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線尾之戰:近代東西方軍事差距的一塊遮羞布

2023年02月05日22:59:03 歷史 1970

北線尾之戰:近代東西方軍事差距的一塊遮羞布 - 天天要聞

北線尾之戰:近代東西方軍事差距的一塊遮羞布 - 天天要聞


公元16-17世紀,整個西方世界都經歷着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勢頭。尤其是在至關重要的軍事領域內,正日漸拉開與讓古老東方世界的技術差距。但不可忽視的地理阻隔因素,仍舊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磨平作用,以至於雙方對細微敏感的變化缺乏深刻認知。例如發生在1661年的北線尾之戰,就是這類趨勢的微觀表象。


北線尾之戰:近代東西方軍事差距的一塊遮羞布 - 天天要聞

明清易代的整體大勢 讓鄭氏集團很難保住舊有利益


當時,整個中國大陸的明清易代格局已不可逆轉。先前還只是福建地方勢力的鄭氏家族,為保護既得利益而堅持抵抗,卻終於在滿清新貴的凌厲攻勢下日漸不支。走投無路的國姓爺被迫為自己尋覓一條新的出路,進而將目光對準海峽另一頭的台灣。恰逢何斌由對岸渡海而來,向他極力推薦這片尚未有大規模開發的寶島。即便在談及幅員範圍、物產能級和氣候舒適度方面都有很大水分,還是順利打動已無多少選項的鄭成功,進而下決心率重兵向台灣傾巢而出。


北線尾之戰:近代東西方軍事差距的一塊遮羞布 - 天天要聞

儘管開發程度相當有限 台灣依舊被何斌吹捧為世外桃源


不過,何斌關於的島內情況的敘述並非完全不可靠。至少到戰爭爆發前數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已逐步做出調整,不願再為收益有限的台灣殖民地追加投資。因此,不僅質量欠佳的要塞無法獲得完善,守軍人數也始終被保持在最低水平。這就給原本處於技術劣勢的鄭軍以很大機會,得以單純靠數量優勢保持空間主動,並將戰爭進程陸陸續續拖延近一年。這就怪不得在許多後人看來,本應是火星對地球的激烈碰撞,似乎只能以非常拖沓且破碎的方式推進。大部分交鋒都圍繞熱蘭遮城展開,來自海上的風波也僅僅是一場小小意外。


北線尾之戰:近代東西方軍事差距的一塊遮羞布 - 天天要聞

1652年 荷蘭人筆下的熱蘭遮城要塞風貌圖


不過,鄭氏集團與荷蘭守軍間的確有過一場短促野戰,那就是發生在交鋒前期的北線尾之戰。當時,足足30艘鄭成功的戰船正以絕對體量優勢,對身陷重圍的3艘荷蘭戰艦展開環攻。另有1隊荷蘭步兵被派往北線尾島登陸,負責協同水面單位清繳沿岸敵軍。但由於後者已無餘力展開協同,只能靠自己的綿薄之力應付全部威脅。擔負指揮的拔鬼仔上尉,本身並無多少歐洲高強度作戰經驗,麾下也不過區區250名良莠不齊的部下。但基於來自印尼、台灣原住民的輕鬆獲勝經驗,還是對擊潰鄭軍有很強信心。


北線尾之戰:近代東西方軍事差距的一塊遮羞布 - 天天要聞

登陸台灣的鄭成功軍隊


相比之下,與之對壘的鄭軍將領陳澤無疑是更為從容。不僅因為手下人數在1200以上,而且早已為冒失靠近的對手布置好陷阱。他派遣副將黃昭帶領其中的半數士兵,攜帶一些輕型火炮,到荷蘭人的正對面構築胸牆工事。接着,又讓500名刀牌手悄悄繞到後方埋伏。儘管大部分士兵僅能以弓箭等冷兵器作戰,卻對火藥武器所產生的煙霧、噪音和有限殺傷有充分心裏準備。更為重要的是,拔鬼仔上尉對此幾乎是全然所知。他非常迷信那些有關中國人不善戰、尤其害怕火器的傳聞,以至於對即將遭遇的惡戰並無任何充分準備。一旦完成登陸工作,就立即讓屬下組成2個獨立方陣前進,分別為10列縱深、且每列有12人。


北線尾之戰:近代東西方軍事差距的一塊遮羞布 - 天天要聞

17世紀的歐洲火槍手射擊隊列


顯然,北線尾之戰在開始前就已確定了最終結局。當自信滿滿的荷蘭人與鄭軍遭遇,立即按樂手的鼓聲協調,擺出非常經典的射擊橫隊。每當前排士兵發射完火槍,就會立即退到最後排重新裝填。由此騰出的空間,又可以讓身後的下一排士兵進行攻擊。另有1艘附近海面上的小型戰船,不斷以4門輕型火炮協助轟擊。但過於稀少的兵士數量,根本無力構成有決定性意義的預備隊。自然也就沒精力關注身後威脅,更沒多少應付弱側威脅的心理準備。


北線尾之戰:近代東西方軍事差距的一塊遮羞布 - 天天要聞

在荷蘭人筆下 大部分鄭氏士兵都在使用冷兵器


反觀據守胸牆的鄭軍,既有遮天蔽日的大量箭矢騷擾,還有50多尊小型火炮彌補己方在殺傷力方面的不足。他們的帶隊軍官就騎馬穿梭在全隊最後監督,並會毫不猶豫的將任何逃跑兵丁都當即處決。所以,縱使荷蘭人的火槍穿透力與射擊連續性更好,也沒能換來自己期望的迅速勝利。關鍵時刻,提前繞道的500鄭氏伏兵從身後殺出,瞬間便將沒有預備隊保護的線列衝垮。拔鬼仔與少數勇敢者還堅持留在原地應戰,很快也被蜂擁而至的敵兵壓制、殺死。但即便是提早跑路的雜牌,也沒能在前後夾擊中幸免於難,只有極少數人得以涉水跳上附近的荷蘭戰船。至此,熱蘭遮城的外圍陣地全部落入鄭成功之手,整場戰爭的主動權也再無可能轉入東印度公司之手。


北線尾之戰:近代東西方軍事差距的一塊遮羞布 - 天天要聞

野戰失利 讓荷蘭人不得不選擇困守堡壘


當然,鄭軍對荷蘭人的這次勝利,還是存在有不少偶然因素。畢竟,當時荷蘭軍隊所習慣使用的莫里斯橫隊戰術,往往需要以營級單位充當最基礎的作戰編製。其中,每個營都要下轄11個50人規模的連隊,6個為火槍手部隊、餘下5個則是充當掩護的長槍兵。只要條件允許,就必須將2個營配合使用,布置足夠數量的預備隊應急。但拔鬼仔上尉的部隊顯然不足以支撐這套戰法,僅有5個連的槍手可供差遣。這才決定分為相互平行的兩隊使用,讓自己的後方徹底暴露於伏兵之下。鄭軍則成功運用了數量優勢,用至少4倍兵力完成了迅速合圍。彼時的他們,大體上還是依照明朝軍制編練部隊。通常以1200-2500人為一個獨立鎮,再分為6個刀牌班和4個弓箭班,再由5名統領和他們的副統領共同指揮。故而不需要臨時拆散後重新組合,坐等對方掉入提前布置的區域即可。


北線尾之戰:近代東西方軍事差距的一塊遮羞布 - 天天要聞

荷蘭本土畫家筆下的 北線尾之戰

但具體細節與真實情況卻截然不同


另一方面,類似北線尾之戰的小規模勝利,也往往容易出現在東西方世界的早期交往歷程中。儘管傳統的中國軍事技藝水準,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陷入落後,卻並沒有被立即拉大到後來那種觸目驚心距離。甚至在本土背景下,還能以數量、謀略方面的優勢左右勝局,從而順利將隱患留給下一代人去解決。但遮羞布終究只是短暫的幸運,等到障眼法再也無法持續下去,本該提早忍受的損失便只有變本加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着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