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都穿不暖,吃不飽的時候,沒有人有閑心去關心月亮為什麼這麼圓,我們只關心糧食的產量如何提高,我們關心的是如果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這個問題不僅僅是中國,四大文明古國都沒有誕生科學,科學起源於浪漫的古希臘,最主要原因只有一個,他們想種地,但是土地太貧瘠,只能靠貿易,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而這個文化就是科學的根基,它就是對自由人性的追求。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從夏朝的世襲制到西周分封制,底層的核心宗法制一直貫穿始終,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父承子繼,兄終弟及,人情思想潛移默化的埋伏在我們的文化之中,我們對理想人性的追求是仁愛。科學一詞源於西方的science,正確翻譯是自然科學,是古希臘理性的科學和數理實驗科學的結合,古中國的文化與尋求自然背後的理性思想是相悖的,因此古中國無法孕育理性科學。
古希臘的科學根基
古希臘出海貿易是陌生人社會,更加遵從契約精神,不看情面,做事前定下的規矩,因此他們更追求公平,自由,以規則執行,不受情所約束。這種追求真理與自由的精神才能衝破宗教的束縛,認清事情的本質,探尋事物的底層邏輯。從歷史發展角度來看地心說過渡到日心說,再到牛頓的萬有引力統一早期的宇宙。基於這種理性的追求,科學才能從宗教的壓制下脫穎而出,使科學獲得了跟神學平等的地位。伽利略才能在斜塔用兩個不同質量的球,利用實踐的真理反對亞里士多德的越重的物體落得越快的錯誤言論。
古中國環境不同
從百家爭鳴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焚書坑爐。在封建社會中,由於文化制度的限制,我們講究長幼有序,尊卑有別,有些真理拿出來說要冒的風險遠遠比西方宗教打壓還要嚴重,哪怕你是對的,在禮儀面前也只能低頭,古中國沒有追求真理的氛圍。同時君主並不希望百姓太聰明,老百姓自主獨立追求公平自由的精神會讓君主感到危險,只有傻傻的更便於管理,因此科學的種子都被扼殺在搖籃里。
古中國講究術,意為有用的知識,我們現在叫科技。科技與科學最大的不同在於科技用之於民,如何讓糧食產量更高,一些數學幾何技巧可以用於土地的測量,觀測星象為了制定曆法與黃曆。宋朝之前中國的發明創造佔到了全球的70%之多,因此科學沒有誕生在中國也不是智力的問題,而是文化制度的問題。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這點是全球都承認的事實,博源於博物學,我們對天文觀測紀錄之祥,對花鳥魚蟲紀錄之早,對百草紀錄之全,即使是外國需要古時候的某些數據,比如天文,太陽黑子記錄,彗星記錄,都需要找到中國。
然而,我們雖然記錄了卻只為利用,並沒有探尋現象背後的本質。例如,我們有最全的哈雷彗星記錄,卻沒有有人去探究為何哈雷彗星76年會回歸一次,而西方探究天體的運動,計算出其軌道。我們很早就知道勾三股四玄五,但是並沒有探究為何是勾三股四玄五,為什麼不是勾7,勾8呢?
這樣的例子很多,四大發明,道士煉丹,煉出炸藥,卻沒有探究炸藥背後的化學,印刷術背後的材料學,指南針開闢了引領了大航海卻沒引領出電磁學,造紙術也沒有造出合成學。
所謂的術看起來都可以貼近現實實踐,而後面的科學卻好像無處可施。科學看似無用,但又是至高無上的。科學可以指導技術,例如電磁學下除了指南針,還囊括了一切的電與磁,從物質的構成,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電磁力,到無線電、電話、燈,生活中我們完全離不開電磁學。
如果把科學比做一本武功秘籍,科技就是裏面的一招一式,你按書上打一套就是出出汗,但對敵時你會使出相應的招數。恰恰古中國是人情大國,講究仁愛,我們可能偶然研究出一招半式,但卻沒有像牛頓、麥克斯韋這樣的人能寫出一本秘籍。