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孔子帶着他的諸多學生踏上了周遊列國的征途。他們周遊列國並不是去旅遊,而是帶着政治目的,希望得到諸侯國的重用,以及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張。
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當然希望自己的學說得到諸侯國廣大推行,可他身為魯國人,更希望藉助自己的儒家學派,強大自己的母國。
天不遂人願,孔子在自己的母國並沒有完全施展自己的抱負,與魯國貴族之間產生嫌隙,從而遭到排擠,沒有得到重用。
心灰意冷的孔子,決定辭去官職,在公元前497年這一年,帶弟子離開了魯國,開始了在列國周遊的旅程,並且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孔子周遊列國的第一個目標,便是春秋時期的衛國。
只是這個衛國有些特殊,孔子若是想要拜見衛國國君之前,必須要先見一見國君夫人南子。
南子,本是宋國公主,河南商丘人,春秋時期的女政治家,後嫁給衛靈公為夫人。衛靈公很是寵愛南子,一些國家政務都交由南子去處理。
孔子帶着政治目的前來衛國,肯定要面見衛靈公,這樣才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然而南子聽聞孔子前來後,卻派人告訴孔子,想要面見衛靈公,首先要先見一見國君夫人,也就是她自己,並且讓人轉告孔子,自己願意麵見孔子。
於是,孔子便不得不前去拜見南子。
孔子與南子的這次會面,並沒有讓他的政治目標得到進一步進展,反而他的學生子路對此很是不滿,認為他們此次前來受到了衛國的羞辱。
一個多月後,孔子終於見到了衛靈公,儘管衛靈公對孔子表示十分友好,但他並不怎麼接受孔子的學說。衛靈公若是重視孔子的話,想來也早就接見了。
後來,衛靈公出行,孔子想要藉助這次機會與衛靈公同乘一車,卻遭到了南子的拒絕。因為南子要跟衛靈公同行,不方便第三個人在場,於是讓孔子坐在後面一輛馬車。
至此,孔子對衛靈公徹底失望,於是選擇離開衛國。只是在離開衛國之前,孔子也忍不住發了一句牢騷。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巿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丑之,去衛,過曹。
孔子說了這樣一句話:「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他沒有見過愛好德行如愛好美色一樣的人。指衛靈公貪圖美色不問政務,對國家大事這般敷衍,實在不應該。
並且其中隱晦的指出,南子身為衛國國君夫人,實則就是個紅顏禍水。
正是因為有了這句話,讓春秋時期的這位女政治家,背上了紅顏禍水的罵名。然而歷史上南子真正為人如何,僅憑史書中的隻言片語,至今已經難以考證。
只是到了後世,西漢文學家將南子列入《列女傳-孽嬖傳》中,這讓南子的生平事迹,永遠刻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當然,之所以造成這種後果,主要還是跟南子的生活作風息息相關,史書記載此女作風不檢點,身為國君夫人卻跟他人偷情,但畢竟過去這麼多年,難以知曉此事是真是假。
畢竟南子只是一介女流,並且她在衛靈公去世後,也沒有落到什麼好下場。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