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誠去世後,悼詞極為特殊,中央領導問其兒女:怎麼都不參軍

2025年02月05日18:33:15 歷史 1609

「一個擁有如此輝煌軍功的父親,怎麼會沒有子女繼承他的衣缽呢?」黃克誠去世後,有人問了這個問題,兒女們則表示:「家裡有兩條家規」。這是怎麼樣的兩條家規呢?


黃克誠去世後,悼詞極為特殊,中央領導問其兒女:怎麼都不參軍 - 天天要聞


黃克誠的鐵骨與「九上九下」

黃克誠作為新中國的開國將領之一,一直都是敢說敢做的。他不畏強權,敢於和任何錯誤的政策、甚至是當時的權威對抗。

1930年,他反對打武漢,彭老總勸他都沒用。1931年,他反對打長沙被撤職。1932年,黃克誠又違抗軍令從贛州撤離被撤職。

最為典型的便是在1959年,黃克誠在長征後的多年裡,因堅持真理而數次遭到打壓和撤職,但他始終沒有屈服。

1960年,黃克誠再度被陷入「右傾」指責之中,只剩下了黨籍然而即便面對着嚴峻的政治鬥爭,他依然選擇堅持自己的看法,堅持自己對國家未來的理解和信念。


黃克誠去世後,悼詞極為特殊,中央領導問其兒女:怎麼都不參軍 - 天天要聞


改革開放後,晚年的黃克誠復職擔任了中紀委的工作。一上任就以非常嚴厲的手段處理了一些不符合黨紀的腐敗行為。

就連生死的關頭,他依然選擇堅持原則,甚至對抗病魔。當病痛已經讓他身心俱疲時,他拒絕接受治療,堅定地告訴家人:「我油盡燈枯,何必再浪費國家的錢。」


黃克誠去世後,悼詞極為特殊,中央領導問其兒女:怎麼都不參軍 - 天天要聞


中央的特殊悼詞

1987年1月7日,黃克誠的追悼會在北京舉行。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楊尚昆發表了一段極具歷史意義的悼詞:「黃克誠同志具有堅強的無產階級黨性,不盲從、不苟同,堅持真理,剛正不阿。」

這段悼詞的特殊之處,不僅僅在於它對黃克誠的高度評價,更在於這句話是對一個長期以來默默無聞卻一直堅持信念的軍事將領的真實寫照。

黃克誠的「剛正不阿」並非空洞的口號,而是在他的政治生涯與軍旅生涯中,展現出來的無畏姿態。


黃克誠去世後,悼詞極為特殊,中央領導問其兒女:怎麼都不參軍 - 天天要聞


黃克誠這一輩子,九上九下的「政治調動」,都沒有讓他迷失方向,反而使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黃克誠一生「堅持真理,剛正不阿」,正是這種「不盲從、不苟同」的氣節,讓他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黃克誠從不因個人得失而妥協,在面對錯亂與矛盾時,他總是盡最大努力去捍衛真理。這種堅持,幾乎成了他生前最鮮明的標籤。在極其複雜的時代背景下,黃克誠敢於面對權力,敢於與錯誤決裂,敢於在政治風暴中保有自己的立場。


黃克誠去世後,悼詞極為特殊,中央領導問其兒女:怎麼都不參軍 - 天天要聞


黃克誠的「剛正不阿」也體現在他對於自己責任的態度上。在擔任總後勤部長期間,他嚴格執行預算,管理經費,用極其細緻的眼光來保障國家的軍費不被浪費。在那個新中國剛剛起步的時代,資源緊張、經費緊張,而黃克誠卻憑藉著對國家深沉的責任感,嚴苛要求自己與他人,堅決杜絕一切浪費。

許多將領曾對他嚴格的管理制度有所不滿,甚至和他發生過激烈爭執,但黃克誠始終堅持:「國家貧窮,必須節約!」他的這種鐵腕政策,幫助了國家將有限的資源最大化地發揮出來。


黃克誠去世後,悼詞極為特殊,中央領導問其兒女:怎麼都不參軍 - 天天要聞


黃克誠子女未參軍之謎

在辦完黃克誠的喪事後,中央的人也對家屬進行慰問。在吃飯期間問起了黃克誠四個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四個孩子都很優秀,長女黃楠,是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長子黃熙,則是一名工程師;次子黃晴,在報社工作;次女黃梅則在中科院擔任職務。但他發現四個孩子沒有一個參軍的。他疑惑的表示:「擁有如此輝煌軍功的父親,你們怎麼會沒有繼承他的衣缽呢?」

四個孩子聽完後對視了一眼說道:「我們和父親一樣,眼睛是近視眼。」

早年間,陳毅元帥曾親自評價過黃克誠,「你們的師長眼睛雖然近視,但他看事情卻是千里眼。」


黃克誠去世後,悼詞極為特殊,中央領導問其兒女:怎麼都不參軍 - 天天要聞


但話說回來,黃克誠將軍可是開國上將之一啊,眼睛雖然近視不能參軍,但其他兵種也有戴眼鏡的呢。只要說一說孩子們就可以參軍了。可他卻始終沒有為他們尋找任何特例,也從未為他們做出任何優待。這種堅定的態度,正是他在家風上的延續。他與妻子唐棣華一貫主張的,是要讓孩子們走自己的路,不依賴父親的光環,不藉助任何關係。

那時候黃克誠的孩子們都在外婆家養着,新中國成立後,黃克誠要去湖南履職。正好經過外婆家,就把孩子們接走了。孩子們回到父母身邊後,黃克誠和妻子唐棣華就告訴孩子們兩條家規,第一,不允許動用公家的資源來辦私事;第二,不向公家伸手請求任何特殊待遇。


黃克誠去世後,悼詞極為特殊,中央領導問其兒女:怎麼都不參軍 - 天天要聞


因着這兩條家規,小兒子在結婚的時候,都不能說是簡辦了。酒席沒有,像樣的婚房沒有,連傢具都很樸實。

黃克誠的工作人員,看着如此簡陋的婚禮,心疼的表示「讓孩子用一下這個小車,接個新娘進個門。」黃克誠立馬嚴肅的表示:「車子是公家的!」

還有一次,那天正好下大暴雨。黃克誠的兒子黃健要去上學,當時黃克誠的司機王秀全看見黃健挽着褲腿,拿着雨傘出去時,她怕孩子感冒了,就讓小孩子坐車去上學。

黃克誠的妻子唐棣華看見後,打着傘走到兒子面前,耐心地說道:「小健,這不是爸爸的車,是公家的。爸爸媽媽也沒有私自坐過,咱們家家規忘了嗎?」

黃克誠的兒子聽完後,謝絕了司機的接送。打着傘往公交車站走了。


黃克誠去世後,悼詞極為特殊,中央領導問其兒女:怎麼都不參軍 - 天天要聞


黃克誠的子女未參軍,並非因為家風的疏忽或父母的無能,而是因為他們從小便受到了父母對「自立自強」原則的熏陶。在這個家庭中,黃克誠與唐棣華的深厚革命情懷並非通過強行讓孩子們參軍來傳遞,而是通過嚴格的家規、通過家風的潛移默化,讓孩子們內心有責任感與使命感。


黃克誠去世後,悼詞極為特殊,中央領導問其兒女:怎麼都不參軍 - 天天要聞


黃克誠的遺產

黃克誠的一生,從未放下過他對普通百姓的關懷。在他擔任總後勤部長時,正是國家經濟最為困難的時候,很多地方的群眾生活艱難。在這個背景下,黃克誠總是密切關注糧食、醫療等基本生活保障的分配,力求公平、公正。

他經常告訴身邊的工作人員:「我們要做的,是為人民服務,不能讓一分一毫的國家資源浪費在無謂的地方。」他的這些話,成為了後來無數軍政幹部的座右銘。


黃克誠去世後,悼詞極為特殊,中央領導問其兒女:怎麼都不參軍 - 天天要聞


黃克誠將軍不僅說為人民服務,自己的行為也在踐行。他居住的房子很破舊。有一回,房子掉下來木板差一點就砸到了黃克誠。在修繕時得知要重新翻修,價錢還不便宜。黃克誠將軍立馬錶示不修了,就簡單的把掉下來的地方補一下就行了。

這麼多年的打仗和後期的艱苦工作,黃克誠身體也很不好。加上房子也是冬不暖,夏很熱的。很不利於黃克誠養病,眾人就勸黃克誠去玉泉山住段時間養養病。這個提議直接被黃克誠拒絕了,他表示這工作這麼忙,沒時間去。


黃克誠去世後,悼詞極為特殊,中央領導問其兒女:怎麼都不參軍 - 天天要聞


工作人員輪番的出主意勸說,拗不過的黃克誠只好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就自己去,二是伙食費什麼的費用自己承擔」中央看完他的條件後直接批准了。

在玉泉山居住的時候,工作人員摘了櫻桃給將軍吃,黃克誠吃了一顆覺得味道很好,邊品味邊問:「這櫻桃哪來的,」工作人員說「這是問這裡的人要的,想讓將軍嘗嘗。」黃克誠氣憤道:「不能占公家的便宜,快點把錢送去。」


黃克誠去世後,悼詞極為特殊,中央領導問其兒女:怎麼都不參軍 - 天天要聞


黃克誠晚年的時候,雙目失明,行動也不便,在病床上還在關心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就連毛主席和周總理都表示:「黃克誠給他一萬元,他可以變成十萬元來花」

當病痛折磨的身心俱疲時,他開始拒絕用藥和治療,無論大家怎麼勸說,他都不讓。面對此情形,大家只好讓警衛員們摁住黃克誠將軍,為他打針。

彌留之際,他還在叮囑妻子:「喪事要簡辦,不要向組織提要求」


黃克誠去世後,悼詞極為特殊,中央領導問其兒女:怎麼都不參軍 - 天天要聞


黃克誠的遺產,最為鮮明的便是他對「原則」二字的深刻理解和踐行。他在軍中之所以能夠得到極高的威望,除了因其卓越的軍事才能,更因其嚴明的紀律性和從不妥協的決心。作為一名高級將領,黃克誠不容忍任何形式的腐敗與不正之風。在處理軍隊的後勤和財政時,他嚴格把控,絕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浪費。

即便在物資極為匱乏的年代,黃克誠也能用最有限的資源,保障部隊的戰鬥力。這種對資源的精打細算、對紀律的嚴格要求,深深地影響了身邊的人。也深深地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那頂象徵著夢想的草帽:照亮了整個三國的天空! - 天天要聞

那頂象徵著夢想的草帽:照亮了整個三國的天空!

文‬/胡鐵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縣城外的蘆葦盪泛起金浪。四十七歲的劉備站在城樓上,望着校場上整齊列陣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腳邊的蒲草,在粗糲的指間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頑皮的笑意。
抗戰回望18︱《廣西學生軍》:「廣西的政治基礎是青年」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18︱《廣西學生軍》:「廣西的政治基礎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本文介紹《廣西學生軍》一書,藉以反映抗戰初期桂系軍隊組織發起的第二屆廣西學生軍的情況...
朱學勤憶胡適 - 天天要聞

朱學勤憶胡適

【原題】朱學勤:胡適,始終以一種從容的態度批評着那個時代,不過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轉自當代文學批評作者朱學勤 節選 | 想起了魯迅、胡適與錢穆轉載 | 《被遺忘與被批評的》胡適的一生是堅持自由主義的一生。
TVB傳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長在青浦...一張嘴就是標準上海話 - 天天要聞

TVB傳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長在青浦...一張嘴就是標準上海話

說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認識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時也是影視歌三棲藝人但是你知道嗎?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銀行前灘31演藝中心舉辦《DIVA演唱會》上海站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這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我準備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開懸賞 - 天天要聞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開懸賞

為切實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和法律的權威,促進社會信用機制的建立,經申請執行人的申請,依照相關法律規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人民法院發佈最新執行懸賞公告: 1、被執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井崗鎮衛樓村汪崗村民組150號,公民身份號碼34011119900119 ****。 2、執...
中國男人變搶手貨,邊境通婚一大把,外國女人為何不顧一切? - 天天要聞

中國男人變搶手貨,邊境通婚一大把,外國女人為何不顧一切?

國內男同胞光棍遍地,在國外,中國男人卻是搶手貨。邊境地帶中外通婚的更是一抓一大把,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男人有什麼優勢,竟能讓外國女人不顧一切嫁到中國呢?為什麼中國男人在國內不吃香呢?一、社會地位太低說是外國女人瘋搶中國漢子。但實際上,這裡的「
見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舉報有獎! - 天天要聞

見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舉報有獎!

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人民法院近日發佈執行懸賞公告:為切實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和法律的權威,促進社會信用機制的建立,經申請執行人的申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財產調查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之規定,特發佈懸賞公告如下: 1、被執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