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同尋常的軍事行動,讓粟裕困惑了39年,朱德解答,疑團盡消

2023年10月16日17:00:09 歷史 1813

一次不同尋常的軍事行動,讓粟裕困惑了39年,朱德解答,疑團盡消 - 天天要聞

老覃在多年前寫過《一次不同尋常的軍事行動,讓粟裕困惑了39年,朱德解答,疑團盡消 - 天天要聞

粟裕覺得,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敗局已定的背景下,蔣介石絕對不可能因為一支小小的的抗日先遣隊的出動,就放鬆對我中央蘇區主力紅軍的「圍剿」,而把重點兵力放到抗日先遣隊的身上。

並且,八萬主力紅軍都快守不住中央蘇區老根據地了,僅有一千多條槍、六千餘人的抗日先遣隊又怎麼能實現到蔣介石國民黨的閩浙贛皖腹心地區去「建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粟裕和葉劍英閑聊,聊到了抗日先遣隊的問題。

葉劍英回憶說:「毛主席在第五次反『圍剿』初期,曾建議紅軍主力挺進到蘇浙皖贛地區,以打破敵人的『圍剿』。但毛主席當時已經被免掉了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沒有了軍事指揮權,他的建議沒有被採納。抗日先遣隊從開始行動到全面失敗,毛主席都一直處於無權地位。」

實際上,毛主席主張中央紅軍主力突進到蘇、浙、皖、贛國民黨統治的腹心地區去的時候,蔣介石正在焦頭爛額應對「福建事變」,如果當時我們能採取這個行動,不但可以有力地策應了蔣光鼐、蔡廷楷他們,不至於使「福建事變」過早失敗,我們也完全有可能通過乘虛攻略,迫使敵人回援,最終粉碎敵人對中央蘇區的圍攻。

而到了1934年7月,形勢已異,還派出這樣一支小小先遣部隊開往閩浙贛皖諸省,根本是於事無補,更不能與毛主席原先提出的向北突進的宏大戰略主張相比較了。

說來說去,抗日先遣隊當時的戰略意圖到底是什麼?

粟裕一直是大惑不解。

1973年8月24日,時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的粟裕出席中共十大,再次被選為中央委員。

也在這一年的12月,朱德到軍事科學院視察,粟裕就這個問題鄭重地向已經87歲高齡的朱德請教。

一次不同尋常的軍事行動,讓粟裕困惑了39年,朱德解答,疑團盡消 - 天天要聞


朱德的回答簡潔有力,清楚明了。

他說:

「是準備退卻,派先遣隊去做個引子,不是要北上,而是要南下!」

粟裕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抗日先遣隊的北上,是正為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蘇區西南部轉移「做個引子」!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張天蔚病逝,享年71歲 - 天天要聞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張天蔚病逝,享年71歲

7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發佈訃告:中國共產黨員、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編委會主任、編審張天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6月29日21時19分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逝世,享年71周歲。張天蔚老師長期從事編輯出版工作,潛心編審、躬耕出版工作,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出版事業,為上海交通大學出...
中方決定,制裁托倫蒂諾! - 天天要聞

中方決定,制裁托倫蒂諾!

據外交部網站7月1日消息,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方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一段時間以來,菲律賓個別反華政客出於一己私利,在涉華問題上採取了一系列惡意言行,損害中國利益,破壞中菲關係。中國政府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中方決定,對在涉華問題上表現惡劣的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
香港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28周年,聚焦拼經濟、惠民生 - 天天要聞

香港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28周年,聚焦拼經濟、惠民生

7月1日早上8時,香港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儀式,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周霽、香港特區政府高級官員、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及社會各界代表出席儀式。 在活動現場,香港警察管樂團奏樂,護旗方隊用中式步操護送國旗和區旗入場。隨後,現場全體肅立,國旗...
中共一大紀念館喜納「鎮館之寶」——《周恩來手書李公朴、聞一多悼詞》 - 天天要聞

中共一大紀念館喜納「鎮館之寶」——《周恩來手書李公朴、聞一多悼詞》

今晨8時許,伴隨着一大廣場國旗護衛隊鏗鏘有力的步伐和整齊劃一的動作,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體人員肅立致敬。莊嚴肅穆的氛圍中,中共一大紀念館舉辦的「頌歌獻給黨」系列慶祝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融合了莊嚴儀式、文藝匯演、文物見證與紅色體驗等多種形式,深情致敬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沒有共產黨就沒有...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聞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代吳稱帝建國,國號為齊。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駕崩,子李景繼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 天天要聞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影響深遠,但類比到車圈,不免有些『望文生義』之嫌。」 文 / 巴九靈 汽車行業似乎正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收緊。 帶動這種氛圍的,是一則尋不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