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建立的一百多年間,我國上下深受毒品的荼毒,但到了現如今,毒品在我國基本已經銷聲匿跡。
新中國建立後,我國用3年的時間就搞定了鴉片,讓毒品從我國徹底脫離了毒品的控制。
那麼我國到底是怎麼做到這一步的?肆虐我國百餘年的鴉片又有多可怕呢?
禁毒運動
新中國順利建立後,國內百廢待興,但想要發展,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先清除舊時留下的「污漬」。
在清朝滅亡後的37年間,中國大地陷入了無止境的戰爭中,各地軍閥林立,社會動亂,許多舊時代的惡習不僅沒能在這37年間被消除,反而愈演愈烈。
毒品就是這些惡習之一。
從清朝末年開始,統治者們其實都做過不少政策用于禁毒,包括北洋政府和後來的國民黨政府,都進行過相當嚴苛的禁煙行動。
1912年開始,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政府就提出了多項禁煙法令,從罌粟的種植,鴉片的生產,以及最後的銷售等都進行了控制。
並要求大街上的煙館直接關門,以及吸食的人需要進行登記與限制,並將外國進口鴉片進行了取締。
北洋政府雖然在禁毒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在其他方面的水平實屬不敢恭維,袁世凱也只是一個封建大軍閥而非革命者,因此很快被南京國民政府替代。
國民政府在1935年就開始禁煙,提出了「二年禁毒、六年禁煙」的計劃,要求2年內將所有的毒品禁絕,大煙則要求在6年內禁絕。
到了1940年時,國內的毒品比之此前大量減少,情況有所好轉。
但因為戰爭原因與利益原因,這些禁煙的措施,都僅僅在強行執行的時間段內起效。
畢竟這項產業的高利潤,讓無數人都收不回手,甚至多地官員自己下場做生意。
再加上戰亂年間民不聊生,大部分民眾已經放棄了道德底線,只想掙扎的存活下去。
因此鴉片還是屢禁不止,甚至許多人以此為生。
根據統計,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全國大約有1000萬以上的農民靠着種植罌粟維持生計,而全國的罌粟的種植面積高達2000萬畝,其中西南地區佔據了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二。
而每年僅雲南地區的鴉片產量,就有驚人的5000萬量。雲南當時有相當多的縣區甚至沒有正常的耕地,幾乎都是一片片的罌粟田。
產煙量如此之大,自然是因為有足夠大的市場。
當時雲南地區農村吸食鴉片的人口約佔5%,而城鎮人口則要翻倍,達到了驚人的10%。這還僅是雲南一地的情況,其他不產煙的地區或許比例會小一些,但也是驚人的數字。
這樣的數據何其可怕,那時候的中國,比現在的墨西哥恐怕都不遑多讓。
但到了新中國後,鴉片等毒品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銷聲匿跡,我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全面禁煙
新中國成立前,國內的鴉片肆虐,全國吸食大煙的人數極多,甚至成為常態。
而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短短三年時間就處理掉了肆虐中國大地百餘年的鴉片。
我國到底是怎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項工作的?又付出了那些努力呢?
作為從人民里走出的黨派,我黨一直都對鴉片肆虐的情況非常痛恨,因此在新中國剛剛成立後不久,就開始着手處理這個大麻煩。
1950年2月,一份《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被發往全國,一時間全國上下都開始全面禁止罌粟的種植與鴉片的生產。
我們的做法看起來與當時的民國政府類似,但實際上完全不同,我們不僅僅禁止罌粟的種植,還會想辦法為那些願意改變的,願意重新走上正路的種植戶們提供新的、可行的經濟來源。
這樣一來,種植戶們有了新的生活來源,那麼對於禁止種植罌粟的要求也就沒有那樣排斥了。
再加上對屢教不改的農戶進行處罰,甚至直接逮捕,就有效的遏制了罌粟的種植情況。
到了1952年的上半年,全國罌粟的種植面積大大減小,鴉片產量僅有建國前產量的0.5%,從根源上將這件事情進行了杜絕。
而除了禁止農戶進行罌粟的種植外,切斷銷售渠道也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西南地區,許多鴉片來源於國外,而國內部分種植罌粟的農戶,也會將自己的產品從邊境偷渡出去。
再加上建國前各地山匪林立,這些山匪不事生產,靠搶掠為生,因此西南地區相當多的土匪都是靠倒賣運輸毒品賺錢。
所以在建國後,為了保障我國內部環境的穩定,對邊境地區的管控變得非常嚴格,在邊境線上倒買倒賣鴉片的生意被切斷,也同樣維護了邊境的治安。
並且我國剛剛建立的幾年間,剿匪工作一直在持續進行,建國後還存在的土匪,大都是懷有想繼續做土皇帝,繼續盤剝周邊民眾的想法的社會渣滓。
因此我國剿匪的過程基本等同於打仗,對土匪毫不留情。而相當多的土匪即使被俘虜,也難逃牢獄之災,這樣堅決的處理態度讓鬧土匪的情況好了很多,也切斷了很多毒品的運輸、交易路線。
除了禁絕生產與交易的過程,想要徹底清除這個毒瘤,那麼改變社會風氣,讓大家不再依賴鴉片,也是重中之重。
因此在我國的禁毒工作當中,徹底關閉各地煙館,對吸毒人員進行強制戒毒,以及解毒完成後對其進行長期的監視與管控,都是重中之重。
關閉煙館是其中最簡單的一項,而對於吸毒人員的處理才是最麻煩的。
毒品是會造成生理依賴性的,不少人一旦失去毒品就會過的生不如死,戒毒後復吸的概率極大,因此對他們後續的嚴查與管控非常重要。
其次,我國也對其他相關產業,例如妓院、賭場等進行查封,黃賭毒不分家,想要處理其中一項,那麼三項都需要全部清理乾淨才行。
在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後,我國的禁毒工作也得到了顯著的成果。
多年禁毒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立刻從多個方面下手對於毒品進行了控制,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但在此之前的統治者們,也並非沒有取得過效果,可最終都難以為繼。
那麼新中國是靠什麼樣的方式,將禁毒的成果很好的延續下來的?我們的禁毒方式,與此前的統治者們又有何不同呢?
其實在具體的處理方式上,我國禁毒的手段與之前的統治者們似乎沒有太大差別,主要還是禁止種植,禁止銷售,對已經吸毒的人員進行管控等。
只是我國在相關工作上的力度更大,做的也更徹底。
而我們能完全保持這樣的禁毒成果,其實有兩個重要因素。
第一個因素在於,此前的多個政府雖然將自己稱呼為統治者,但實際上其所控制的地域並不大,國內依舊出於戰亂當中,各地軍閥地主各自為政,很多政策難以全國推行。
而新中國建立後,全國人民都被團結在了我黨的周圍,政策是可以進行全國推行的,因此不會出現之前那樣,管得了一處管不了其他地方的情況。
第二個因素在於,新中國對於毒品的相關法律條文足夠充裕,不僅僅對種植、生產和販賣等進行了立法,對於其他的有可能涉及到的環節也進行了立法。
譬如有不少藥物在醫學臨床方面確實非常有效,但的確具備一定的成癮性,那麼針對相關藥物的使用,也會有嚴苛的法律規定。
這樣一來,不少與毒品沾邊的東西,也能被很好的管控。
再比如對於政府工作人員參與相關交易的情況,制定了更為嚴格的法律,以保證向從前那樣地方官員直接下場的情況不再發生。
當然,除了這些立法方面的努力外,我國持續多年對於毒品的打擊,和毒品有害性的宣傳同樣重要。
其實在新中國建立後,毒品的傳播情況也有過一定的波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前後,因為市場經濟的衝擊,和外來文化的影響,毒品曾有過一段時間冒頭的情況。
但我國發現後,就立刻開展專項行動,在短時間內就將這些違法的交易進行了阻斷。
並且為了應對新型毒品的出現與發展,我國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對毒品名錄進行擴充。
這樣一來也防止出現,新型毒品鑽空子在市場上流通的情況。
總的來說,雖然新中國建立之初,用了短短3年就完成了對毒品的封禁,讓鴉片徹底消失在了中國的土地上。
但禁毒其實是一個非常漫長的對抗過程,雷霆手段能禁絕一段時間,而想要保持長久無毒,就需要從各方各面下手,並持之以恆的進行。
中國目前作為全世界範圍內都少有的無毒國家,在禁毒上所付出的努力是很多國家難以企及的。
我們不僅立法嚴苛,打擊毒品交易絕不手軟,更在社會層面上,讓大家都意識到了毒品的危害,談毒色變,才能讓這樣美好無毒的社會環境,持續到永遠。
本文由「洞鑒歷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