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鴿子叨&刀劍笑
「等了36年才有機會到大陸訪問,的確久了點,但我很高興能去。」
27日下午,馬英九率團開啟赴大陸祭祖、參訪行程,啟程前在桃園機場的2分鐘簡單談話中,說了這一段話。
除此之外,馬英九還強調自己帶了台灣的大學生到大陸進行交流,希望透過年輕人的熱情互動,改善兩岸目前的氛圍,讓和平更早降臨。
慎終追遠,馬英九的這趟訪陸之旅,在兩岸受到高度關注。
而馬英九訪陸行程的前一天台灣所謂「邦交國」洪都拉斯與台「斷交」,啟程後兩天蔡英文將竄訪危地馬拉、伯利茲並「過境」美國紐約和洛杉磯,這一敏感時期,此訪會給兩岸關係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01
早在20日,馬英九辦公室就宣布了此次訪問具體行程和相關內容。
根據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的介紹,馬英九此次訪問為期12天,除了和4位姐妹到長沙祭祖外,還會到訪南京、武漢、重慶、上海等城市,並帶領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30位青年學子和大陸大學生交流。
有人稱,這是一趟晚了多年的行程。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吳伯雄、洪秀柱等都曾到南京中山陵謁陵,不久前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陸也曾到中山陵謁陵。據蕭旭岑的說法,這是馬英九從事兩岸工作近40年來第一次訪問大陸。
而對於此次訪問的用意,蕭旭岑也介紹得很清楚,此次是單純的祭祖與學生交流,不會有政治性的活動。
蕭旭岑表示,馬英九認為兩岸近幾年處於「冰封狀態」,兩岸年輕人每增進一分情誼,風險就減少一分,達到降低緊張情勢的效果,「買再多武器都不如讓兩岸年輕人認識彼此、深入交流」。
實際上,除了馬英九強調的祭祖之旅、和平之旅外,台媒還表示,這是一趟文化的「歷史尋根之旅」。
有台媒給馬英九的訪問路線做了一個簡短的總結:武漢之行——連結武昌起義,長沙、重慶行——見證抗戰苦難,終站上海——回顧兩岸交流史。台媒稱,將讓年輕人了解中國歷史,了解跟大陸之間是血濃於水的關係。
社交媒體上也有人貼出了馬英九在其母親去世時寫的悼文,回憶其家庭從湖南到重慶到香港再到台灣的歷程,以小家展現了中華民族那段跌宕起伏的歷史。此次行程到訪不少舊地,也體現了慎終追遠這一中華文化核心價值。
對於馬英九的訪陸之旅,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20日就曾表示過歡迎,並稱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傳統,清明節祭拜祖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習俗;兩岸青年加強交流交往,能夠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
台灣民意基金會上星期二公布最新民調顯示,有七成七的民眾樂見兩岸恢復交流,降低緊張關係。島內的另外一份網絡調查顯示,有超過7成的網友對馬英九訪問大陸持樂觀態度。
有網友表示,在當下島內年輕人出現「天然獨」傾向的情況下,透過實際的交流破除「刻板印象」,讓台灣的年輕人更全面地認識大陸,讓兩岸下一代「善意螺旋」能夠萌芽。
島內也有不少學者對馬英九此行抱有很高的期待。還有學者發文稱,馬英九此行是為了尋根問祖及增進兩岸人民了解,但此行事實上對兩岸和平意義重大。
應該說,馬英九此行能否發揮為緊張的台海局勢降溫效應,受到高度關注。
02
不過,在這個敏感時期,馬英九訪陸一事在島內無疑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這一點從馬英九出發前桃園機場的統「獨」對峙就能窺見一斑。
根據台媒的報道,在馬英九抵達機場前,就有「獨」派團體先行在第二航廈內抗議,反對馬英九的訪陸行程,甚至還和現場的警方爆發了激烈的衝突,隨後被警方一一架離現場。此舉還引發了不少網友的批評,有人甚至怒問,這些抗議民眾「不覺得丟臉嗎?」「為什麼不去抗議買不到蛋?」
而與此同時,統派團體「愛國同心會」也到現場為馬英九送機,打出了「英九祭祖春暖花開,我們都是一家人」的標語。
其實馬英九行程公布之後,民進黨當局的回應就很耐人尋味。
先是所謂的「總統府」發言人發聲表示尊重馬英九祭祖規劃,但盼此行符合兩岸交流對等尊嚴的立場。接着陸委會則說這趟行程「必須考量整個社會的期待」,把多數民眾想法、維護主權和自由民主制度的決心轉達給對方。到了民進黨發言人這,話就說得更直白了,發言人張志豪稱,馬英九此刻訪大陸就是擁抱「綏靖主義」,就是向國際社會釋出台灣對大陸「侵略擴張勢力」做出讓步的錯誤訊息。
而國民黨台北市大安區立委擬參選人羅智強27日則在臉書上發文評論說,雖然出發前遭到綠營和側翼們鋪天蓋地的抹紅,但仍要和馬英九說一聲謝謝。這次赴大陸祭祖、帶青年朋友交流,帶給台灣乃至兩岸的意義,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和平涵義。要謝謝馬英九,在兵凶戰詭的時期,能夠用交流的方式,將兩岸和平的主流民意做出最好的展現。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直接表示,馬英九此行凸顯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的無能與封閉,除了謾罵與指責外,拿不出任何辦法。善意是必須累積的,希望這次馬英九訪陸是個好的開始,能讓兩岸走上正確道路。
國民黨前立委郭正亮則在節目中表示,馬英九此次訪陸是「得分」的,幫台灣得分,讓全世界看到至,台灣不會變成第二個烏克蘭,少創造出和平的可能性,這點要肯定他。
台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表示,眾所皆知,台灣想要發展離不開大陸的一切,像民進黨玩台獨那一套,只會帶領台灣人民走向戰場、掉入火坑,民不聊生。面臨戰爭與和平,台灣人民一定會做出理性經濟選擇。
實際上,島內也有分析認為,馬英九訪陸跟蔡英文竄訪中南美洲在時間上的重疊或許是個巧合,但是背後似乎又暗含國民黨與民進黨在對大陸政策上的政治博弈。
03
就在馬英九開啟大陸行的短短兩天後,29日,蔡英文也將出訪中美洲的危地馬拉和伯利茲。竄訪「友邦」尤其是往返途中「過境」美國,想來民進黨當局是提前謀劃已久,盤算着藉此既能宣揚「台獨」,又能展示所謂「外交成績」或「外交突破」。
只是如意算盤還沒打響,臉已經被打得啪啪作響。
21日宣布竄訪消息以來的不到一周時間內,綠營就又經歷了一場「歷史性」打擊。對,就是「有着82年情誼」的洪都拉斯義無反顧地與台灣畫上「友邦」關係的句號,轉而與北京簽署聯合公報正式建交。
國際輿論猜測,這是不是與蔡英文竄訪中美洲並過境美國有關?島內綠媒更是已經心理打鼓:
如果接受洪都拉斯建交請求只是一記警告性的耳刮子,那麼當蔡英文執意完成竄訪和鼓動一通「台獨」回到台北,是不是緊接着會有另一記大耳瓜子在等着她和民進黨當局?
更具體的,巴拉圭,會成為下一個與台「斷交」的國家嗎?
巴拉圭4月底將舉行總統大選,在野黨候選人已經表示如果勝選,將會帶領國家與北京建交。蔡上台以來已經接連丟掉9個「邦交國」,綠營還沒來得及在這件事上把話圓回來,就開始忐忑地遙望着巴拉圭方向「可能的動靜」。
往返「過境」美國的安排也在島內引起極大擔憂。
對於綠營炒作「台美關係升溫」,不少島內學者和媒體已經提出猛烈批評,指出一味媚美只會給台灣帶來危險,民進黨再次試圖炫耀在與華盛頓關係上的「突破」,但這越來越難以矇騙島內民眾,也引來民進黨為了一己之私進一步堵上全台灣命運的憂慮。
畢竟,美國是在利用台灣而非「真心保護」台灣,已成島內大多數民眾的共識。
一家島內民調機構最近發佈的民調顯示,認為美國「真心保護」台灣的民眾不足兩成,而清楚地認識到美國是在利用台灣的島內民眾卻超過了一半。
在「疑美論」和期待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民意都在島內上升時時,民進黨卻還想着為了自身選情而愚弄民眾,趕緊又卑躬屈膝地湊到華盛頓跟前奉上那套「馬前卒」表演。
但正如島內一些人士所言,在台灣各界也都普遍期盼兩岸交流「春暖花開」的時候,蔡英文這趟竄訪和「過境」動作,還有綠營那一套套「鬼話」,就更加沒人信了。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