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小心謹慎者,必善其後,暢則無咎也。」意思是說,凡事小心謹慎的人,事後必定謀求安全的方法,想清楚了事理,就不至於犯下過錯。這就要求我們做事三思而後行,不能魯莽行事。
鄭國的子產任相國期間,巧妙化解了一次強國入侵的危機。鄭國南面的楚國是個大國,總想欺負比自己小的鄭國,後來,鄭國的大夫公孫段決定把女兒許配給楚國的公子圍,公子圍也答應了。鄭國許多人都挺高興,以為鄭國成了楚國的親戚,就不會受楚國的欺負了,子產可不這麼想,他認為楚國不會為了一個女孩子,就放棄消滅鄭國的野心,所以仍然時刻提防着楚國。
過了些日子,楚國通知鄭國,要派大隊兵馬到鄭國迎親,還要舉行隆重的婚禮,鄭國人歡天喜地,準備迎接楚國的迎親隊伍,子產知道之後,心想,迎親就迎親吧,何必要派那麼多軍隊來呢?楚國一定不懷好意,想借娶親的機會,攻佔鄭國的都城。於是,他立刻埋伏好人馬。防止敵人偷襲。沒過幾天,公子圍果然親自率領迎親隊伍來了,他迎親是假,想藉機打敗鄭國是真,所以帶來不少精兵強將。
這一隊人馬到了鄭國都城下,見城門緊閉着,都大吃一驚,正在納悶。子產派了一個叫子羽的大臣出來見公子圍。子羽說:「我們鄭國城小,你們迎親的人太多,所以請你們就不要進城了,婚禮就在城外舉行吧。」
公子圍一聽,火冒三丈,氣哼哼地說:「婚禮在野外舉行,真是天大的笑話。你們不讓我進城,這不是讓天下人笑我們楚國無能嗎?」子羽想起了子產囑咐自己的話,就板著臉,不客氣地說:「直說吧,我們不相信你們,你們真是來娶親的嗎?我們國小不算錯誤,如果因為國小就想依賴大國,自己不加防備,那就是錯了。」
公子圍驚訝地說:「你這話什麼意思?」子羽直截了當地說:「我們同你們楚國結親,本來想兩家友好相處,可你們心眼太壞了,想趁機攻打我國,還以為我們不知道嗎?」他說著,指了指楚國的軍隊。公子圍聽着,低下了頭。他見鄭國已有準備,只好放棄偷襲計劃,對子羽說:「你們要是不放心,我讓我的士兵把箭袋倒掛着進城好了。」子羽把這話報告給子產。子產這才答應讓公子圍入城。楚國士兵都不帶武器,倒掛着箭袋,跟着迎親隊伍規規矩矩走進了城。這件事,如果不是子產有預見,鄭國准得吃大虧。
子產正是做事謹慎,才避免了國家的一場大禍。這就啟示人們,在做事以前一定要考慮周全,以免有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