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了,阿里的雲!

2025年03月10日21:00:21 歷史 1203

爆發了,阿里的雲! - 天天要聞

爆發了,阿里的雲! - 天天要聞

是爆發,更是終於等到這一天。


作 者王愷文
華商韜略出品id:hstl8888

爆發了,阿里的雲! - 天天要聞


「蘋果最終選擇了阿里巴巴作為它們在中國的本地化合作夥伴」!


2月13日,在迪拜舉辦的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峰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自豪地宣布了這則消息。


他還表示,阿里巴巴與蘋果的合作,將不僅僅局限於手機服務領域,未來還將涉及更多的業務板塊。


當媒體都在驚嘆與討論蘋果為什麼選擇阿里巴巴時,背後真正的主角還需要加上一個「雲」字。


長期以來,相比淘寶、天貓、菜鳥,「阿里雲」無論是在集團內部,還是在公眾眼中,往往都被放到更「次」一點的位置,但現在,情況開始不一樣了。


爆發了,阿里的雲! - 天天要聞


2009年1月,馬雲與阿里雲研發團隊留下了合影,宣告着阿里正式踏入了雲計算領域。


春節後開工第一天,這群年輕人在北京上地匯眾大廈一間快要廢棄的辦公室里,寫下了阿里雲計算操作系統「飛天」的第一行代碼。


爆發了,阿里的雲! - 天天要聞


剛剛成立的阿里雲,最要緊的任務是幫助公司解決「底層能力擴容問題」,說得直白點,阿里的服務器快撐不住了,而且他們希望自己下場而不是靠外力來解決問題。


從2008年開始,隨着用戶數量與交易頻次的高速增長,淘寶與支付寶服務器多次瀕臨崩潰。


僅是支撐平台的日常運行,公司服務器佔用率經常都能跑到98%,而用戶與交易增量絲毫沒有放緩之勢,若不有所行動,剩餘2%的空間將很快被耗盡,服務器只會頻繁宕機。


同樣,作為承擔海量交易數據的電商平台,若自家服務器算力受限,還會極大地約束平台自身的商品信息與交易的承載量,成為扼制阿里增長的短板。


阿里已經是飛速行駛的列車,作為「鐵軌」的服務器若不牢靠,阿里恐將脫軌!


更讓馬雲焦頭爛額的不止於此,公司當時採用的「ioe架構」,已無法從「堆量」上解決問題。


2008年,中國互聯網公司普遍使用ioe作為內部系統解決方案,這三個大寫字母分別指代了:服務器供應商ibm、數據庫供應商oracle、儲存供應商emc。


作為海外成熟的系統設備,服務普通公司業務綽綽有餘,但面對阿里節節攀升的算力需求,就顯得十分捉襟見肘。


ioe擴容需要購買大量單價幾十萬元的ibm小型機、儲存設備以及價值幾千萬的商業數據庫,在軟硬件的未來維護上更是大筆費用,更重要的是,這些外國系統從未承載過阿里當時上億的用戶量,即使砸錢堆量,效果也不一定見得好。


2008年中旬,事感刻不容緩的馬雲決定自力更生,另起爐灶,他從微軟亞洲研究院挖來了曾擔任過副院長的王堅博士,而王堅立馬也幫馬雲算了一筆賬——「不搞雲計算新架構,光買ioe軟硬件都能讓阿里破產」。


阿里不能停,雲計算更不能停,阿里雲開始與時間賽跑了起來。


只是沒想到,眾人以為的全力衝刺,變成了坎坷的長跑。


2009年,作為阿里雲「飛天」系統首席架構師的王堅,面對淘寶與阿里金融在「大規模數據計算」方面的急迫需求,對內率先啟動了「雲梯計劃」,以證明雲計算替代ioe的可行性。


「雲梯計劃」採用了「雲梯1」與「雲梯2」兩種技術路徑來進行內部賽馬,前者基於開源軟件hadoop研發計算系統,後者基於阿里巴巴自主研發的「飛天」系統,構建全新的數據計算架構。


結果阿里雲的代碼還沒寫多少,阿里技術部門的八十多位工程師先不幹了。


因為此時無論哪個雲梯都只算「半成品」,根本無法有效替換現有系統,只能實驗性地承擔一些重要負載,為未來爭取時間。


據阿里技術保障部時任負責人振飛回憶,當時為了說服工程師放棄oracle轉投「飛天」,阿里雲一度選擇了「三年期限,新架構下淘寶核心交易系統必須零故障」的超級賭約。


2009年深秋時分,阿里oracle工程師們親手拆掉了自己熟悉的系統,卻沒能等來想像中的順暢升級,這算是阿里雲第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列車一邊開,一邊在旁邊鋪新軌道」足以形容當時的焦灼,但在無縫切換完軌道後,率先接入「飛天」的淘寶與阿里金融卻表示十分難受。


無論是技術端還是非技術端,大部分員工都在抱怨「飛天」難用,比起老系統,處理速度慢、系統漏洞多、計算穩定性還差,關鍵是算力危機並未得到明顯改善,甚至短期內還加劇了服務器緊張。


阿里內部搜索業務部門曾發現,以前本來花一台服務器就能搞定的需求,在阿里雲卻需要花幾十台服務器。


當時研發工程師王國濤吐槽:「明明可以坐高鐵,卻偏偏要騎單車去上海」。


直到2010春節過後,阿里雲經歷一次重大版本升級,才暫時穩定住了局勢。


不過,彼時「雲梯計劃」尚未分曉,淘寶與阿里金融在公司內部看來也是「被迫與阿里雲握手」,想要真正成為阿里各項業務通用的大數據計算平台,飛天必須突破「5k瓶頸」。


「5k」指擁有獨自調度5000台服務器的能力,面對當年的內部需求,只有突破了這5k的門檻,才能證明「飛天」有資格負擔阿里巴巴的底層計算系統。


短暫喘息之後,阿里雲卻一口氣憋三年,差點窒息。


爆發了,阿里的雲! - 天天要聞

王堅與馬雲


從2010年到2012年,阿里雲全團隊沒日沒夜地加班都未能突破這一瓶頸,在幾乎嘗試了一切能想到的技術策略,只留下了一個接一個的系統錯誤後,王堅與團隊陷入了絕望。


從誕生起就受到質疑的阿里雲,也遭到了更大的非議。


公司內部都在叫王堅「騙子」,質疑他的技術,抨擊他的管理,甚至懷疑他這個心理學博士到底會不會寫代碼?


每年公司內部拼比,阿里雲穩拿倒數第一,核心團隊出走,部門離職率高達70%,「阿里雲部門被裁撤」的流言更是滿天飛。


在2011年底,時任阿里金融總裁的胡曉明,一度忍無可忍地帶着團隊衝到王堅辦公室,發出了最後的通牒——「如果再不解決問題,春節後就放棄阿里雲」!


公司之外,李彥宏在2010年的中國it領袖峰會上說:「雲計算這個東西,不客氣地講,是新瓶裝舊酒」;馬化騰也同樣表示:「這個事情過了幾百年、一千年後有可能,但現在還為時過早了」,這幾乎在明示該領域的市場前景堪憂。


彼時已是全球雲服務商龍頭的亞馬遜,也揚言旗下雲計算平台aws預計在2013年進軍中國市場,這對還在「技術襁褓」狀態的阿里雲來說,威脅巨大。


內外高壓的環境下,王堅在堅持,但現實依舊骨感。


直到2012年底,開源基礎的「雲梯1」已突破了4000台集群調度的標準,而阿里雲自研的「雲梯2」,即「飛天」,仍只有1500台。


被炒作為世界末日的2012年,阿里雲真正感受到了「世界末日」,積攢的壓力最終在2012年的部門年會上爆發,王堅泣不成聲:「這兩年我挨的罵甚至比我一輩子挨的罵還多」。


名字雖叫飛天,但眾人眼裡的阿里雲,似乎快要「墜毀」。


這段黑暗摸索期內,金融負責人胡曉明實在受不了阿里雲的不爭氣之後,曾希望放棄阿里雲選擇其他路徑,並在西湖湖畔向馬雲訴苦:「馬總,您能不能放我一馬?」


馬雲回答地很確切:「不可以,阿里雲是未來」。


在此之後,馬雲對着阿里巴巴集團所有人斬釘截鐵地表示:「我每年給阿里雲投10個億,投個十年,做不出來再說」,流言蜚語終才平息。


爆發了,阿里的雲! - 天天要聞


時間步入2013年,兩架雲梯依舊未能突破「5k瓶頸」,而更壞的消息出現了。


集團技術保障部表示,按照當下業務增長趨勢,兩架雲梯系統的儲存與算力將在當年6月到頂,2008年火燒眉毛的場景若隱若現,現在要是服務器出問題,影響只會比幾年前更大更廣。


「衝上5k」成了阿里雲的「背水一戰」,馬雲有耐心,但現實留下的時間真不多了。


為此,阿里雲召集了整個集團的技術骨幹協同攻關,並且破釜沉舟,痛下決心把「雲梯1」計劃放棄,傾盡剩下所有的資源與時間,全力讓自主的「飛天」架構飛躍5k大關。


在服務器快要到頂的最後關頭,2013年6月,阿里雲終於突破5k瓶頸,自研的飛天系統完成了最後的考驗,後來王堅回憶這段時間,感慨:「阿里雲是拿命換來的」。


爆發了,阿里的雲! - 天天要聞

王堅與飛天紀念碑


在決定組建阿里雲之前,馬雲坦言:「誰也不知道雲計算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只是相信,這是未來,是趨勢」。


沒想到,這個未來的確足夠長,僅僅讓自己能用,就用了整整5年。


但這5年意義重大,能讓阿里自己用,也就是能讓幾乎所有企業用了,突破5k大關,意味着,阿里在雲計算能力、性能和架構等方面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


阿里雲也成為了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雲計算企業。


更重要的,這是阿里自主研發的系統,而且面向未來做出了優勢:


相比於極其依賴硬件的傳統ioe系統,「飛天」能發揮雲計算的彈性算力特性,不僅能更加靈活地服務阿里內部各部門,還能將算力「零售化」,無論大中小企業,都能使用雲服務,至此,阿里在雲端取代了ioe,用新的運算力「基礎設施」殺入了新市場。


2013年5月17日,阿里集團最後一台ibm小型機在支付寶下線,在2008年提出「去ioe」的五年後,阿里內部不再使用國外系統,實現了完全自主。


雲計算是全球科技巨頭競爭的核心戰場之一,阿里雲的突破也意味着,它將在一個全新的市場——全球雲計算市場展開旅程,並一出手就與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並肩挑戰。


此時,完成了使命的王堅卸任,當年與阿里雲「相愛相殺」的胡曉明成了下一任總裁。


胡曉明制定了阿里雲新時期的全新戰略,用技術拓展商業邊界,用商業推動技術發展。


而其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正如當初馬雲要求的那樣,便宜,好用。


2014年,作為國內最早有能力提供雲計算服務的互聯網公司,阿里雲敏銳地察覺到,中國正在進入數字化轉型的探索時期,雲服務的主力對象應該是中小型開發者,數字化同樣也是政府與政策關心的方向,於是決定藉助先發優勢,全面擁抱這波數字化浪潮。


事實證明,阿里雲選對了時間,選對了道路。


此時恰逢國內移動互聯網創業大潮的前夕,阿里雲用性價比收穫了一大批初創公司的訂單,也支持陪伴了一批新興巨頭的成長,單車大戰、網約車之戰、短視頻之戰等風起雲湧的業內大戰阿里雲從未缺席,這些互聯網賽道爆發出的龐大雲計算資源需求,都被它逐一滿足。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位元組跳動的崛起。


隨着今日頭條、抖音等明星產品的接連出現,位元組服務器在短期內難以承接數億級的新用戶湧入,這時只有阿里雲能填補上如此龐大的算力與儲存缺口。


作為位元組崛起之路上的「賣鏟人」,阿里雲同樣獲得了豐厚回報,位元組跳動曾向阿里雲單季度貢獻了7%-8%的收入。


規模效益下,阿里雲的算力成本與儲存成本得以持續下降,並將更便宜的算力帶給業界,也因此與友商展開競爭。一家位於北京的雲計算企業回憶當年阿里雲降價:「第一次降價是有些驚訝,但是一年降6次價就完全措手不及了。」


在先發優勢與資源優勢的雙加持下,2014年-2019年間的阿里雲在中國幾乎沒有對手。


2015年-2019年,阿里雲營收從30億元漲到400億元,4年營收翻近20倍,成長為亞洲最大、全球前三的雲計算公司,也成為阿里集團的重要一極。


打江山難,守住江山更難,在阿里雲的帶動和培育下,國內雲市場蓬勃發展,這讓阿里做大了蛋糕,但也持續面臨被分蛋糕的挑戰。


爆發了,阿里的雲! - 天天要聞


天翼雲、移動雲、聯通雲等「運營商雲」國家隊的出現,分走了不少國有體制內的蛋糕,華為雲、騰訊雲、京東雲也持續發力,在市場上截胡,而阿里陪伴起來的客戶做大做強之後,不但研發「自有雲」,斷了阿里的業務,甚至還反過來成為阿里雲的對手。


與之對應,是阿里雲的增速持續放緩。2019財年到2023財年,其營收增速從84%到62%、50%、23%、3.5%,一路下滑。


而且,直到2022年,阿里雲才實現了創立十三年來的首次盈利,而屆時營收已經破了千億。


外界環境天翻地覆,阿里內部也迎來巨變期,可謂的內憂外患之下,阿里雲要往哪裡去,阿里雲是不是已經平庸了,老化了,甚至要掉隊了的聲音,也開始多了起來。


而現在回頭看,就在不斷放大的疑問聲中,阿里雲新的蝶變也在加速中。


爆發了,阿里的雲! - 天天要聞


今年春節期間,阿里雲發佈了通義千問最新旗艦版模型:qwen2.5-max。


2月4日,第三方基準測試平台chatbot arena公布了最新的大模型盲測榜單,該模型以1332的高分位列全球第七名。


爆發了,阿里的雲! - 天天要聞


qwen2.5-max超越deepseek v3、o1-mini和claude-3.5-sonnet等模型,成為了非推理類的中國大模型冠軍,其在數學與編程單項能力上排名世界第一,硬提示方面名列世界第二。


早在2019年,阿里雲就開始研究布局qwen大模型,也由此加快了走進ai時代的步伐。


如今,繼成為中國最大雲計算廠商後,阿里雲也成了中國大模型開源力度最大的科技公司。


當初考慮到率先服務內部、維護技術壁壘、國內開源商業模式匱乏等綜合原因,「飛天」最終選擇了閉源,但也因此放棄了開放技術生態的構建。


閉源的「飛天」只能依靠阿里雲自己維護與發展,不利於全球開發者們協同共建,最終使得技術生態相對封閉,開發成本高,迭代速度慢,難以推動全球化的行業標準形成。


不過qwen的出現,阿里不僅逆轉了局勢,更是完成了從反超到領跑!


阿里雲是國內最早也是唯一開源自研大模型的「大廠」,也是全球唯一一家積極研發先進ai模型並且全方位開源的雲計算廠商。


在deepseek橫空出世之前,阿里雲qwen開源系列大模型已是國內外最火的產品,其全球衍生模型迄今已突破9萬個,總數量位列全球第一。


根據全球最大ai開源社區hugging face最新發佈的開源大模型榜單,排名前十的開源大模型全部是基於qwen二次訓練生成出的衍生模型,可謂影響力巨大。


在全球大模型爭相競爭的當下,阿里雲「全尺寸、全模態、多場景」的開源意味着大幅降低個人與企業開發者的使用門檻,在大模型普及階段搶佔市場份額,形成事實上的行業標準,增加生態黏性。


一邊是擁抱開源,開放共贏,另一邊阿里雲也沒有忘記「便宜,好用」的初心。


阿里雲cto周靖人在雲棲大會上發言:「相對未來的龐大應用,今天的價格還是太貴,大量開發者無法有效地大規模使用,只有降低價格,才能推動 ai應用爆發」。


後續隨着qwen系列主力模型降價85%,百萬tokens價格低至0.3元,周靖人自信表示:「這些新動作會進一步刺激開發者和各行各業客戶使用大模型的需求」。


不過,阿里對ai的想像與應用可不止於此。


爆發了,阿里的雲! - 天天要聞


阿里巴巴ceo吳泳銘透露:「阿里已經看到了內部應用和ai相結合的多方面機會,無論是作為生活消費入口的淘天,還是搜索領域的夸克,辦公領域的釘釘,都將會在ai的重塑下獲得新發展空間,將會為用戶帶來更大的價值」。


阿里內部行動迅速,淘天、阿里媽媽、1688、閑魚等核心事業部門已被明確要求與阿里雲qwen大模型團隊完成深度溝通合作,儘快完成業務模式上的ai轉型,而作為阿里ai to c的代表產品,夸克近期升級了品牌slogan——「2億人的ai全能助手」,足見其野心。


對外,阿里雲企業級大模型開發平台「百鍊」,已集成國內外兩百多款大模型api,進一步降低模型調用成本,目前,一汽、金山、哈啰集團、國家天文台等超70萬企業和機構在使用該平台。


藉助完善的ai雲基礎設施建設與大模型迭代,阿里雲仍在持續加速融入各行各業,近期正與國家電網、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招商銀行、中華財險、杭州地鐵集團、魅族、雷鳥等各行業組織圍繞深度用雲與ai應用落地展開廣泛合作。


更多的決心與成績,也已然體現在了阿里的財報上。


從2021財年至2024財年,阿里合計投入了2217億的研發預算,年均投入超500億,整個阿里集團也已把ai作為2025年集團整體的發力點之一,宣布未來3年的投入將超過去10年總和。


2月20日,吳泳銘在晚財報電話會議上重點提及:「未來三年,阿里將圍繞ai這個戰略核心,在ai基礎設施、基礎模型平台及ai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ai轉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


阿里堅定表示,未來將繼續投入3800億元人民幣的巨額資金,選擇一如既往相信未來、投資未來。


這也將創下我國民營企業在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投資紀錄之一。


目前從回報上看,ai已經帶給了阿里立竿見影的增長,隨着ai相關產品採用量的提升,阿里雲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長了11%,達到了317.42億人民幣,增速重回兩位數時代,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六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


在更遠的將來,阿里對ai飽和式的投入或許會撐起更大的想像。


「人工通用智能」(agi是阿里巴巴在ai時代追求的最高目標,在吳泳銘看來,生成式ai最大的想像力,絕不是在手機上做一兩個新的超級app,而是接管數字世界、改變物理世界!


在追逐該目標的過程中,阿里雲作為曾經的「雲計算基建者」,將會從底層軟硬基建中轉型,轉而從更高的技術層面完成全棧數字革命,觸達ai計算體系的各方各面,成為新技術生態的搭建者與佈道者。


「阿里雲智能事業群」就是阿里雲在ai時代的註解。


從雲計算到ai時代,試錯的成本遠低於錯過的成本,阿里雲一次次用自己證明了這句話。


曾經被眾人嫌棄的「成本部門」,如今再次用技術為阿里賦能,走到了聚光燈下。


2008年被淘寶服務器搞崩潰的馬雲,沒想到一念的堅持,換來阿里通往ai時代的船票,而這張票的意義,會在16年後才被真正看到……



爆發了,阿里的雲! - 天天要聞

[1]阿里雲的時代,沒了?》36氪
[2]《阿里雲四大金剛簡史》界面新聞
[3]《復盤:阿里雲這十年》億歐網
[4]《該重新打量阿里了》ai燎原
[5]《2024年12月份季度報告》阿里巴巴
[6]《阿里雲這群瘋子》淺黑科技


爆發了,阿里的雲! - 天天要聞

the  end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着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 天天要聞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有關事項如下:一、對原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