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
文|雨別
編輯|雨別
《——【·前言·】——》
黃巢一生轟轟烈烈,靠一場大起義席捲天下登上皇位,大齊只活了四年,短短几年從巔峰到滅亡。
黃巢稱帝
公元880年,黃巢的軍隊從河南一路北上,摧枯拉朽,唐軍潰散幾乎無人能擋,這支由飢餓、憤怒、流民組成的隊伍帶着巨大的破壞力直撲長安。
長安城裡唐僖宗急得團團轉,守得住就還有一線生機,守不住江山就要換人做主,他沒等結果,扔下群臣匆匆逃往成都。
黃巢的軍隊衝進長安,宮殿空蕩蕩,街道冷清清,數以萬計的百姓湧向各個城門,想要逃出這場災難。
燒殺搶,黃巢的軍隊進城後秩序崩潰了,起義軍瘋了一樣衝進民宅搶糧食倉,庫被搬空,富商被勒索,百姓被殺,長安變成一片地獄。
黃巢沒有管這些,公元881年1月16日,他登上含元殿,自稱皇帝,國號「大齊」,長安的百姓無動於衷,他們早已麻木。
「我要做皇帝!」
這句話黃巢說了很多年,從鹽商到流寇,從叛亂到攻城,他靠的就是這股狠勁,這個狠勁讓他爬上了最高的位置,卻也讓他忽視了一個更現實的問題:皇帝不是想當就能當的。
起義軍缺乏治理經驗,黃巢模仿唐朝設置官職,封了一批親信做官,這些人不是貪財,就是無能。政令沒法貫徹,治安完全靠軍隊恐嚇。
長安的倉庫空了,軍隊缺糧,沒糧食士兵就要搶,搶的當然是百姓,百姓的忍耐有限,很多人偷偷跑出長安甚至向唐軍報信,民心開始離散,大齊的基礎越來越虛弱。
而遠在成都的唐僖宗並沒有認命,他召集各地的藩鎮軍隊開始籌備反攻。
民心盡失
882年,黃巢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長安城裡大齊軍隊不斷搜刮,百姓怨聲載道,城外唐軍的包圍圈正在收緊,是沙陀族首領李克用加入了戰場,這個從北方來的將領帶着一支精銳的騎兵隊,勢如雷霆。
起義軍開始恐慌,沙陀騎兵以速度和爆發力著稱,追擊無情殺傷力極強,黃巢親自組織了一次反擊,但連吃幾場敗仗,他的士兵是農民起義軍,缺乏訓練,根本對付不了沙陀騎兵。
長安的局勢崩了,糧食危機越來越嚴重,為了維持軍隊開銷,黃巢下令加稅,還派軍隊直接搶奪百姓的存糧。起義軍內部也開始分裂,一些將領不滿,暗中聯絡唐軍準備投降。
早在長安被攻下的時候,黃巢的軍隊和唐朝的官府一樣,甚至更糟,想要活下去只能依靠自己。一些商人偷偷把糧食藏起來,一些農民把家裡人送到鄉下逃避起義軍的掠奪。
唐軍也在加速行動,李克用的騎兵從北方南下,和其他藩鎮軍隊形成合圍,882年底,大齊政權的統治範圍縮小到長安附近幾個州縣,黃巢還在抵抗,大齊已經開始解體。
882年年底,黃巢不得不撤離長安,他帶着殘存的部隊向東突圍,希望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機會。
離開長安那天起義軍的隊伍顯得異常混亂,很多士兵扔下武器直接逃跑,一些隨軍家屬被留在路邊哭喊着被丟下。
大齊的崩塌與撤離長安
883年春,黃巢帶着殘兵離開長安,踏上了一條絕境之路,大齊政權失去了首都,士氣跌至谷底。這支起義軍原本人數龐大,橫掃半個中國,可現在像一群逃命的野獸。
每到一處便抓糧、劫財拚命活下去,但追兵緊逼,糧草耗盡。
黃巢的目標是河南陳州,他想佔領這個地區,依靠當地的富庶糧倉重新振興軍隊,陳州被圍得水泄不通,黃巢帶着十幾萬兵馬,在城外苦守月余,卻始終無法攻下。
守城的唐軍將領堅守不出,甚至焚毀糧草,斷絕起義軍的補給,黃巢軍營里飢餓蔓延,士兵倒在荒野。
「軍心潰散得比城牆塌得還快。」
攻打陳州失敗後,黃巢的部隊如散沙一般,他強行下令撤退,向山東轉移,此時的起義軍已經不是一支完整的軍隊,而是一群疲憊、逃命的亡命之徒。
沿途掠奪,沿途逃亡,黃巢自己也明白局勢已經不可逆轉。
追兵不依不饒,李克用的沙陀騎兵如影隨形不給任何喘息的機會,,每當起義軍駐紮休整唐軍就突然殺到,迫使黃巢不斷後撤,士兵的心徹底散了,起義軍的將領們也紛紛開始背叛。
有一名重要的將領,尚讓原本是黃巢最信任的部下,卻在這一階段投降唐軍,尚讓的叛變不僅帶走了大量兵馬,還泄露了黃巢的行蹤。
這支軍隊曾經席捲千里攻陷長安,而現在卻只能在泰山一帶困守,士兵凍餓交加,無心再戰,黃巢也開始面對背叛。
黃巢的末路與大齊覆滅
884年,山東泰山狼虎谷。黃巢帶着殘部退到這裡,四面被圍退無可退,但他不願意投降,降了就會被押回去當場處決,曝屍示眾。
就在圍困的日子裏黃巢的親信林言突然反水,林言原本是黃巢的心腹,負責管理軍中事務,但面對唐軍的重賞誘惑他決定背叛。
林言趁夜間混亂,帶着一隊士兵衝進黃巢的營帳,黃巢尚未反應過來,林言已經拔劍刺向了這個曾經的「大齊皇帝」。
一代梟雄,就此隕落。林言割下黃巢的首級,獻給唐軍換取封賞。黃巢的殘部徹底崩潰,大齊政權在歷史上徹底消失。這場歷時十年的起義,雖然一度震動天下,卻以慘敗收場。
黃巢佔領長安後,沒有真正建立起統治基礎,軍紀混亂,官吏腐敗,百姓怨聲載道,大齊政權與唐朝相比,沒有表現出任何優勢,反而讓民心更加疏遠。
從陳州久攻不下,到撤退路線混亂,黃巢在軍事指揮上失去了最初的果斷與優勢,他沒有處理好糧草問題,也低估了唐軍的反撲能力。
軍心早已散亂,將領頻頻投敵,內部分裂是黃巢失敗的重要原因,林言的背叛成為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起義雖然失敗,但給唐朝帶來的創傷是巨大的,藩鎮割據的格局更加嚴重,農民起義的火種未熄,大齊的短暫存在成為唐朝崩潰的催化劑,26年後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的亂世。
作為唐朝的首都,長安原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繁榮,人口眾多,但經過黃巢軍的洗劫,長安幾乎變成了廢墟。
大批人口南遷,關中的經濟無法恢復,最終導致唐朝滅亡後長安再未成為中原政權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