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2023年10月19日10:24:03 歷史 1477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原因

日本是一個有着獨特地理位置的國家。它處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地殼運動頻繁,火山和地震多發。

儘管這樣的地理環境在歷史上給日本國民帶來了許多災難,不過,也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地質構造,為日本帶來了極為豐富的貴金屬礦產資源。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而這些礦產資源中,又以銀礦儲量最為豐富。根據日本地質學者石原舜三「的研究,日本的銀礦礦床主要形成於來源於距今 2300 萬-11700年前的火山岩中。

這些礦床基本上分佈在以下 6 個地區:北上及西兵庫地區、北見地區、北海道西南地區、佐渡地區、伊豆地區、鹿兒島地區。儘管日本的銀礦分佈極為廣泛,但是由於一些歷史和自然原因,最後得到大規模開採的銀礦卻着實相對比較集中。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這些得到開採的銀礦基本分佈於沿日本海一側。如本州島的島根縣、鳥取縣新瀉縣、山行縣一帶,以及九州島的長崎縣對馬市一帶。這些得到大規模開採的銀礦,由於大都在山中被發現,所以日本人把這些銀礦又稱之為「銀山」

16 世紀之前,日本雖然有着眾多的礦產資源,白銀儲量十分豐富。但之前日本國內主要的貿易方式是以物易物或者使用中國的銅錢,日本本土豐富的銀礦資源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這種情況直到 15 世紀末才發生了改變。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從 15 世紀末開始,日本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社會層面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應仁元年(1467),室幕府的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執政時期。

日本各地守護大名之間爆發了大規模的爭鬥,史稱「應仁之亂」,「應仁之亂」開啟了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戰國時代,直到1603 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戰國時代才正式宣告結束。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在這 150年左右的時間內,整個日本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而引起這種變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從 15 世紀末開始勃興,並且持續了長達1 個半世紀的白銀貿易,

白銀貿易能夠興起的根本原因,筆者認為在於從 16 世紀末 17 世紀初開始日本的統治者對白銀資源進行了大規模、長時間的開採。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如下兩點: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1. 日本的統治者對白銀資源表現出空前的重視。16 世紀末,日本的戰國時代即將進入尾聲,各地方大名為了壯大自己領地的實力來爭霸天下,大都比較重視對於經濟的扶持。

對於當時日本的情況,日本學者嘉屋實在《日立礦山史》中作了這樣的描繪:「天正十九年(1591 年),距離西歐改變世界的地理大發現已經過去了 100年。在歐洲,近代國家主義已經逐漸開始興盛,不久,西歐各國都先後邁上了瘋狂的富國強兵之路。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亞洲、中國的大明王朝尚處於極度繁盛的時期,而日本的太閣豐臣秀吉也即將完成他統一天下的霸業。在這一時期,日本一方面將很快結束極為漫長而混亂的戰國時代並且逐漸認識到自室町時代以來國內的商業及日明貿易的興盛,是和交易、貨幣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另一方面,如果日本萬一不能在短時期內結束戰亂,那麼能保證大名的領地內經濟秩序穩定的就只有金銀這樣的硬通貨。自然,金銀的積蓄就成了當時的統治者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因此,我們在閱讀史料的時候也就不奇怪當時全國的諸侯大名為什麼會紛紛對礦山的爭奪和開採無比熱衷了。」所以,當時日本的很多大名為了發展經濟,貯備金銀這樣的硬通貨,就開始注重對於銀礦的開採,紛紛在各自的領地內勘探銀礦,興建銀山。

德川家康統一日本以後,也沒有放鬆對銀山的經營在關原之戰中勝利的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 年)11月,為了接收石見銀山,派大久保長安和彥坂元正率軍南下。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將以石見的江川以東為中心的地域(包括石見銀山所在地、通摩郡、安濃郡、邑智郡、那賀郡 4 郡所轄 146 個村莊、以及美依郡、鹿足郡的 6個飛地村)直接劃為了幕府直轄領(天領慶長六年(1601年)八月,家康將大久保長安任命為初代「銀山奉行」。

為了保障銀山開發時所需的費用和材料(燃料等)供應,家康還把銀山周圍的鄉村化為特殊的直轄領「石見銀山領」(規模約五萬石)。大保長安將山吹城的一幢別墅改造成了軍營,第二任銀山奉行竹村丹後守以此為基礎設立了「大森奉行所」。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大久保長安任用有「山師」(熟悉礦山經營的人)之稱的安原傳兵衛主持石見銀山的開發工作,使得開發工作得以快速推進」。家康依靠從銀山處開掘出的大量白銀,終於完成了能夠開展朱印船貿易的本金積攢。

根據《當代記》的記載慶長七年(1602年),銀山向德川家繳納的「運上銀」就達到了 4-5000 貫。在這之後,石見銀山的產銀量就開始逐漸減少,延寶三年(1675 年),「銀山奉行」的官職也被降為「大森代官」。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1. 日本從海外得到了先進的煉銀方法。根據島根縣教育委員會所編著的《石見銀山與其文化景觀》--書所載,「早在延慶二年(1309 年),當時的周防國大名大內弘幸在造訪石見國時,在參拜北斗妙見大菩薩之際便有采銀的記錄。

後來臣從與大內義興出雲國田怡村銅山主人三島清右門衛幫助大內家在大永六年(1526 年)三月開掘出埋藏於地下的銀礦脈,其子大內義隆繼位後於天文二年(1533 年)通過博多的商人神谷壽貞招工匠,以從海外學習到了先進的精鍊技術一灰吹法。所謂灰吹法,即是一種古代金銀共生分離和銀鉛分離出銀的方法。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這種先進的技術極大地提升了從銀礦中提煉白銀的效率和質量,所以大受歡迎,並在短時間內迅速傳遍了全國的礦山,這可以說對日本的白銀開採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灰吹法」在日本各大銀山中普及以後,日本的白銀產量迅速提高,以石見銀山為例,17 世紀上半葉,日本全國的白銀產量約為每年 200 噸而僅石見銀山一地的開採量就能達到每 38 噸左右,幾乎佔據了全國產量的1/5。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用灰吹法煉製的「灰吹銀」,做為日本所產白銀的標誌之一,很快被利用在商業貿易上。這種灰吹銀一般被鑄造加工成「讓葉」狀的「石州丁銀」和之後德川幕府時期的「慶長丁銀」。

丁銀做為基本的通貨不僅僅在日本國內(主要是西日本,東日本當時的高額貨幣是黃金) 得到了廣泛的流通,而且 16 世紀以後和中國的明朝葡萄牙荷蘭的貿易往來中都會使用丁銀做為支付手段。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尤其是在和明朝進行大規模的貿易,還有給士兵的軍餉方面,丁銀都被做為稱量貨幣來使用。用灰吹法提煉的白銀純度大大提升,不僅在日本本土極為流行,而且深受外國商人的喜愛,迅速成為了對外貿易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支付手段。

綜上所述,由於當時日本國內統治者對白銀的需求量增大,以及白銀開採提煉技術的革新,使得日本國內白銀的開採量迅速提高。根據日本學者濱野吉的研究,日本極盛時「銀產量每年約 200 噸,相當於世界銀產量的三分之一。」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大規模的白銀開採使得日本能夠在海外市場上提供源源不斷的白銀做為支付貨幣也為日本白銀貿易的興盛奠定了基礎。

條件

如果說國內大規模的白銀開採為白銀貿易的興起奠定了基礎,那麼16 至17世紀風起雲湧的世界環境則給予了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條件。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16 世紀的世界,歐洲已經充分享受到了新航路開闢帶來的福利。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紛紛通過瘋狂的殖民擴張,積累了足量的原始資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得到了充足的養分,發展勢頭極為迅猛。

而世界也開始由原本孤立分散的狀態通過西歐各國的殖民貿易逐漸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世界市場的雛形已經基本形成。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日本想要保持封閉的狀態,不和世界市場發生聯繫,顯然也是不現實的。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由於受到本國政治制度、經濟體制和社會意識形態的限制,日本在當時的世界市場上並不能像西歐各國一樣擁有主導權,但是在亞洲市場上,日本毫無疑問依靠白銀貿易在亞洲區間貿易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從15 世紀末16 世紀初開始,亞洲市場對日本的白銀有極大的需求1602 年,荷蘭為了播取東方的利益,成立了東印度公司 (the Dutch East IndiaCompany)。

16-17世紀日本白銀貿易興起的原因有哪些?又是那哪條件促成的? - 天天要聞

該公司由於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故在創立伊始就被批准可以對外宜戰婧和、佔領土地及建造堡壘和要塞,還擁有獨立的行政、司法及軍事權「儼然是一個具有統治權的海外政權機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苦澀的荒唐 - 天天要聞

苦澀的荒唐

文革後期的73年,小學四年級時一個班級搞了一場隨堂批判會,校長都來參加了,因為校長聽說這個民辦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強的,讓「啞巴」都開口說了話。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 天天要聞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飄着細雨。軍機大臣瞿鴻禨捧着一疊奏摺疾步穿過宮門,卻在養心殿前聽見瓷器碎裂的脆響。殿內,慈禧太后正凝視着刑部呈報的"杖斃逆犯沈藎事畢"奏本,指尖深深掐進黃綾錦墊。 這個令帝國最高統治者震
送別!楊林德教授逝世 - 天天要聞

送別!楊林德教授逝世

據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我會第四屆第五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楊林德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3日11時3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6歲。楊林德教授在岩石力學與地下工程研究方面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並為推動我國岩石力學學科發展、促進國際學術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
五萬孫劉聯軍如何燒穿八十萬曹軍? - 天天要聞

五萬孫劉聯軍如何燒穿八十萬曹軍?

公元 208 年冬,長江赤壁的江面上飄着細雪。周瑜站在樓船甲板上,望着西岸曹軍連綿百里的營寨,手中的令旗被江風吹得獵獵作響。 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已陳兵江北,而孫劉聯軍僅有五萬,且內部主戰主和之聲吵得他太陽穴突突直跳。更讓他心驚的是,曹軍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