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歷史而動的王朝,全都是「找死」

2023年07月16日23:13:09 歷史 1726

一個人觀念陳舊、穿着保守,我們會用「封建」一詞來形容他。

「封建」的本義是「封邦建國」。它是中國古代社會一項長期的社會制度。帝王為了保住自家和功臣的富貴,把王國疆土分割成大大小小的不等塊,根據親疏遠近、功勞大小分給親人和大臣,由他們負責經營和管理,定期向朝廷繳納貢稅。

這種制度始於周朝,在秦朝出現短暫的斷層後,然後逐漸被皇權主導的「郡縣制」所取代。封建制退出歷史舞台並不是一蹴而就,當中曾被三個王朝恢復,分別是西漢西晉明朝

逆歷史而動的王朝,全都是「找死」 - 天天要聞

關於以上三個王朝的是非功過,不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但顯而易見的是,三個逆歷史潮流而動妄圖恢復封建制的王朝,發生皇室叛亂出事的概率是百分之百。

漢朝的「七國之亂」、晉朝的「八王之亂」、明朝的「靖難之役」都是皇室成員為了爭奪皇位,至親血親之間發生火拚。

吳王劉濞以堂叔的身份發動七國之亂,試圖要將親兒漢景帝推翻。堂爺爺聯合其他叔伯想弄死堂孫皇帝司馬衷。如果說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是關係相對較遠的族人內鬥,那明朝的靖難之役更搞笑了,親叔造反奪了親侄兒的皇位,關鍵還贏麻了。

從三個王朝三件轟動歷史的大事件來看,自秦朝發明並推行郡縣制以後,封建制的弊端已經愈發顯現,這條路完全是與歷史潮流相背而行。為什麼封建制的道路行不通呢?

逆歷史而動的王朝,全都是「找死」 - 天天要聞

人性影響社會制度

研究社會制度必須先弄清社會的概念,社會的最小單位是「人」,那麼研究社會與制度必然不能脫離「人」的基本單位。人的心性、智力、認知決定了社會與制度。

分封制在周朝屢試不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周人老實。

不要侃侃而談所謂的「禮樂教化」,那都是周朝或者後朝人糊弄當時人的伎倆。歸根結底是那時的人比較「傻」,權貴和大祭祀說什麼,周人便信什麼,人對權力和財富也沒有那麼多的私慾。

到了春秋戰國,大家逐漸明白周朝那套糊弄人的把戲後,各路諸侯紛紛割據自立,史稱「禮樂崩壞」。筆者認為,歷史學家把周朝落寞的原因歸咎為「禮樂崩壞」十分牽強。

逆歷史而動的王朝,全都是「找死」 - 天天要聞

禮樂怎麼會崩壞呢,能夠崩壞的只有人心或者人性。從一定程度上說,禮樂崩壞並不完全是壞事,因為周朝數百年後,它的很多弊端已經顯露出來,開始不符合歷史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需要。

憑什麼周王室的人生下來就能夠坐享其成,祖上在八百年前打過天下,那江山就得你們周王室世世代代坐下去。從這個角度來說,人性之私與人心開化是封建制衰落的主要原因,也是正向積極的原因。

再換個角度看,在春秋戰國時代,秦國為什麼從崛起直到建立秦帝國,發展的過程中從來沒有出現衰退,而是呈現曲線上升的態勢,歸根結底是秦國經過多位君王變法,確立了「能者上」的社會晉陞通道,承認了人性的私慾而已。

一面是成天高談闊論「禮樂」的舊周朝及其諸侯國,一面是「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社會競爭機制的秦國,最終孰勝孰敗一目了然。

逆歷史而動的王朝,全都是「找死」 - 天天要聞

分封制的機體缺陷

分封制相對來說是很完美的古代社會制度,但是它從誕生時起,機體就存在無法癒合的缺陷,因為它離不開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說分封制的前提下是做皇帝的人輩輩都能生兒子。其次是王爺在自己的封國擁有土地權和鑄幣權。

這個問題在漢朝七國之亂上最明顯。吳王劉濞本身不具備繼承王位的合法性,因為他是漢高祖劉邦哥哥代頃王劉仲的兒子,但是漢文帝與漢景帝也不是完全合法,兩個不合法的皇室成員相遇,裂痕由此產生。

漢高祖劉邦把皇位傳給漢惠帝劉盈,是正兒八經的嫡長子繼承製,但是劉盈沒子嗣,死後的皇位繼承是個問題。後來,由劉盈的四弟代王劉恆繼承。那麼問題來了,老大死了,老四能繼位,老二老三豈不是更符合繼承順序。

逆歷史而動的王朝,全都是「找死」 - 天天要聞

所以,後來的吳王劉濞振臂一呼,六位宗室王爺積極響應參與到造反行列。因為王爺的手裡有兵有錢,時間一長,難免有人看到皇冠後心裏痒痒。

如果說漢朝七國之亂是劉氏皇族沒有經驗,那麼西晉與明朝的奇葩操作實在叫人看不懂。明明有前車之鑒,依然奮不顧身前仆後繼。

在中國歷史上,在解決皇室宗親與功臣待遇問題上,唯一做的最完美的王朝當屬清朝。清朝在封建與郡縣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保留封建的頭銜,削去王爺的實權,史稱「封而不建」。王爺只享有頭銜美稱和富貴無邊的待遇,但手裡沒有兵權和財權。

這一點,與那些逆歷史潮流而動的王朝相比,清朝做到了極致。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國台辦再批賴清德所謂「團結十講」:對任何「台獨」分裂行徑決不容忍、決不姑息 - 天天要聞

國台辦再批賴清德所謂「團結十講」:對任何「台獨」分裂行徑決不容忍、決不姑息

今日,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就台灣地區領導人相關言論答記者問。問:台灣地區領導人7月1日進行所謂「團結十講」第四講。請問對其中涉兩岸關係內容有何評論?答:賴清德昨天的講話再次暴露其妄圖「倚外謀獨」「以武謀獨」的險惡用心。其悖逆島內民眾渴望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罔顧台灣同胞生命安全和利益福祉,蓄意挑起兩岸對立...
精闢:中美之間沒有迴旋餘地,唯有征服 - 天天要聞

精闢:中美之間沒有迴旋餘地,唯有征服

中美關係這事兒,說白了就是當今世界最重磅的雙邊關係。從1979年建交開始,兩國關係就像坐過山車一樣,時而平穩,時而刺激,到如今,感覺像是直接衝下了懸崖。有人說,中美之間已經沒有迴旋餘地,唯有征服。這話聽起來有點兒嚇人,但仔細想想,也不算完全
葛兆光|把所學所思「傳遞給別人」——李菁《歷史的鐘擺》序 - 天天要聞

葛兆光|把所學所思「傳遞給別人」——李菁《歷史的鐘擺》序

一李菁在撒馬爾罕旅途中給我寫信,讓我給她對歷史學家的訪談錄新書寫一篇序文,我其實很猶豫,因為她對我的採訪也收在這本書里,這讓我很難拿捏序文的分寸。不過,看了書的部分內容之後,我又有些釋然,因為這裡涉及的學者們,除了較早過世的費正清之外,我和其他人多少都有或近或遠的交道。我和傅高義先生見過兩面,特別在...
宗室嵩森:常寧六世孫,27歲中舉,40歲中進士,64歲官至尚書 - 天天要聞

宗室嵩森:常寧六世孫,27歲中舉,40歲中進士,64歲官至尚書

前言:恭親王常寧,是順治帝的皇五子,康熙帝的皇弟,可以說在康熙朝是顯赫的王公家族。然而,隨着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到了清朝中晚期,大多數子孫後代都淪為了閑散宗室,不得不去自謀生路。但是,從常寧的子孫人生來看,通過宗室科舉入仕的案例較多,有的位居
每天湧入5.6萬人,日掙333萬!開封萬歲山上半年營收超6億,11億對賭協議穩了? - 天天要聞

每天湧入5.6萬人,日掙333萬!開封萬歲山上半年營收超6億,11億對賭協議穩了?

7月1日晚,河南開封萬歲山武俠城交出上半年成績單——營收超6億,客流破千萬,用一份亮眼的數據宣告「潑天的流量」已成功變現。根據景區發佈的2025年上半年財報,其實現綜合營收6.0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162%。客流量的增長更為迅猛。財報披露,上半年入園人次高達1024.2萬,同比增幅達到驚人的239.33%。記者根據財報數據...
王建煊:兩年內我會讓台灣與大陸統一,絕不向美國軍購 - 天天要聞

王建煊:兩年內我會讓台灣與大陸統一,絕不向美國軍購

提到台灣問題,很多人自然想到以民進黨為代表的島內「台獨」勢力,更有不少人感到疑問,為何台灣地區就沒有主張兩岸統一的領導人?實際上,在「台獨金孫」賴清德上任之前,曾經有一位競選人提出了兩岸和平統一的主張,此人就是台灣地區新黨領導人——王建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