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年,過江東的孫策施行了一系列有利普通百姓的政策,將劉繇分割包圍在狹小的曲阿周邊。
使代表士族階層的劉繇,從民心到戰略都陷入了孤立被動,因而不得不放棄曲阿,採納了謀主許子將的建議,從曲阿北邊的丹徒,沿長江逆流而上,抵達豫章郡的彭澤縣上岸。
(劉繇軍從丹徒撤退到彭澤)
彭澤縣是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現屬江西省九江市,因位於古稱彭澤的鄱陽湖口而得名。
堅守在孫策後方秣陵縣南營寨的笮融等劉繇勢力,也都陸續趕到彭澤集結。
劉繇的東萊老鄉、故友太史慈,途徑丹陽郡蕪湖縣時登陸上岸,潛入了丹陽郡西部,糾集人馬與孫策軍打游擊,以作為豫章的屏障。
(太史慈留在丹陽守護劉繇立足豫章)
豫章局勢
從地圖上看,豫章郡與王朗的會稽郡相連,都是接受劉繇這個揚州牧管理的地方,似乎可以連成一片。
然而兩郡間有武夷山、懷玉山、天目山相隔,且都是沒怎麼開發的地方,兩郡幾乎可視為相隔天遠,無法交通的狀態。
(劉繇到彭澤時的豫章局勢)
在豫章郡內部,此時又是南北分裂的狀態,南部丹陽人僮芝已於195年矯詔自封為廬陵太守。
獻帝興平中(195年),孫策分豫章立廬陵郡。-《晉書·地理志》
這條記載明顯是錯誤的,孫策正式立廬陵郡的時間是在取豫章郡後的199年。
然而興平中廬陵郡已存在的事實,卻並非空穴來風。
又丹楊(通陽)僮芝自擅廬陵,詐言被詔書為太守。-裴注《三國志·太史慈傳》引《江表傳》
在孫策立廬陵郡之前,僮芝已自立為廬陵太守,廬陵郡已事實存在。
我們來看一下194-195年豫章郡的歷史背景。
194年,因曹操屠戮徐州,諸葛玄將諸葛亮姐弟從徐州琅琊帶到淮南,然後被袁術任命暫代豫章太守。
(諸葛玄和袁術劉表關係都很好)
到任後,又被劉表正式表為太守,裴注《三國志·諸葛亮傳》引《獻帝春秋》指明了其治所設在南昌城。
然而諸葛玄為袁術所任,朝廷並不願意承認他,於195年派任漢末名將朱儁之子朱皓為豫章太守。
當時朝廷與豫章遠隔萬里,中間又有眾多勢力阻隔,朱皓要從長安帶兵到豫章上任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向同為朝廷任命的揚州牧劉繇借。
正因為有這層關係,劉繇、許子將才毫不擔心到豫章後,朱皓肯不肯接受的問題。
於是,195年朱皓率兵向諸葛玄發起了進攻,企圖獲取在豫章的正統地位。
而得不到袁術支援的諸葛玄,也徹底轉向了劉表。
兩位豫章太守在北部打得不可開交,沒人顧得上南部。
於是在南部廬陵縣的僮芝,矯詔分豫章南部新設了廬陵郡,自任廬陵太守,獨立割據。
(朱皓是朱儁的兒子)
整理一下。
劉繇初到彭澤時,僮芝已在豫章南部分出廬陵郡自立;豫章北部,劉繇這邊的朱皓,進攻佔據南昌城的諸葛玄,久久僵持不下。
趕走諸葛玄
劉繇一到彭澤,便開始布局攻打諸葛玄,着手奪取豫章。
笮融的人馬先一步抵達,已修整好。劉繇便令笮融所部,前往幫助朱皓攻打諸葛玄。
許子將,正是主持月旦評的許劭,看人很准。
他對劉繇說:
「讓笮融出兵是勢不得已,他是個不顧名義胡作非為的人。朱皓又太推誠信人,要提醒他注意提防笮融。」
(許子將是有實才之人)
果然在朱皓、笮融將諸葛玄趕到西城,佔領南昌城後,笮融殺死了朱皓,自領太守事務,入住城內郡府。
(裴注《三國志·劉繇傳》引《獻帝春秋》)
消滅笮融
笮融此時敢背叛劉繇奪豫章自立,一是不懼劉繇潰敗初到,二他確實是有資本的。
在下邳時,他督三郡漕運,每次舉辦「浴佛會」都花費無數,可見貪墨之重。離開下邳南下時,跟隨的信徒就上萬,馬三千匹。(《三國志·劉繇傳》)
回到丹陽郡,經歷秣陵與孫策之戰,信仰不夠堅定的都已逃走,留下的可謂死士。
笮融是陶謙的丹陽老鄉,出身丹陽兵,手下信徒定有不少丹陽兵。而有錢就有堅甲利器。
故此時的笮融軍是丹陽兵+宗教信仰+裝備精良+騎兵多的組合,奪取南昌城後,又獲得城內充足的糧草,和堅固的城防。
(笮融及追隨者不一定有剃度)
有這樣的實力,他笮融自然想把劉繇推進長江,獨佔豫章。
果然,劉繇得知笮融反,南下攻打,結果反為所破。
還好劉繇是有大名望的士族精英,得到了豫章部分縣的支持,捲土重來終於打敗了笮融。
笮融逃到了山裡,後來「為民所殺」。
劉繇在豫章的統治
我們都知道,佛教信仰是很容易被苦難的底層百姓接受的,有很強的傳播性,就如當初笮融在下邳對佛教傳播的繁盛。
然而笮融這次在豫章卻不靈了,重點是被「民」所殺。
這就說明劉繇在豫章,經歷了一個與笮融爭奪豫章普通百姓民心的較量過程。
劉繇藻厲名行,好尚臧否,至於擾攘之時,據萬里之土,非其長也。-《三國志·劉繇傳》
陳壽評價劉繇注重磨礪自己名節,但守護寬廣的領土,並非所長。
(劉繇能反省自己的過失)
在曲阿,孫策爭取到了普通百姓的擁護,讓代表士族階層的劉繇不得不承認失敗逃走,這讓磨礪名節的劉繇一定有個痛苦的反思過程的。
所以先已是揚州牧,卻在後來到豫章後被華歆等人稱為「刺史」。
這大概是劉繇反省罪己,自降為揚州刺史的緣故。這才符合「藻厲名行」的評價。
吃一塹,長一智。
他看到了爭取百姓支持的重要性,便有所行動,兼顧了底層百姓的部分利益,故而在與笮融佛教傳播的博弈中,未落下風,爭取到了民心。
縱觀史料,劉繇到豫章後,逃到西城的諸葛玄,和廬陵的僮芝都沒什麼改變。
站在劉繇此時的處境,不動他們是務實的。
西城,屬於當時的豫章郡海昏縣,後來孫權分海昏以西城為治所設了西安縣,位於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石渡鄉新豐村西安里。
(劉繇的半個豫章局勢圖)
到此的諸葛玄,將諸葛亮等家人送到了劉表的襄陽安居,自己為劉表繼續據守。
許子將當初在勸阻劉繇別去會稽郡,來豫章時,建構了到豫章後的外交規劃,是要依仗劉表、曹操的支持,以阻止孫策的進攻。
所以,與西城的諸葛玄安好,才有可能在豫章危難時得到劉表的援救。
因此,諸葛玄在西城得以安定了下來。
可是在襄陽的家人要與蒯家、龐家等大族聯姻,需要殷實的家底,他應該是在西城施行了可恥的搜刮行為。
西城百姓拿他和此時與民為利的劉繇一對比,不得人心,於197年暴動將其殺死。
對在廬陵分半個郡,且已站穩腳跟的僮芝,戰端一開,勝負難料。
僮芝只要名義上認可他這個刺史,不構成威脅。劉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作不知道他是矯詔的廬陵太守,相安無事便是更好的做法。
畢竟此時劉繇迫在眉睫的威脅,是東邊的孫策。
到豫章不久,他的得力助手許子將病死,朝廷派來了和他一樣和下邳陳氏很有淵源的華歆,為豫章太守,故而二人合作融洽。
(劉繇和華歆都受過下邳陳氏照顧)
東有義士太史慈為其屏障,劉繇和華歆對半個豫章採取了休養生息,不勞於民的寬鬆政策(《三國志·華歆傳》)。於197年病故,留下上萬忠誠的追隨者。
開明士族精英劉繇,在豫章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還算完美的句號。
總結
劉繇雖丟掉了江東的「萬里之土」,但作為不斷磨礪自身名節的開明士族精英,他吸取了失敗的教訓,經歷曲折獲取了北部半個豫章,並進行了與民為利的寬鬆治理。
故而能得到太史慈等眾多追隨者的擁戴、竭力幫助。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這樣的優秀士族人物,也是值得可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