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古代的作品裏蘊含著很多「大智慧」,毛主席就是一個喜歡翻閱經典的人。在生活里,主席也經常會和身邊的人講述,在他眼中古典書籍背後的「智慧」。
新中國成立後的某一天,毛主席來到杭州一帶考察,突然心血來潮想要爬山。於是叫上了負責他安全工作的王芳一起去,爬到了一半,毛主席突然問王芳,「你知道紂王是因為什麼而失敗的嗎?」
主席眼裡的「武王伐紂」
紂王為什麼會失敗?面對這個問題,王芳想也沒想,隨口說道:「因為妲己。」
確實,在很多人眼裡,紂王之所以會變得那麼暴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太過於沉迷美色,妲己也因此成為禍國殃民的代名詞。然而把一國之君的失利全部怪罪於沉迷美色這一點上,是有些片面的。
當然還有一部分人說,紂王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褻瀆了神靈,所以降下天罰。但是作為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這種神啊、鬼呀之類的話是靠不住的。
在毛主席眼裡,「武王伐紂」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紂王在軍事上犯了個大忌諱。所以在聽到王芳的回答後,主席搖了搖頭,否認了王芳的答案。跟隨的眾人也很詫異,畢竟在當時可沒有這麼多的影視作品,武王伐紂這個故事也僅僅是老一輩講的傳說。
一行人中看過《封神演義》的都屈指可數,更別說深刻研究過的人了。所以大家都在等主席仔細講講紂王為何會敗?
主席見眾人都在等待,也就沒再賣關子,他認為:紂王之所以在這場戰爭中失敗,是因為採取的作戰策略有問題。紂王太過於自大了,也可以說是太相信殷商的實力了,前期作戰時根本沒有把周武王放在眼裡,採用的防禦部署也是消極的。
這種防禦部署給了周武王一個可以將紂王的防線逐一擊破的機會,武王也確實做到了逐一擊破。所以到後期紂王發現西岐不好對付時,已經為時已晚了。這就是紂王失敗的原因。
要不說毛主席是個優秀的軍事家呢,他看待事物的角度總是與我們不同。正是因為主席的這種,敏銳的軍事嗅覺,所以我黨才能在解放戰爭中取得輝煌的勝利。
解釋完之後,毛主席拍了拍王芳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我猜啊,蔣介石就是吃了沒看《封神演義》的虧,或者是他沒看透裏面的門路。」毛主席的這一席話,直接讓隨行的眾人豁然開朗,如此想來也正如主席所言。
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精兵強將遠超我軍,如同是一家獨大的殷商。而我軍再是從人民中摸爬滾打起來,武器裝備還很落後,就像是跟隨周武王的西岐勇士。蔣介石認為自己的實力很強大,於是讓部隊去駐守各個地區,看上去組建了一張密不透風網,實則埋下了巨大隱患。
我軍在毛主席的統一指揮下,以一種「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精神,全軍上下擰成了一股繩,逐一擊破了蔣介石的「大網」。這就是解放戰爭我們能取得最後勝利的原因之一。
毛主席的戰略思想要比蔣介石高出一個境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當然不能只歸功於一本《封神演義》上。只能說《封神演義》這本書讓主席收穫了很多有助於我軍的正確思想。
主席與封神演義
如果只是我們看這本書,大概會驚嘆書里妲己的美輪美奐,會感慨紂王的昏庸無道,亦或被楊戩、哪吒等一代神仙的神通所吸引。但是毛主席看到的遠遠不止於這些內容。
毛主席在讀書品鑒這件事兒上,和在他軍事指揮上一樣,都有着獨到的見解。
年少時的主席在看到這本書時,和我們一樣,感慨華麗的神秘的神話故事,同時也對沉醉於「酒池肉林」的紂王感到厭惡和不屑。可隨着年齡的增長,當主席再次翻開這本書時,他開始發現書里所描述的另有春秋。
在翻閱了很多的歷史資料後,我們不難發現「紂王」似乎並沒有書里描述的那麼「邪惡」。早年間的紂王也是一位能文能武,驍勇善戰的明君,更是親自率領殷商戰士東征異族。並不像書里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
毛主席經常拿《封神演義》里的故事或者人物來舉例子,跟將士們開玩笑。
1936年的時候,陝西建立了一所「紅軍大學」。這個大學雖然非常簡陋,但是充滿了熱情和力量。主席經常來到學校參觀,或是慰問老師,或是督促學生。有一次,主席在觀察學生們的宿舍時,突然來了一句,「你們不愧是元始天尊的徒弟,一個個身懷絕技啊。」
大家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逗樂了,主席也笑着繼續說道:「你們打算什麼時候下山指引我們啊?」主席身後的人說道:「等我們這群學生學好馬列主義,自然就下山了。」
這一問一答引得眾人哄堂大笑。這位回答主席話的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羅榮桓元帥。
除此之外,由於部隊里有很多只有十幾歲的年輕戰士,主席也會時不時地給他們講講哪吒的故事。並經常告訴那些孩子們,「我們要做哪吒,有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戰士們也把主席的話牢記在了心中。
除此之外,像是什麼姜太公釣魚之類的典故,毛主席更是引用過無數遍。這就是主席和《封神演義》之間的羈絆,從一本小說里,主席讀出了很多有用的東西。
結語
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們獲取知識的難度大大降低,也因此很少再去反覆品讀某一本書。很多時候,在古典文學作品裏有着非常多的大智慧。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話說得一點不假,閑暇之餘多去品讀經典,會找到許多人生的答案。同樣,在書籍中遨遊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啟發。毛主席就時常勸誡身邊的戰士們多去讀書。
我們應該向毛主席學習,從小事做起,以一本書做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腳踏實地才能領悟更好的人生,用自己的看法和角度去欣賞經典,每個人都有權力去品讀書籍。
周總理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