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林徽因這個名字,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她以其出眾的才情、獨特的氣質以及在建築、文學等諸多領域所展現出的卓越成就,深深地烙印在了人們的記憶之中。
然而,細細想來,她又彷彿與我們隔着一層遙遠的時空迷霧,畢竟她誕生於晚清那個風雲變幻的時期,一生之中的大部分時光都處於民國的動蕩歲月里。儘管她有幸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可令人惋惜的是,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林徽因便過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那時她年僅51歲。
在我國傳統的風俗習慣里,不滿六十歲便離世被稱作「中喪」,基於這樣的傳統觀念,林徽因去世時的葬禮辦得極為簡單樸素,而後她被安葬在了八寶山公墓,靜靜地長眠於此。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如今距離林徽因離世已然過去了整整70個年頭,在漫長的歲月沖刷下,或許很多人都未曾知曉,林徽因在這世上最親的親人,至今仍然健在,她就是已然有着96歲高齡的梁再冰。
從我們文章開篇所展示的那張照片里,大家可以看到這樣一幅溫馨的畫面:梁再冰正坐在家中,周圍環繞着親人們,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正在慶祝自己的生日呢。儘管歲月已經在她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她已然是一位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了,但她的精神狀態卻格外的好,目光中透着矍鑠與祥和,彷彿那些過往的風雨都未曾在她心底留下陰霾,而是沉澱成了一種淡然處世的從容。
梁再冰,作為林徽因和梁思成這兩位傑出人物的愛情結晶,她誕生於上世紀20年代末。她的名字還是由祖父梁啟超親自所起,飽含着長輩對這個小孫女的殷切期望與疼愛之情呢。只可惜呀,命運弄人,梁啟超還沒來得及親眼看看這個可愛的小孫女,便與世長辭了,這也成為了家人心中的一大遺憾。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心思細膩且才情斐然的林徽因自然也不例外,她對女兒梁再冰可謂是疼愛有加。要知道,林徽因原本是那種醉心於文學與建築藝術的女子,並不擅長操持家務,可自從有了女兒之後,為了能讓梁再冰健康快樂地成長,她硬是逼着自己成為了一個「女強人」。
她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親手為女兒製作各種各樣有趣的玩具,看着女兒拿着玩具開心玩耍的模樣,她的心裏別提有多滿足了。而且,她還會親自下廚,用心去琢磨怎樣做出可口的飯菜,只為讓女兒吃得開心、吃得健康。
在梁再冰三歲的時候,弟弟梁從誡呱呱墜地了。本以為有了兒子之後,林徽因可能會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小兒子身上,可事實並非如此,她並沒有因為新生命的到來而忽略了對女兒的疼愛,依舊無微不至地關懷着梁再冰,讓她在滿滿的愛與溫暖中長大。
在梁再冰的童年時期,整個國家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隨着抗戰的全面爆發,戰火紛飛,硝煙瀰漫,林徽因一家也被迫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們輾轉多地,居無定所,日子過得十分清苦,常常要面臨缺衣少食等諸多困難。然而,即便生活如此艱難,一家人始終相互依偎、相互扶持,苦中作樂,那些艱難的日子裏也有着別樣的溫馨與幸福,成為了梁再冰記憶中難以磨滅的珍貴回憶。
時光繼續流淌,梁再冰逐漸長大成人,她並沒有像母親林徽因那樣選擇投身建築領域,成為一名建築家,也沒有沿着文學的道路前行,成為一名作家,而是懷揣着自己的理想與抱負,毅然參軍入伍,開啟了一段別樣的人生旅程。在軍隊這個大熔爐里鍛煉了一番後,她後來又成為了一名專職的記者,用自己的筆觸去記錄時代的點滴。
我們常說,人生最痛苦的莫過於看着自己身邊的親人一個個地先後離世,而這樣的痛苦,梁再冰卻經歷了三次之多。在她26歲的時候,那個給予她無盡疼愛、如春日暖陽般的母親林徽因,因病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這對她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彷彿生活中的那片溫暖港灣一下子坍塌了。
後來,在她43歲時,敬愛的父親梁思成也與世長辭了,又一次讓她陷入了悲痛的深淵。而到了她81歲的時候,那個從小一起長大、最疼愛的弟弟梁從誡也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離她而去,這樣的生離死別,就如同一道道深深的傷口,刻在了她的心上,讓人難以想像她是如何承受過來的。
如今,梁再冰已經是96歲的高齡了,歲月雖然帶走了許多,但也留下了諸多珍貴的東西。她在兒女們的悉心陪伴下,過着幸福的晚年生活,每天享受着天倫之樂,安享着這平淡而又美好的時光。在這裡,讓我們共同祝願她能夠一直健康幸福,繼續書寫屬於她的溫馨故事,讓這份美好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