,離線最近。

這個決定讓長安十分不滿。1978年秋天徵兵時,他不聲不響地報了名,家裡人知道後已經來不及阻攔。

長安離家前,只給我留了句話:「大哥,我走我的路,不給家裡添麻煩。」

此後大半年,他沒給家裡寫過一封信,可見心中怨氣之大。

1979年高考,長順如願以償,考上了省里一所不錯的大學,學機械專業。

我由衷為他高興,但心裏也有那麼一絲遺憾:如果我也能去補習,是不是也能考上個大專呢?

1980年,一個好消息傳來,長安通過軍校考試,考上了軍校。雖然比長順晚了一年,但總算也圓了大學夢。

77年三兄弟參加高考,後老二參軍老三考上大學,如今境遇大為不同 - 天天要聞

收到長安的來信那天,全家人都很高興。

這時候,我們三兄弟,一個是本科生,一個是軍校生,只有我這個半桶水的木匠,一邊務農,一邊做工,混得最差。

1981年春節,我和張秀芝結了婚。在那個「男婚女嫁」靠介紹的年代,我們的結合也是如此。不過秀芝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勤勞賢惠,心地善良,我們很快就有了感情。

此時,老家搞了包產到戶。但這期間,父親所在農機廠因為效益越來越差,他這個多年的老合同工,也只能回家務農。

1982年夏天,雙胞胎妹妹長蘭、長花初中畢業,並且都考上了高中。

父親倒是想供,但母親身體不好,還需要一直吃藥,我兒子還不滿一歲,地里的活全部壓在我的肩膀上。我有大半年都沒出去做工了,家裡的經濟條件一時有些困頓。

想到自己沒能上大學的遺憾,我不想讓兩個妹妹也留下這樣的缺憾。

沒辦法,我只好給長安寫信。他當兵這幾年,手裡存的有錢,但因為心裏有氣,從沒寄錢回來過。

好在,我在長安面前還算有點分量,他寄回來了200塊錢。靠着這筆錢,長蘭、長花順利去縣裡讀了高中。

77年三兄弟參加高考,後老二參軍老三考上大學,如今境遇大為不同 - 天天要聞

1983年,長順從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市裡的一家機械廠當技術員。

那是我們市的重點企業,福利待遇高,大家都擠破頭都想進去。長順不負眾望,工作勤懇,很受領導賞識。

長安也在這一年軍校畢業,回到原部隊當了一名基層軍官。

妻子催我不要困在土地上,孩子也大了點,她能撐起來家裡的農活,我應該趕緊出去掙錢,以後用錢的地方多着呢。

我也覺得確實如此,隨着經濟的漸漸放開,手裡的錢也感覺越來越不值錢。恰好,此時大師兄要去省城,問我要不要和他一起去。

在妻子的支持下,我和大師兄坐了一天的火車到了省城,在一家鄉鎮木器廠幹活。因為路途遙遠,通訊也不便,我一個月給家裡寫一封信,大概說一說情況。

1985年,兩個妹妹參加了高考,長蘭發揮得比較好,考上了一所醫科大專,長花卻落了榜。

此時,妻子給我寫信,說了一件讓我十分氣憤的事。

長花落榜了,肯定要復讀。父親讓老三拿點錢出來,給長花交復讀費。以老三的工資,他供長花讀書沒什麼壓力。

長花去找老三,滿心期待能得到幫助,卻被他一口回絕了。

77年三兄弟參加高考,後老二參軍老三考上大學,如今境遇大為不同 - 天天要聞

他找的理由冠冠堂皇:"妹子,高中畢業就不錯了,我能幫你在廠里找份工作,早點掙錢不好嗎?還能補貼家裡,何必非要讀大學?"

聽到這消息,我的手緊緊握住電話,指節發白。長花在信中寫道,她哭着跑出了長順的家門,從此再也不想見這個哥哥。

我心中的怒火一點點燃起——記得當年老三考大學時,全家人是怎樣傾其所有支持他的,現在他卻說出這樣的話?

後來我才知道老三的真實想法……

當時他正在和副廠長的閨女談對象,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了。

那邊條件很好,他生怕被家裡的事影響了這份感情,才提出幫長花找份工作,讓她能自己養活自己。

因為此事,長花多年沒再跟老三來往。我心裏着急,最後去找了廠里的領導,求了半天情,預支了半年的工資,寄回家讓長花去讀高中。

第二年,長花考上了師專,也算有了出路。我長舒了一口氣,開始一門心思投入工作當中。

我在這個鄉鎮木器廠幹了七年。1991年,木器廠經營不善倒閉了。就在我猶豫是否回老家時,同事拉我去廣東發展,說那邊工資高,還包吃包住。

我回老家和妻子商量了一番,最終決定去試一試。

77年三兄弟參加高考,後老二參軍老三考上大學,如今境遇大為不同 - 天天要聞

那時候的南方,對我們北方人來說,簡直就是另一個世界。坐了三天三夜的硬座火車,到達廣州時,我渾身酸痛,又累又餓。

一下火車,撲面而來的濕熱讓我幾乎窒息。語言也不通,天南海北的語言充斥在耳邊,既讓人感覺嘈雜,但也充滿了生機。

在廣東的傢具廠,我起早貪黑地幹活。由於我手藝還不錯,加上經驗豐富,只用了半年,我就從普通工人升為了小組長。

每個月,我都會寄大部分工資回家,只留夠自己基本生活的錢。

秀芝在家裡既要照顧兒子和老人,又要打點家務,日子過得並不輕鬆。但她從不抱怨,每次通電話都說家裡一切都好,讓我安心工作。

1993年,我回老家過年時,帶了一台黑白電視機,是村裡第二戶買電視的人家,引得鄰居們紛紛來看熱鬧。

77年三兄弟參加高考,後老二參軍老三考上大學,如今境遇大為不同 - 天天要聞

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氣氛卻很微妙。

長安從部隊休假回來,也帶回來了不少稀罕物。但他和家人的交流很少,沒什麼話。這些年,每次回來探親,他大多數時間都在縣城岳父岳母家。

他的妻子是郵局的職員,家境不錯,兩人結婚後很少回老家,孩子也是由姥姥帶的。

母親對此頗有微詞:「養個兒子給別人家養老了!」

我勸她別這樣想,畢竟長安在部隊不容易,他媳婦在家帶孩子更不容易。

長順在廠里幹了十年,已經從技術崗轉到了行政崗,目前已是正科級幹部,工資待遇都不錯。

但長順也開始變得十分傲氣,說話辦事都有很嚴重的官僚做派,讓人感覺極不舒服。

長蘭當了一名醫生,長花當了老師,各自也都成了家,過得還算可以。

她們兩姐妹一條心,跟老二不親,對老三簡直就是討厭,幾乎沒什麼來往。

父母在我面前長吁短嘆,看起來家裡的孩子各個都有出息,但沒有別家那種和睦的氛圍,難道讀的書越多,反而都越涼薄?

我心裏難受,試圖調和氣氛,但收效甚微。

分別前,長順媳婦偷偷拉住我,哭訴長順如何變了一個人,對她冷言冷語,懷疑他和其他女同事有來往。

我這個當大哥的很是為難,既不好偏袒誰,又不好不管。我找到長順點了他幾句,反倒是 被他一陣埋怨,把我氣夠嗆。

妻子勸我,不要去摻和別人家裡的事,管好了無功,管壞了有罪。我心戚戚焉,為啥日子過好了,咋都變成這樣了呢?

77年三兄弟參加高考,後老二參軍老三考上大學,如今境遇大為不同 - 天天要聞

新年過後,我回到廣東繼續打拚。又幹了兩年,積累了一些資金後,我回了老家創業。我承包了一家瀕臨倒閉的小作坊,稍加改造後,搞成了傢具作坊。

因為在廣東見過的花樣比較多,我將其引入到了老家市場,很受鄉親們認可。漸漸地,我的傢具作坊也算慢慢站穩了腳跟。

1999年,對我們家來說是多事之秋。

先是常年吃藥的母親撒手人寰,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而她此時才剛滿60歲。

當年長安轉業回到縣裡,結束了二十年的軍旅生涯。本以為能過上安穩的日子,卻發現自己和妻子已經漸行漸遠。

常年的分居,造成了兩人感情的疏離。弟媳早已習慣了在娘家父母的庇護下生活,對他的轉業回來並不適應,兩人常為一些小事爭吵不休。

長順的處境更糟。他所在的機械廠徹底破產,他和弟媳都被買斷了工齡。

本來以他們多年的積累,隨便做點生意都行。但長順曾經的自信和傲氣消失殆盡,整個人變得暴躁易怒。兩口子的矛盾徹底爆發,鬧起了離婚。

就連省心的長蘭,也遇到了家庭危機。此時真的是四處着火,我到處救火,搞得心力憔悴。

長安不聽我的勸,認為我不了解他的處境;長順更是自暴自棄,整日借酒消愁,說什麼「沒用的大學生,不如一個木匠混得好」。

更讓我憂心的是父親的健康狀況。他在農機廠幹了幾十年,得了職業病。母親去世後,他的身體一下子也垮了,整天一點精神都沒有。

家裡的糟心事,雖然我沒敢跟他說,但他也有所覺察,常常長吁短嘆。

我感到深深的無力感。曾幾何時,我們家還是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如今卻變成了這樣。

77年三兄弟參加高考,後老二參軍老三考上大學,如今境遇大為不同 - 天天要聞

扭轉這一切的契機,發生在2000年臘月。

父親生病住院,一度生命垂危,最後搶救過來,在家裡休養。

我把弟弟妹妹們召集過來,開了一次閉門會議。

我首先做了自我檢討,承認自己沒本事,沒上過大學,給家裡丟了臉。前些年一直在外奔波,家裡的事也沒特別上心。

然後我開始數落長安:「心眼小、記仇,當年那點事就算不公平,這麼多年過去了,早該放下了。脾氣又臭又硬,和媳婦關係處不好,你的責任起碼佔80%。」

接着我又轉向長順夫妻:「長順,你當了小官就飄了,把老婆當丫鬟使喚,整日不落家。我說你你還嫌煩,現在廠子倒了,又整天酗酒,推卸責任。你還是那個上進的長順嗎?」

長花長蘭我也沒放過,也都說了一通:「你們這些年和這個家若即若離,這是為什麼?當年上高中,家裡想供,拿不出來錢,長安拿出了津貼供你們。長花你復讀,長順沒給錢,但我不是給了嗎?你也考上了,至於記一輩子嗎?」

挨個罵了一通後,我將所有人都趕了出去:「我當大哥的,雖然沒本事,但自認為問心無愧。話就撂在這兒了,至於老爹,你們不想管就不用你們管了,我不怕被別人看笑話。你們都是住城裡的,以後不想回來,也由你們。」

後面幾天,長安兩口子先來了,他們低頭一起給父親認了錯。

接着,長順兩口子也來了,說不離婚了。長順表示以後所有事情都聽媳婦的,再也不敢擺架子了。

長花長蘭也都回來了,跟大家道了歉。特別是長花向長順道歉,說自己這些年來不跟他說話,長順羞得臉都抬不起來了。

經過這件事後,我們家的氛圍終於有了轉變。大家不再互相指責,而是開始互相理解和支持。

父親滿意了,在他走之前,終於看到了家庭和睦的場景。

77年三兄弟參加高考,後老二參軍老三考上大學,如今境遇大為不同 - 天天要聞

長安在單位平穩發展,最後在正處級崗位上退休;長順下崗後開了個小雜貨店,雖然不如從前風光,但日子過得踏實;長順媳婦反而通過自己的努力,做起了小生意,事業越來越好。

長花和長蘭也各自有了一番際遇,將家裡的事也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而我自己,一直守着那個小傢具廠。兒子也不願意接受,我就將生意轉手給了徒弟,每年拿點分紅,開始樂享晚年。

「所以,當年高考失利,反而成就了您今天的成功?」侄孫似乎很困惑。

我笑着搖搖頭:「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不是終點。我沒考上大學,是遺憾;但也因此學到了一門手藝,養活了一家人,這是另一種成功。」

我看了看周圍的家人,「更重要的是,我們一家人能夠和和美美,互相理解,互相支持,這才是最大的幸福。」

長安插嘴道:「大哥說得對。我當年雖然上了軍校,當了幹部,但差點因為一點小事,和家人疏遠了一輩子,幸好有大哥把我們拉回正軌。」

長順也感慨道:「人這一輩子,起起落落很正常。當年我以為自己考上大學就高人一等,結果廠子一倒,什麼都沒了。反而是老哥,靠着一雙手和誠實做人的態度,走得更穩更遠。」

77年三兄弟參加高考,後老二參軍老三考上大學,如今境遇大為不同 - 天天要聞

聽着弟弟們的話,我心裏湧起一股暖流。回首往事,我雖然沒能走進大學的校門,但生活給了我另一所學校,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做事。

或許,能讓一個家庭和睦幸福,就是最了不起的成就。

我端起茶杯,對着滿屋子的親人說:「來,為我們的家,乾杯!」

雖然杯中只有清茶,但那一刻,我彷彿嘗到了人生最甜美的滋味。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着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