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時,6064次列車準時驚醒山嵐。沾滿露水的山貨、讀書郎的夢想、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一站站裝進這列慢火車。
當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將中國城市連接,這趟最低票價僅4元的慢火車,像毛細血管一樣串聯起一座座小山村,成為沿線許多村民出行的首選,走出秦巴山區鄉村振興的幸福軌跡。

慢車滾滾,鄉情悠悠
上午9時31分,慢火車準時停靠在陝西省寧強縣燕子砭鎮。站台上,背着大筐蔬菜、挑着自家土雞的村民們已經排起長隊。
「老向,搭把手!」背上一筐蔬菜、手裡還提着兩大袋,68歲的村民李軍軍顯然有些吃力。見狀,列車長向保林趕忙幫他提着蔬菜送到車廂里。
「謝謝老向,謝謝啊!」一聲聲感謝里,聽得出他們早已相熟多年。
年近60歲的向保林即將退休,他將告別這趟常年開行在秦巴山間的慢火車,也將告別這些熟悉的乘客。

6063/6064次列車,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開行的一趟公益性列車。從四川廣元到陝西寶雞,350公里的路程設有33個車站,站站必停,最低票價僅4元,全程票價也只要39.5元。
從1987年至今,除了中途調往其他線路工作過幾年,向保林的職業生涯始終與這列火車緊密相連。
「早些年,這趟車沒有餐車,我們出一次車要兩天時間,所以一次就要帶兩天的飯。」向保林回憶說,「夏天,靠着老式電風扇『找清涼』;一到冬天就要燒鍋爐取暖,有時候,剛把煤加進鍋爐,列車就開進隧道,迎面的風把煤煙味兒吹到車廂里,嗆得乘客和乘務員都咳嗽。」
雖然環境和條件有限,但這趟跨越陝、甘、川三省的列車,卻一直是沿線村民外出的重要交通工具。
近年來,這趟慢火車進行了車廂改造,冬有暖氣、夏有空調,乘車體驗越來越好。向保林也用細緻入微的服務,收穫了沿線老鄉滿滿的溫暖。
「有的老鄉孩子結婚,邀請我去喝喜酒;有的孩子考上了大學,專門到車上給我報喜;還有的老鄉早早賣完菜,也會給我發個信息說,他今天生意特別好……」向保林如數家珍。

移動的服務,暖心的驛站
車雖慢,但「上新」不斷,越來越多的「升級改造」讓小慢車的「功能」愈發多樣化。
56歲的雷翠蘭家住燕子砭鎮,是這趟慢火車的「常客」。提着小蔥、蒜苗和芹菜的她一上車就往4號車廂走去,開始整理自己要賣的蔬菜。
4號車廂是鐵路部門專為老鄉們打造的惠農車廂,也被稱為「列車上的集貿市場」。
為了方便老鄉放置蔬菜和家禽,這節車廂拆掉了8個座椅改為高度適宜的貨架,老鄉們站着往後一靠,背上的竹筐剛好穩穩地落在貨架上。車廂一側的農產品信息公示欄上,還寫着各色農產品的價格和電話,方便買賣和交易。

不僅有惠農車廂,為了讓乘車上學的孩子們有書可讀,車廂專門增設了通學車廂,並配有3300餘冊圖書。
「這些改造都是按照老鄉們的需求設計,實踐證明,老鄉們很喜歡,也很實用。」車隊支部書記任斌說,「雖說列車開得不快,但點滴之間的改造讓老鄉感受到列車服務的貼心和暖心。」
去年9月,小慢車又「上新」了。向保林說:「跟一些老鄉聊天時,我們發現不少人害怕外出看病耽誤賣菜,總是小毛病拖成大毛病。後來,我們就和寶雞兩家醫院合作,每月的11日、12日、21日、22日會有專門的醫生隨車給老鄉義診。

車窗內外,幸福圖景
車廂升級的軌跡,也恰似山裡人奔向好日子的腳步。
雖已年近古稀,但寧強縣陽平關鎮的蔣明林身體卻很硬朗,幾乎每隔兩天,他就要背着五六十斤的蔬菜,去鄰近的略陽縣城售賣。
「我坐車賣菜都二三十年了,一年也能賺萬把塊。」蔣明林說,「兒子們都已有了不錯的工作,也會給我生活費,但是我還是閑不下來,喜歡勞動。」
卸下生活的重擔,這些年蔣明林也有了自己的愛好——鍛煉身體。「以前整天都在地里忙;現在不愁吃穿,最重要的就是身體健康。」
向保林也發現,老鄉們的生活變化還體現在「捨得」里。
「以前老鄉們上車總帶個干饃饃吃,過年也捨不得給自己買件新衣。」向保林說,「現在老鄉們上車吃的種類多着哩,賣完菜後再大包小包往家買,捨得花錢!」
從山上搬遷到縣城,住進20多萬元購置的新房裡,燕子砭鎮50歲的馬明榮感觸頗深:「以前,村鎮里沒產業,路也不好,出個門都費勁;現在,水泥路都修到山上,我們種菜方便、賣菜也方便,縣裡還組織種植天麻,又給我們增加了一份收入。」

慢火車開行的沿線山區,各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寧強縣的天麻產業集群成功入選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略陽加快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休閑旅遊年接待遊客超300萬人次,年營業收入達4.5億元;空中無人機為茶園施肥,山腰5g基站閃着微光……
黃土高原上,高鐵建設正酣。截至去年12月底,陝西5個在建高鐵項目隧道已貫通62座,隧道、橋樑分別完成設計總量的65%和64%,開挖掘進累計達到508公里。
「西安至延安的普速鐵路是我們建設的,現在我們又在加快建設西延高速鐵路,目的就是讓沿線老鄉的出行越來越便捷、生活越來越好。」承建西延高鐵的中鐵二十一局西延鐵路項目黨支部書記閆澤說。
截至2024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6.2萬公里,其中高鐵4.8萬公里。與此同時,中國一直保持普速旅客列車開行規模,開好公益性慢火車和鄉村振興列車,保障鐵路運輸的普惠性、均衡性、可及性。
夜幕降臨,秦巴山區的檢修庫里燈光勾勒出慢火車滄桑卻挺拔的身影;不遠處的高鐵站燈火通明,電子屏上列車時刻表閃爍跳動……不同速度的列車標註着同一個方向——富強與幸福。

統籌:衛鐵民 劉暢
記者:張斌 邵瑞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陝西分社 聯合製作
中國故事工作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